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设计3篇

|丽丽2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设计1

  设计理念:

  1.遵循制定教学目标的标准性原则,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P20) “教学过程的中心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的辩证法就是,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钟启泉崔允漷 张华主编,朱慕菊主审,《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P219)。所以,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由一个又一个学生直面任务问题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所构成。

  3.达成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学目标导向就是以学定教,所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必须有教学目标依据。

  4.强化反馈评价,完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思维过程调整教学,进行指导,实现顺学而导。

  5.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维教学目标,让学生亲历语文学习过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习得语文素养。

  6.落实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语文课程性质要求,教师“教阅读”“教表达”,学生“学阅读”“学表达”。

  教科书分析:

  1.课文属于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上学、上下课两个场景和环境一个画面,介绍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感受到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

  2.本单元是学生进入第二学段三年级学习的第一个单元,具有过渡性质:会认的字量开始减少,会写的字量开始增加;“学阅读”和“学表达”的学习比重增大,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体现了第二学段三年级的这个学习特点。但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识字与写字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和重视,默读的学习掌握仍要进行,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容量、环节等的合理分配组织,注意使用适合的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有效地进行各教学内容的教学。

  3.课后思考题:“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要求学生通过梳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画面,然后通过阅读理解在脑海里形成画面,并将画面表述出来。本来,这类思考题从复述角度的学习而言,属于创造性复述,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它仅仅是认识、了解“有新鲜感词句”的手段策略,所以,仅需把画面用一、两句话表述出来便可。

  4.课后“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的学习是落实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根据课后和“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提供的例子,“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细节的有关词句。而这样的词句,学生读后感到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首先就要认识、了解什么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然后才能“画出”,因此,要安排好学习过程。“和同学交流”属于语感培养的训练,交流应包括两个方面:(1)这些词句表的是什么情,达的是什么意;(2)这些词句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这两方面的交流,则是通过想象画面实现,“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决不能陷入单纯的句式知识学习的老路。

  5.课后“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属于读后感受体会表达的练习,应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了解这所学校是什么样的——对比自己对一般学校的认知,找出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把对比找出的特别之处组织为言语表达出来。

  6.课后练习题“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体现读写结合的原则,体会课文两个场景的描述是顺利进行说话表达的前提。

  6.课文的插图表现的这所学校上课的场景,仅为课文内容之一,学生可以运用在第一学段形成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力学习了解,从而减轻仅凭文字信息了解内容的量和难度,为学生顺利过渡到第二学段学习提供了帮助。

  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具有了一定的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了解自然段中心意思的能力;初步能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回答问题或进行复述;能与同学交流读文后的感想体会,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

  2. 通过两年的识字学习,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再加上从三年级开始,识字教学已从“多认少写”转变为“多写少认”,会认的字学习量减少了,相对而言,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也就以会写字的学习为重点了,因此,应采用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识字与写字教学。

  3.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语文的学习从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转移到“学阅读”“学表达”为重点了,重点的转移,会给三上的学生带来学习上的不适和困难,为此,“学阅读”“学表达”的教学目标更要做好任务分析,设计好达标的步骤,减少学生学习的不适和困难,顺利过渡到第二学段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设计说明:从三年级开始,教科书每单元啊都编排了单元导读,它提示了该单元的课文主题内容和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整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明确主要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对新课的主题内容把握。)

  (一)认识“单元导读”。(设计说明:“单元导读”是统编教科书第二学段的一个新编排,学生需要了解其编写意图和功能,才能实现教科书是学生的“学本”的目的。)

  1.初识“单元导读”。

  导语:同学们,新的一个学年学习开始了,我们进入到了第二学段的语文学习了,使用的课本编排有了新的变化,新增了一个板块,我们学习了这个板块,就能了解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就能了解到通过这个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达成哪些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个板块的名称叫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PPT出示单元导读)以后的各个单元,都有这么一个板块,我们叫它为“单元导读”。那么,这是哪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呢?(指名回答。预设:这是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个判断的?(继续回答。预设:我是根据上面的“第一单元”判断的。)对了,单元导读首先会提示是第几单元的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什么吗?(指名回答。预设: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我上学了》。)对了。那么,你们还记得那一课告诉我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的呢?(指名回答。预设:我国有56各民族的小朋友上学。回答后学生说说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的地方好些民族聚居一起,和睦相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请看老师的板书。

  1.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设计说明:一、阅读应该从题目开始,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题目,可以了解到文章的某些东西;二、释题还是一个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给课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的,从而达到能给自己习作起一个恰当题目的目的。)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理解要从课题开始。那么,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它与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三、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谁干什么、谁是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习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朗读第1个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习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对照着资料袋,分别朗读第2、3个句子和第4个句子,想一想,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这三个画面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三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有关学习内容。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谁能说说,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吗?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习,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有新鲜感的词句: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习,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习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1.导语:学习了课文,我们了解了这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那么这所小学有哪些与众不同、特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与大家说说吗?

  出示任务:(复习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习。(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1.导语:对比这所边疆小学,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你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习)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习,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近字或音近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设计2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

  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设计说明:从三年级开始,教科书每单元啊都编排了单元导读,它提示了该单元的课文主题内容和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整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明确主要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对新课的主题内容把握。)

  (一)认识“单元导读”。(设计说明:“单元导读”是统编教科书第二学段的一个新编排,学生需要了解其编写意图和功能,才能实现教科书是学生的“学本”的目的。)

  1.初识“单元导读”。

  导语:同学们,新的一个学年学习开始了,我们进入到了第二学段的语文学习了,使用的课本编排有了新的变化,新增了一个板块,我们学习了这个板块,就能了解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就能了解到通过这个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达成哪些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个板块的名称叫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1。(PPT出示单元导读)以后的各个单元,都有这么一个板块,我们叫它为“单元导读”。那么,这是哪个单元的单元导读呢?(指名回答。预设:这是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个判断的?(继续回答。预设:我是根据上面的“第一单元”判断的。)对了,单元导读首先会提示是第几单元的导读。

  2.了解“单元导读”内容构成,明确第一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利用PPT进行解说)“单元导读”除了背景图外,一般会有两段文字,其中的一段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一段则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让我们读读第一单元的导读,看看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哪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第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告诉我们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第二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3)(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默读这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什么的?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

  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关于校园的(或学校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

  3.小结:对了。这个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校园的情况或人和事,主要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因为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一般与课文的主题思想有关,与写生动具体有关;一是通过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作过程,体会习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什么吗?(指名回答。预设: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的第一课的题目叫《我上学了》。)对了。那么,你们还记得那一课告诉我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的小朋友上学的呢?(指名回答。预设:我国有56各民族的小朋友上学。回答后学生说说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的地方好些民族聚居一起,和睦相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请看老师的板书。

  1.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设计说明:一、阅读应该从题目开始,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题目,可以了解到文章的某些东西;二、释题还是一个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给课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的,从而达到能给自己习作起一个恰当题目的目的。)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地方?(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地方是小学。追问:你从课题中哪个词语知道的?预设:我从课题“小学”这个词语知道的。)从课题里,你还了解到关于这所小学的什么信息呢?(指名回答:从课题我还了解到这所小学是在大青树下面的。)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理解要从课题开始。那么,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说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它与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三、指导预习,梳理课文条理。(设计说明:一、课堂上进行预习,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有利于真正实现顺学而导,能有效缩小学生的两极分化。二、第三学段有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要“抓住要点”,就需要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部分内容。这虽然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但是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所以,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部分内容(三年级主要是自然段。),是三年级重要的教学目标,要给予安排。再者梳理课文条理,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的语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抽象力等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内容。(设计说明:一、“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几乎每篇课文都应该落实,为免重复啰嗦,没有制定在“教学目标”中,但要在每一课文的学习中安排落实,尤其是叙事性课文。二、“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外显表现,就是能用六种基本句式表达出来<谁干什么、谁是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既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从整体入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课文告诉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扬”“凤”“摔”。

  (3)PPT出示会写字词“早晨、绒球花、服装、安静、停、粗壮、影子”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设计说明:一、第二学段学习的重点已转移到阅读了,因此,识字教学在通过读音教学解决了生字(会认的字)的读音,扫除了阅读障碍,就应该进入阅读的学习,充分利用无意注意来达成正确认读的目标。二、会写的字,除了认写同步的字外,其余的是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里复习认读,既是诊断性检测,又是唤起注意的操作,为阅读过程中利用无意注意记认字形做铺垫。三、关于理解会认读的字词义。按照课标的要求,学生如没有产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就应该视作达成理解的教学目标了。)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2)反馈预习任务3,说说从哪些语句中获得此信息。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山里的小学。

  5.出示任务:同桌用简练的一两句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相互提提意见。(评议标准:1.要包含以上回答的内容;2.语句要通顺连贯。)

  6.反馈指导。

  预设: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边疆的山里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多个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山里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可爱的边疆山里的小学,是一所多个民族的小学。

  7.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朗读了课文,粗知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

  (二)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要点。

  1.导语:要了解课文是怎样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首先就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个内容把这所边疆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写具体的?请在那个内容开始和结束处标上“‖”。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第1自然段一个内容。早晨,各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

  (2)第2、3自然段一个内容。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3)第4自然段一个内容。这所边疆可爱的小学环境优美。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内容,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多民族的边疆的可爱的小学:一是早晨,各民族小学生来到学校上学;二是上课读书下课活动;三是优美的环境。

  四、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认识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设计说明:根据教学目标2设计这个教学环节,认识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语感。)

  (一)想象“上学”的画面,初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导语:我们梳理了课文条理,把握了课文内容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识,进行新的练习了。读读第一部分内容,看看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几句话,用序号表示出来。(指名回答。预设:围绕着“上学”这个内容,一共写了4句话。)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朗读第一部分内容,对照着资料袋,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第1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2、3个句子是一个画面;第4个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朗读第1个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早晨,从各地走来了多民族的许多小学生。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形成“从各地”走来的画面;“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形成“多民族”的画面。

  5.小结:这个句子,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6.导语:我们接着学习这一部分,看看还有没有“有新鲜感”的词句。

  出示任务:(PPT出示资料袋)对照着资料袋,分别朗读第2、3个句子和第4个句子,想一想,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个画面的?

  7.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绚丽多彩的学校。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画面2:同学们来到学校后的进行各种活动。

  “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8.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想象“读书、活动”的画面,再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分别由哪些句子形成一个画面的,在句子前标上序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在朗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三个画面。

  从“‘当,当当!’”到“那声音真好听!”是一个画面;从“这时候”到“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是一个画面;余下的句子是一个画面。

  3.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二部分内容,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这三个画面分别是什么样的画面?你是通过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形成这三个画面的?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画面1:上课了,大家在同一个教室里朗读课文。

  “‘当,当当!当,当当!’”形成了铜钟敲响上课钟声的画面,“一齐朗读”“声音真好听”形成朗读课文的画面。

  画面2:山林里的朋友在安静地听大家朗读课文。

  “不摇了”“不叫了”“停在”“都在听”“最有趣的”好“好奇地听着”形成安静听大家朗读课文的画面。

  追问:作者把什么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指名回答。预设: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做同学们“山林里的朋友”了。)这些“山林里的朋友”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吗?(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山林里的朋友”不是真的会听大家朗读课文。)那作者为什么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呢?(指名回答。预设:应为作者把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当成人了,成了朋友,所以作者说这些山里的朋友“都在听”“好奇地听”。)

  画面3:下课了,小鸟、松鼠和山狸看大家在大青树下活动。

  “赶来看热闹”形成看大家活动的画面。

  5.小结:除了使用相同词构成的几个相似结构词语的句子和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词句,可以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外,形象地模拟声音和把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同样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词句也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有关学习内容。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谁能说说,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词句”吗?

  指名回答。预设:答案见上一课的教学过程。

  二、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想象“学校环境”的画面,尝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通过上一节课课文的两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接下来的学习,就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词句相互交流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朗读第三部分内容,结合插图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找出这部分的内容里中有新鲜感的句,用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预设:

  画面:边疆小学特有的优美环境。

  有新鲜感的词句: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3.出示任务:朗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让你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用实心圆点点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形成特有的优美环境画面。

  (二)小结: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个内容学习,通过认识了解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让我们了解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也认识了解了一个新知识“有新鲜感的词句”: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词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

  三、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2,体现从“学阅读”到“学表达”的语言运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阅读”,理解内容,习得方法;“学表达”内化转换和积累语言,规范言语表达。)

  1.导语:学习了课文,我们了解了这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那么这所小学有哪些与众不同、特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与大家说说吗?

  出示任务:(复习默读要求后)默读课文,找一找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用上“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有……”说一说,最少要说上两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1)必须是课文中与学生所在学校不同的的相关内容,如,山里,多民族,用铜钟钟声表示,有小鸟等小动物来学校……(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反馈评议。

  3.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真是一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边疆山区里的、多民族的、可爱的小学啊。

  四、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说话练习。(设计说明:落实教学目标3。)

  1.导语:对比这所边疆小学,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你能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该练习)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呢?选一个场景,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按提示的开头,说一段话。

  个体练习,四人小组交流互提意见,并推举一人在班上说。

  2.反馈指导。

  评议注意:(1)哪些句子可以怎样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2)语言规范。

  指名反馈检查两三个学生后,根据评议再个体练说同桌互评,然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设计说明:第二学段是学生写字错别字高峰出现的阶段,必须重视字形教学以提高和保证写字的正确率。通过学生回忆,进行形近字或音近字的字形比较,再通过组词,将两两比较的字的字义固定下来,是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体现。)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服(服装)报(报纸)静(安静)净(干净)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绒”,右部件是“戎”,不是“戒”。“装”,右上是“士”,不是“土”。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呈现课文条理结构,为学生把握内容要点提供帮助。)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 上学

  上课 朗读 下课 活动

  环境 优美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设计3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