初中教师教育随笔历史

|矢杺2

  步入初中,我们又多了几门新学科,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走进校园,一起去认识历史这门新学科吧。

  初中教师教育随笔历史【第一篇】:教育随笔

  给出一个机会,让学生放飞思想浦阳镇中 陈力权新课程呼唤尊重,民主,强调自主,发展。因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每个细节,各 个环节,我们都应积极地把握可能的契机,把这些新理念渗透进去。 由此,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一堂课。在那节课上,起初就因为没有注意细节,差点造成对 学生的伤害。当时,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创设的情境,设计了几个问题,当问到"毛主席为什么说'人民万岁'时" ,有个学生说"这是毛主席拍人民马屁"时,我非常恼怒, 再等到 我让学生列举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时,这个学生又说了李鸿章,终于使我"忍无可忍" , 正准备大大责难他一番以泄心头之狠时, 突然看到他一副委屈而又似乎悔恨的表情后, 我恍 然动了恻隐之心,脑海里竟然翻腾出一大堆新课程理念!因此,我就缓和了气势,巧妙地给 他了一个发言的机会,而他竟然滔滔不绝地对李鸿章进行了深刻剖析:那是历史的不公平! 我在书里看到过,李鸿章其实对当时中国还是有重大贡献的,他是最早提倡洋务运动,目的 就是富国强兵,同时,像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他都是与列强据理力争,尽量 使清政府赔银最少,割地最少,况且'弱国无外交' ,他只不过是一只慈禧太后的'替罪羊' 罢了,因为没有慈禧的点头,他无权也不敢签订这些不平等条约……

  他的回答竟赢得了全班学生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时,我非常感动,为学生独到的见解而惊叹,为刚才自己的粗鲁而感到羞愧,更为 自己的"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而感到庆幸。 由此,我深深地感到,我们不能仅仅重视学习新课程理论,更应该注重实践,关注细 节! 我也因此受到了他的启发,便让学生继续讨论:诸葛亮是推进历史发展还是阻碍历史 发展的人物?学生在我的启示下, 对诸葛亮进行了精辟评价:从蜀国来说, 他对蜀国的经济, 文化,政治起到了巨大的的促进作用,从这角度来看,他是属于推动历史发展的;但从当时 的大背景下,他要恢复汉室,阻碍统一进程,而东汉王朝则是一个腐败,没落的王朝,因此 他又是逆历史潮流的,从这一角度来看,他是阻碍历史的发展…… 在热烈的讨论中,把学生的思维又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懂得了评 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迷信于某一本书,或某一个权威,也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来下结论,而 应从多角度,并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来分析,评价。 这一堂课也就在对话, 掌声, 思考中结束了, 反思这堂课, 作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 课堂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思考,多向思维的场所。

  新《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应通过创 设多种适宜的活动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对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进行质疑和反思, 从不同的视 角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联系。

  因此,根据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我就把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以 辩证的,客观的,多维度的眼光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特别关注讲了几个 知识点。所以,在这堂课上,我通过创设几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发表"奇 谈怪论" 。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人文精神的基石,它包括了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 中的自我定位,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实现自我超越。 这堂课的内容本身并不难,但如照本宣讲,就会枯燥,乏味,因此,我围绕以问题为核 心,培养学生基于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批判精神,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做到不唯书, 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大胆批判。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初中教师教育随笔历史【第二篇】:教育随笔

  从教以来已经十多年,我深切地感受到历史难教,学生也认识到难学,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教好历史课程,一直是我多年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浅薄的认识:

  一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成功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也是比较难学的,被看做是“枯燥、没意思的课”,相当于理科中的物理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理论性太强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百家讲坛、讲述历史典故外,也可以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或者让学生表演一些历史情景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体会历史课无穷的魅力。

  二 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是建立在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亿的基础上,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用历史思维,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也就难以应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 。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 ,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这就要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且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地理上的山川地形知识,英语上的词语知识,语文课文中的有关的知识等都会促进历史学习。反过来,历史学科也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来。 前后知识的联系、贯通。如,引导学生把1814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的失败与希特勒攻打苏联失败联系起来,从宏观上了解各地历史的联系。 还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以了解真实情况。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影响比较大的革命而非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三 课堂创新探索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实现,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所以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扬弃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 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重新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学情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五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时政热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照’、“中外比较”,将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学会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在讲完美国的“西进运动”后,我简单地介绍了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然后请学生比较一下:“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西部大开发”的滚滚浪潮,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他们非常感兴趣。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分别从时间、迁移的人员、规模、目的、方式、影响等多方面去进行比较。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到了环保的问题。最终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一部血泪史,而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将是中国西部人民的一首“幸福歌”,是中华民族再次腾飞的新起点。我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去思考:我们能为“西部大开发”做些什么?我们该怎样去书写这段历史?短短的几分钟,学生的思维从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美国跨入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从学习历史知识转到了思考自己将来如何书写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探索。

  初中教师教育随笔历史【第三篇】:初一历史教学随笔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重点,学生画横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已成为我们每个历史教师的共识。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几点认识: 历史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大胆发言的机会。比如对“中华文化的勃兴”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提问“你知道春秋战国时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吗?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位?为什么?”而后让学生先看书准备,再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激烈的各抒已见中就将几位大思想家学活了,理解透了。由此可见,课堂是活生生的,是学生的乐园,只要教师耐心引导,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课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万不可就课本知识照本宣科。教师应该是以一个导演的角色出现,而不可成为剧本的“单放机”。每一课的学习都要善于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任务。“用故事激趣导入”这是历史课的一大特色,如学习《秦王扫六合》一课,教师可以先讲讲“荆柯刺秦王的故事”,既而提问“荆柯应不应该刺杀秦始皇呢?秦始皇在历史上到底有何作用?”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兴致极高,会迫不及待地啃起书本。整节课,学生都会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教师只要稍加点拨,本课的重点——秦始皇巩固国家的措施就会很自然地掌握了。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看书找重点内容,会让本就枯燥的历史课堂更显得索然无味。 历史课堂上也可以编排课本剧。也许按老规矩这样做是不合要求的,可现在是新教法了,完全合乎情理。如学习“奴隶的悲惨生活”,就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奴隶的一天”来体现奴隶牛马不如的生活,学生也会很感兴趣。这种打破常规式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使这部分知识在表演中得到落实,岂不两全其美? 历史课程的改革给所有的历史教师带来了挑战,但也提供了机遇。只要经过磨砾,教师观念得到更新,理论得到充实,实践得到提升,我们将满怀信心,为历史教学开辟一片肥沃的土地。

  初中教师教育随笔历史【第四篇】:教育随笔

  紧张、忙碌的九年级历史复习工作即将结束,莘莘学子带着九年 寒窗的期盼即将参加一年一度的中考,去迎接人生中的又一次挑战。春天,耕耘着希望,却不知秋天有着怎样的收成,一切却将告一段落。回首这一年的教学复习工作,感慨万千、有喜有忧。总结历史、品尝得失、以资借鉴、以期更好地提高历史复习效果,以期达到高效的教学复习目标。 心与爱,高效复习的基础。九年级是学生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是学生面临人生选择的一次机遇。作为教师,理应成为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推动者和引路人。用心去工作,用爱去关心和影响学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一年来,能够认真地去备每一节课,撰写每一份教案。利用一切时间为学生亲自设计教学课件,从不从网上直接下载课件,而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念融于每一个课件之中。在历史课堂之中,能结合历史的情感教育,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地进行理想、前途等教育活动,更好地去激励学生为理想、目标而奋斗。 教材整合,高效复习的前提。进入九年级第一学期,面临着新授还是单元复习的选择。即是先复习学生学完的八年级历史,还是先讲授九年级上才册内容;是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先讲授九年级下册内容、然后等新书发下在讲授与复习,还是中间复习八年级的内容。做为教师,要有全局和科学的安排,合理地整合四本历史教材的内容。根据我的经验,九年级下册内容,当在学生有了新书之后在讲和复习,会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初中教师教育随笔历史【第五篇】:教育随笔

  学习历史知识,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因和规律,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初中的历史课却不受学生欢迎。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历史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点的学习,忽略了学习过程,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历史纯粹是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也压抑了他们个性的发展,窒息了他们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很少。这种教学使历史课沉闷而压抑。因此,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新世纪的课程改革,已成为历史教学刻不容缓的重任。而历史课改的核心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历史课从学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人,进行主动探究式的富有个性的历史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和努力。

  一、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变枯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愉悦的主动探究式学习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历史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态度或高期望,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用微笑、手势、语言等方式进行肯定和鼓励,学生就能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努力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在与学生交流的语气上,尽量用平和的、商量的、欣赏的口吻,让学生感到这仿佛是朋友间的谈话。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的心态完全开放,思维十分活跃,他们的回答总能给人惊喜,学生的潜力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并且通过师生间的这种交往,让学生体会到了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宽容,同时受到了激励和鼓舞,师生关系也走向和谐、民主和平等。在此基础上,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彼此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是以学生学习的伙伴和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同时也能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到许多,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初中《世界历史》第一册《人类历史的开端》这一课,属于阅读内容。但是,这一课对于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首先发挥了作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一些问题:“你知道关于人类的起源有哪些传说吗?”“人类到底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是怎样进化发展的?”“关于人类的起源还有哪些说法?你赞成哪种说法?为什么?”······这些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导火索。他们积极动脑,纷纷展示自己所了解的有关知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他们在当今网络时代所获得的信息之多,令全班同学和我都有眼界开阔、耳目一新之感。不同的观点此起彼伏,竟成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他们的临场应变、语言表达也发挥得酣畅淋漓。这是意外的也是预料中的发现和收获。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我不时发挥“平等首席”的作用,适时调整,引导他们的思维朝科学靠扰,向课本外更广阔的天地发散。评价时也不是简单地判断“对”或“错”,而是肯定他们的知识丰富,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更鼓励他们在课余继续搜集信息,并关注科学界在此方面的动态。在这堂课上,师生互相学习,气氛热烈而轻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质疑精神、竞争意识也在课中被充分激发,历史课堂“活”了起来。课后,一些学生意犹未尽,多次将他们搜集的资料同我交流并探讨,这正反映了新课程的更深入学习的理念。

  二、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让历史学习自觉走向科学,走向创新。

  新课程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关注学习过程,并不表示忽略甚至放弃学习的结果。如今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很多,而各种信息又混杂在一起。这样,学习很容易因为不能合理鉴别信息而陷入现代信息的困惑中,甚至将错误信息照单全收。因此,帮助学生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指导他们对有用信息合理组合才能有利于我们说明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是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同样,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这一课中,一些学生提到了“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等传说,也有一些学生则坚持“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这里,传说和史实各想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争得一席之地。因此,我及时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带大家做了个“传话”的游戏,启发大家来思考“传说与史实的区别”。结果,实践出真知,无需作更多的解释。他们的体验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珍贵的,是无法替代的。这比罗列一大堆古猿进化资料更有说服力,他们很自觉地站到了科学的立场上。此时的学生已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是与老师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了创造者和参与者。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有人认为人类的祖先可能来自海洋”这一说法,鼓励他们通过上网、阅读等多种方式查找资料,并结合课本上的观点,大胆设想,合理推断,表达个人见解。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让学生对书本大胆质疑,而不是生搬硬套,被动记忆,让他们超越课本,超越老师,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创设可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历史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创造成功。

  历史教学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探究、动口动手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培养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示与众不同的想象和创造。

  在学习《金字塔的国度》一课时,为使学生对古埃及的奴隶制及文明成就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客观的评价,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假设现在这里就是古埃及,你们是古埃及的工程师,请你设计一座金字塔吧!”这个作业让学生既惊奇又兴奋。因为金字塔目前在科学界尚有许多猜测和探索,许多的难解之谜让人更觉金字塔的神秘;在建筑领域也是一种奇迹。但他们敢于尝试,也乐于挑战。于是经过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他们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上网下载有关资料,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阅读《世界五千年》等相关的一些课外读物,进行资料的汇总整理。然后,组内分工,设计绘制图纸的,负责进行材料预算、劳动力预算、辅助工具预算及工期预算等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最后,各组将金字塔的设计方案在班内展览交流,并作出设计说明。他们的作品也许是稚嫩的,甚至是是不合理的,但他们的大胆设想和创造能力却是令人钦佩和感动的。这样的历史学习,学生们走出了课本,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积极的探索中,走进了合作的劳动里。全班学生几乎全部参与,在经历了动手、动脑、动口等方式的学习后,既有了学习的辛苦体验,也有了作品展出的成功体验,更有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同时,在交流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小组间互相竞争,也互相置疑,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好奇心、探究心、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在参与中、设计中、创新中、争论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在这里,最重要的已不是“金字塔”的设计,而是学会了分工与合作,学会了许多历史知识以外的东西,人人都有了成功的机会和快乐。学生们成了历史学习的体验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历史学习成为人性化社会化的教育。

  有关专家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环境或适当的方法。历史课所学的虽是过去的东西,但学生同样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获得不同的体验,并且可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当然教师的关注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金字塔”的设计后,一方面他们有了合作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他们还有了一个更震撼他们心灵的体验,即对书本上“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的理解。通过亲自参与查资料、设计、预算等,他们真正感受到了金字塔设计的不易,金字塔建造的工期之长、耗资之巨、施工之艰及古埃及奴隶命运之悲苦,也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今日的青少年所处环境之优越、科学之发达,从而理解了人类历史的进步是无数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推动的结果······这远比教师空洞的陈词和书本上的描述有说服力、震撼力。在这种体验中,他们走进了历史,又走出了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时代的骄子,是未来的开创者。这正是课改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

  有调查表明,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这些已不用怀疑。我相信,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形式的变化,它的涵义无限宽广。我也相信,在课改中被激活的初中历史教学一定能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以上就是随笔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教师教育随笔历史》,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

    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