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随笔

|斯年2

  烟火的美丽在于其炸裂时呈现五彩缤纷的状态,静寂的岩石在碰撞时会发出令人眩目的火花,人的思维只有在碰撞时才会飞跃,才会引起人的兴趣,激发灵感。对于小学五年级的科学教学,最重要的不过如此。孩子只有对科学这个科目感兴趣,才能更好学习它,这样还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以下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编辑的有关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随笔,欢迎大家阅读和鉴赏。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随笔【第一篇】:

  反思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了爱科学,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反思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事物有关的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形成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

  反思三教学内容的扩展

  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开拓学生的信息渠道,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随笔【第二篇】:

  从教学活动整体上来说,分为五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二、指导学生认识矿物资源情况。

  三、指导学生认识再生和不可再生矿物资源。

  四、指导学生如何保护矿物资源。

  五、汇报调查矿物资源情况。

  从活动内容时间安排上来说,老师的提问、引导、小结占据的时间,最多10—15分钟,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30—25分钟,充分体现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由浅入深,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一环接一环,紧密相扣,层次分明,设计合理,各个知识环节过度自然,使整个教学进程的主导权,始终掌控在教师的手里。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情境设置,用矿物标本模拟矿物资源,教师事先设计,将矿物标本分别藏在教室的不同地方。四人小组一盒标本。教师统一发令,一分钟,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矿物多。同样活动重复两次。启发孩子对于矿物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的认识。 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的需求是越来越多,而矿物资源越来越少现实情况,自然而然地引出《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这节课的课题。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矿物资源。 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中外典型、具有代表性矿物资源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矿物资源的日益贫乏,以及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后果。接着再组织学生汇报收集矿物资源的一些资料,并和其他学生一起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许多矿物资源现在都面临枯竭的现状,这时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我国部分矿物资源开采年限。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矿物资源贫乏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珍惜资源,减少浪费的意识。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再生和不可再生矿物资源。 先从地球上的有哪些资源?这个问题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去思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便会踊跃举手,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紧接着引导学生,让学生试着给地球上的资源分成两类,又该如何分呢?学生就会说出好多答案,教师只要挑选其中的一组分类: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这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开展,并让学生举例说出哪些是再生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要说出理由。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如何保护矿物资源。 本环节主要是面对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我们该怎样去做?而展开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充分发表建议和措施,教师只是把学生的答案加以小结:主要有五个方面(节约使用资源、回收利用资源、保护资源、开发新资源、加大宣传)最后汇成一句话就是:珍惜资源,减少浪费。

  第五部分:汇报调查家庭、班级资源消耗情况。 先通过让学生汇报自家和本班的每天资源消耗调查结果,并举出两个例子:家庭里的塑料瓶和班里的纸张。让学生估算以下每天本班学生家里共消耗多少资源,一个月呢?一年呢?再让学生估算本班教室一个月、一年的消耗量。以及推算到全县10万家庭的日、月、年的消耗量。通过估算会得到一个很惊讶的资源消耗数据,学生会通过自己估算出的数据,深深地体会到资源为什么会日益减少枯竭,矿物资源会不断涨价的原因。再加上教师提供的我国矿物资源回收利用率不到30﹪,从而引发学生的深思?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做呢?学生会献计献策,提出可行的措施方案,例如:每张纸不要随意乱扔掉,本子用完了反面还可以用等等。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对学生要恰如其分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通过本节课教学,能突出重点,难点过度比较平缓,三维目标能完成,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课堂效果不错。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随笔【第三篇】:《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反思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五单元第一课。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把学生“拉”进熟知的生活情景中,极大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发现新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去积极体验和探索,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习惯、科学认识和科学素养的宗旨。我设计的本课三个主要活动是这样的:

  1、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首先让学生对桌上的材料进行预测。根据学生的预测和实验结果进行板书。让学生在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行自己的初步判断: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大的物体会怎样,重的物体会怎样等。

  2、实验: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请学生再放入水中进行实验验证,汇报时,教师再次把学生的实验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对比,结果学生得出:物体的沉浮跟大小、轻重又无关的结论。

  3、再次进行实验验证跟大小、轻重的关系。控制一组变量,(轻重)研究大小,控制一组变量(大小)研究轻重。 最终得到结论:轻重一样的物体,沉浮跟大小有关,在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大小一样的物体,沉浮跟轻重有关,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从这三个活动的安排上来看,第三个活动是第二活动的发展,第二个活动又是第一个活动的发展。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所开展的活动是按学生的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展开,有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思维的发展,这个活动的价值就比较高。

  整个教学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入繁,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达到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之成效。探究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通过讨论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物体沉浮和物体本身大小、轻重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严谨求真的习惯,经历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达到了科学探究的目的。

  在本次活动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给本次活动带来了不少的遗憾。比如语言不够简洁、精彩;板书不够整洁规范;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样,不够精彩;还有个别之处活动不够充分,有些急于求成等等,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另外通过此次活动,我也深有感触,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生动、精彩的科学探索活动,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应变能力,否则我们所组织的活动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多下功夫,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的磨练自己,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随笔【第四篇】: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

  上节课,忽悠了学生一把,觉得挺过瘾。不过,也为这节课埋下了隐患。你问什么隐患?这不是明摆着吗——上次说物体的沉浮和轻重大小无关,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重要就是研究物体的沉浮和轻重大小的关系,出尔反尔!得,不怕,咱是谁,咱是肩负着科技兴国的科学教师,别的没有,有的是办法。

  师:“还记得上节课的学习吧!物体的沉浮和轻重大小有关系吗?”

  生:“没有!”

  师:“老师这里有四个圆柱体,它们的形状大小都一样,不过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分别是用‘铁、铝、塑料和木头’,谁能来辨认一下。”

  让个别学生辨认四个圆柱体,并对它们的轻重进行排列,随机在黑板上板书和简画。铁块和铝块的轻重是比较好区别的,可是塑料和木头谁轻谁重就不是那么容易区别了。学生提出要用天平,晕,这节课研究的是沉浮而不是质量,当然不能在这个环节浪费时间,我告诉学生不要着急,等一下把它们分在水中,就有办法区别。

  该让这些圆柱体下水了吧?没,还有个重要的事没做呢?先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这四个圆柱体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把这四个圆柱体放入水中谁沉谁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在学生的回答后板书物体沉浮和轻重的关系,并完成作业本第一个表格中的部分内容。

  放!很简单,铁块和铝块沉,塑料和木头浮。仔细看一下,木头和塑料相比落出水面的部分比较多,说明木头最轻。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大小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估计同学们很难找到这样一组形状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没事,学具袋里有一个沉浮子(类似胶囊)和三颗小弹珠,我们用它们再来做做这个实验。空的沉浮子放水中,浮的;在沉浮子里面放入一颗小弹珠,浮的;在沉浮子里面放入两颗小弹珠,还是浮的,不过大部分在水中;在沉浮子里面放入三颗小弹珠,沉了。分析一下吧,在这个实验中,沉浮子的体积不变,重量改变后沉浮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说明物体的沉浮和轻重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既然物体的沉浮和轻重有一定的关系。那和大小呢,是不是也有关系?我们再来做第二个实验。书上提示用一组轻重一样大小不同的物体,但是这个器材不是那样好找的。我还是用刚才用过的学具沉浮子。

  在沉浮子里面放入三颗弹珠,盖紧,沉的;把沉浮子的两个部分拉开一点,体积变大,还是沉的;再拉开,沉,不过竖立起来了;当差不多拉到最大限度的时候,终于浮了。分析:在这个实验中,物体重量不变,改变的是物体的体积,沉浮状态也发生了改变,说明物体的沉浮和体积大小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再利用课件讨论一下潜水艇的原理,最后概括本节课的收获:大小一样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轻重一样的物体,小的容易沉大的容易浮;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备注:这节课的关键是准备好实验器材,分别是大小相同轻重不同和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两组材料,但这样的材料不是那样好解决的。我采用的是古老“沉浮实验盒”和学生学具的材料结合,才勉强完成这两个实验。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随笔【第五篇】:《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安排了两个实验操作活动:

  活动一:让学生明白把同一块橡皮泥作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之后,它的重量没有变,体积没有变,那么它在水中的沉浮也不会发生改变。这个实验活动涉及到测量橡皮泥的体积,为后面测量排开的水量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学生通过测量五种不同形状橡皮泥的排开的水量,并从测量的数据中发现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浮的排开的水量大,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大。从而得出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大。可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小组得出的数据是沉的排开的水量比浮的排开的水量大,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让测得这样数据的小组重新测量。我发现:第一,这些小组的橡皮泥放进水中有一部分就化了,当他们再用这块橡皮泥做实验时,橡皮泥的重量已经发生变化了;第二,每次把橡皮泥取出,有一部分水会被带出来,这就影响下次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第三,用来测量的刻度杯上的刻度不是很精确,学生读出的数据存在很大的误差。以上因素都会得出不科学的数据。

  《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在了解了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以及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之后,怎样才能使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小船,能够装载更多的货物。在学生认识物体的排水量的基础上,动手自己制造一艘小船。对此,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1选择材料,学生们所选择的材料,都是人才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例如:泡沫塑料,饮料瓶、硬纸板、一次性筷子,等等,应有尽有;

  2想象丰富,船型各异,有竹筏、木筏、帆船、货船、军舰等等,囊括了各种船型。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造一艘小船,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1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