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以读导写教学随笔

|斯年2

  现在的课堂讲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实现,大多数的课堂还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没有创新能力。以下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编辑的有关小学高年级以读导写教学随笔,欢迎大家阅读和鉴赏。

  小学高年级以读导写教学随笔【第一篇】:小学语文提升读写能力的教学随笔

  一、提高了教师的语文素养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不可竭泽而渔,要有长远的目标,又有永久的打算,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学习,积极参与教研加强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课题研究是使教师的素质实现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的有效途径。

  1、教育科研能让教师的能力飞速提升。教育科研能积极能动的引导和督促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此次课题研究期间我先后参加两次陕西省名师大篷车学习活动,参加国培学习两次,大小型专题网络学习多次,参与教研组专题学习,研究和讨论十几次,由于理论学习深入、到位,我很快地掌握了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可操作的技术,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在这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预习与运用的过程中,我不断获得到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使之能够有效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广泛、多角度、多层面的打开学生的知识之窗,有广阔的视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肆意涉猎。新鲜的教学理论让我和学生都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与知识潮流并肩前进。

  2、更新了教育观念。课题研究使我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一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充分利用现代胡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道最优化;二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观念,;三树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理念,向教学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四是教育科研教师的重要任务的观念,教师不仅仅要会上课而且要会开展教育研究。有了观念的引领,行动才有方向。积极开展交流讨论、反思提高,不仅提高了自己,还搞活了学校教学研究,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有了方向,有了目的。教师要能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为宗旨,引导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适应新课堂改革的要求。

  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的学习由字组词,由词造句,由句成段,由段谋篇的这样的层层递进的过程,要让学生能在每一阶段的学习都能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从审题、选材、立意、谋篇、表达等方面把读和写密切联系起来,从阅读中找出规律性的写作知识和技巧,每节课,每一天,时时处处都能运用于书面和口头表达中。能紧扣中心,精选题材,突出中心内容,能生动形象、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完成写作任务。在阅读中,能对课文不同的观察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行款格式、标点运用具有敏锐的感知,在写作中能准确的运用或能及时的发现并改正错误。 这样的教学一天两天是看不见效果的,在坚持一年半载之后,你会发现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均有显著提高,兴趣也浓厚了许多。

  三、小学语文提升读写能力策略

  1、分段训练策略

  各段训练中要注意紧跟课文,先仿后创,由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做到课内外读写结合,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实训练,不能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2、高年级读写结合策略

  六年级着重进行观察、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等的训练,理解与审题、拟题;归纳文章中心与表达文章中心;分段、概括段意与拟作文提纲;区别主次与内容详略;捕捉重点段与突出中心;品评课文与自改习作;从读学习观察事物与作文观察方法,寻找关键词句与作文华龙点睛似的语言提炼。

  3、课内读写结合策略

  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安排的典型范例。学习课文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然后仿照例文写作方法适时的把生活资料组织起来形成文字片段。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也觉得有物可写,有物能写。

  每一阶段的研究与实行,都能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有所提高,都有一些点点滴滴的收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河”,没有点滴的积累,哪能形成自己系统的认知和系统的教学理论呢?

  小学高年级以读导写教学随笔【第二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听课有感

  有幸得到机会,到淮海堂去听了一天课。贾志敏、朱晓红、吴建英三位全国优秀的教师主讲,各具特色,体现他们在课堂上独有的魅力。曾不止一次听张敬义主任的讲座,每次他都会把“读写结合”作为重点去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则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学中,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一篇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读写方面的训练。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从词入手,以读促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词语是句子的组成单位,我们要以词语为抓手,让学生积累运用。贾志敏老师在上《爸爸的老师》这一课时,就抓住了重点词语去讲。出示“数学家、学问、猜中、新鲜、鞠躬”这几个词,读正确后,先是借助生活实践、动作、工具书等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就根据不同的意思进行说话。学生在正确使用这些词语说话的同时,就已经会运用了。

  在课文讲解中,不断地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读书,接着,给出句式:起先,我以为爸爸的老师是……,后来,……。老师,……。让学生不断练习说话。

  二、从句入手,以读促写。

  优美的句子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上经常要做到的。贾志敏老师在课文讲解中,不断地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读书,接着,给出句式:起先,我以为爸爸的老师是…… ,后来,……。老师,……。这些句子训练既让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还丰富了他们的语言。

  吴建英老师教学的是文言文和词,虽然对学生来说,理解不是那么容易,但吴老师在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依然对学生进行了写句子训练。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老师出示了这一段话,在带着学生充分朗读后,又出示了一些词语:徐徐清风、皑皑白雪、朗朗星空……接着让学生仿写: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兮若……!”带入这些词后,学生的文言文得到很大训练,以至于最后,老师让学生说对“知音”的理解时,一位学生竟然用文言文诠释了他的看法。

  三、从段落入手,以读促写。

  语文教材上的文章,有些语段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很明确,如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等。教学中,面对小学生不必要大量讲解句子之间的关系,但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却是必不可少的。朱晓红老师在讲《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进行了仿写。课文第五自然段谢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老师没有多加分析,而是利用一些课外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仿写。“宋庆龄……而……,无论……总是……,只要……就……,即使……仍然……,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学生写完后,就明白了以树育人的这种写法。通过这样的一些片断训练,学生既能巩固课文的内容,又能掌握了如何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我国小语专家崔峦老师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多形式的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搭起了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实现了用教材教语文,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从课文入手,寻找读写结合点,多种形式地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读写训练。

  小学高年级以读导写教学随笔【第三篇】:关于语文教改与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反思

  一、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发生的明显变化

  在先进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已经开始被打破,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语文学习的空间更广阔。

  不再把语文课当成一门单纯语基知识课,而定位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突出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上。

  师生关系由过去的主宰与驯服、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转变为教学相长,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为学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

  变过去封闭,僵化的小语文为开放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大语文”。

  在教学方法上变过去的串讲死记为以读为主,整体感悟,读练结合,注重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的语文实践活动上来。

  二、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概括起来说:教学目标虚高,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失调。

  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种表现:

  1、太多的资料补充,太繁华的媒体演示,淹没了语文主体。

  2、形同虚设的合作讨论和游戏表演等非语文活动,占用了学生读书和练习的宝贵时间。

  3、设计了太多的没有思考价值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在语言文字外面兜圈子。

  4、教学目标虚高。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过度地深入挖掘和拓展,远远超过了学生能够接受程度。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雷同,1-6年级都是把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过一遍,关注了“写什么”,忽略了“怎样写”。

  就“语文”课程的内涵来看,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是“文字”加“文章”;高中阶段的语文是“文章”加“文学”;大学阶段的语文是“文学”加“文化”。就解读某一篇课文而言,着眼点和解读的深度要依据学生的年级而定。

  5、过分注重人文内涵的深度挖掘,忽视语言材料的品味和积累。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如何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关系,应把握住以下几条原则和理念:

  基础教育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原点、基准,不能偏离。

  这次课改从总体上提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语文课标提出了十项目标,综合起来看,主要是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渗透思维能力、道德观念、审美情感、健康人格的培养。

  人文性并非语文学科独有,其他学科也有人文性。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首先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中,蕴含在故事情节和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之中,不能脱离语言文字去感悟和清淡人文性内涵。

  对于成熟的作者和读者(如高中生、大学生等),对词句的理解和人文性感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一次性完成。对于接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有一个层次和先后的问题。他们理解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所谓披文入情,就是先理解基本的字面意思,再体悟内蕴的思想感情。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和对象,小学语文教学决不能忽视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和记忆力旺盛的特点, 应减少不必要的人文性清谈,留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多背。

  6、阅读的功利心太重,不正确的阅读心态影响了坚持阅读的兴趣。

  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默读、浏览,形式应灵活多样,避免只言片语地读,有口无心地读,不能只是少数人读,而是大面积落实到每个同学潜心地读。

  要有目的、有训练层次地读,读的形式与目的要求应相辅相成,提高读的质量。在个体朗读中表达感情,培养语感;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人物语言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形象和内心思想情感;在默读中练习边读、边画、边思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速读长课文和浏览“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中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速读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快速捕捉、提取重要的、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要让学生了解多读书,潜心读书的综合效果。“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文是理解文义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可以从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读一本好书,就是与大师在对话。”读书可以增长智慧,提高人文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会读书、多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高人格魅力。

  三、改进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目标及对策建议

  阅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继承、发展、创新。

  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热爱、理解、运用。

  阅读教学改革要追求的目标是:求真、求实、求活。

  阅读教学改革的基本对策是:综合治理,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和家长对学好母语重要性的认识;具体到语文教学内部,要切实改进课堂教学,大力开展课外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因地因校制宜建设校园文化,“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

  1、改革课堂教学。

  针对课堂教学“虚肿”的问题,崔峦理事长指出: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精要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一心一意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应付,是指简洁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要求: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性);平实(有常态性);真实(有待完善)。

  全国小语研讨会研讨后认为:一堂较好的语文课应是:目标明确,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善导乐学,立足语言,读练结合,扎实有效。

  1)教学内容要精要。

  从教学内容看,有效的课堂教学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正确性)、精要的,切合学生实际需要与发展可能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设计,而是要关注学生“学到什么”与“学的怎么样”。

  语文教材主体是课文,教学内容隐含在课文之中。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和备课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综合确定教学内容。

  2)教学环节要简化

  总的要求是对繁杂的目标和问题要整合,突出主要目标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时间要提速,效率要提高,将教师繁琐的活动和多余话语简略,突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简练精要的点拨,给学生留出较多的语文实践的时间、机会。

  叶圣陶主张把阅读过程处理成“学生独立阅读”和“师生集体阅读”相结合的过程。他认为一篇精读课文,可以为“预习”,“报告与讨论”、“练习”三个阶段。

  叶圣陶认为:上课对学生来说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地听讲;对教师来说,是指导、点拨、订正,不再是一味地讲解。指导首先要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能够体现语文训练重点、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明确要求和方法;点拨就是学生理解有偏差的,纠正,缺漏的,补充,没有注意到的,提示,过于浮浅的,进行引导启发。小结是就文本的语言或写法,文章的主旨,人文价值进行归纳小结,实现知识、方法、观念的更新。

  3)推荐几种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

  叶老“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

  宁鸿彬“熟读-质疑-解疑-总结-应用”

  顾黄初“自读-研讨-归纳-应用-反馈”

  烟台市“自学-指导-练习”

  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步骤: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上 述教学思路不尽相同,其共同点是:加强自读;抓住重点、疑点进行研讨;重视积累、应用。

  关于教学模式的借鉴:

  总的原则是因文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重效果,有模式不唯模式。

  1)以培养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学、导、练”教学模式;

  2)以情感和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训练朗读为重点的“导读、品读、赏读、感悟”教学模式;(适合诗词、抒情、写景散文)

  3)以方法指导为核心的“方法渗透、领悟、小结、应用”模式;

  4)以理解内容、获取信息、积累语言为主的“略读、精读、勾画、思考、背诵”模式;

  5)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模式和“确定目标-开展活动-畅谈体会”模式。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课外读写和实践活动要跟上,落实课标提出的阅读量。

  小学高年级以读导写教学随笔【第四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少年闰土》课堂实录及反思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六年级17课)2、3、4自然段──初识闰土。

  教学实录: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和闰土向“我”讲述的几件新鲜事。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我”与闰土第一次相见的情景及他留给我的印象,请大家仔细读2、3、4自然段,想象当时的情景,勾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

  生: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关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师:仔细品读,说一说你从这个句中,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少年闰土形象?

  生1:我体会到少年闰土很健康,我是从“紫色的圆脸”看出的,“紫色”说明少年闰土的皮肤黝黑,晒了很多太阳,像人们说的:黑是黑,健康色。

  师生都笑了。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并联系生活去体会,非常好!

  生2:我还体会到闰土很勤劳,因为闰土“紫色的圆脸”是帮父母干活晒出来的,我从课文中知道他要帮父母看瓜和管理祭器。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很棒!

  生3:我觉得少年闰土很惹人喜爱,他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见人很怕羞,只不怕我。

  师:是呀,从他的面容、穿着和神态当中,一个勤劳、健康、害羞的少年闰土是多么惹人喜爱呀!自己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

  抽生读,评议。齐读:边读边想象,表达喜爱之情。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我”和闰土。

  师:请看图,这两个人谁是少年闰土?这什么你一下子就认出了“他”是少年闰土呢?

  生:因为作者的描述中,我知道闰土的特点: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和文中的“我”比较,我一下子就认出了闰土。

  师:对,由于作者抓住了闰土的外貌特点,才使我一下子就认出了闰土,我们在写人的外貌时也要抓住特点去写,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也来用几句话,抓住人物外貌特点,写一写我们当中的一员,不写出名字,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大家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说明你的特点抓得好。

  生齐声叫好,立即开始观察、思考、写话。几分钟后,师抽生读,其余认真听,仔细猜,并说明理由,还有何补充。

  生1:她,个子不高,却体重超标,是我们班最“肥”的一个人,扎了一个马尾辫,小眼睛,大嘴巴,鼻子里老爱钻出两条“龙”。

  师:猜出是谁了吗?

  生齐答:温秦。

  师:你是怎么狂出来的?

  生:因为温秦是我们班最“肥”的一个人,上次体育课称体重,就她一个人体重超标,而且她鼻子里老爱钻出两条“龙”。

  全班大笑,该生有些难为情。

  师:温秦,你觉得她抓住你的特点了吗?(温秦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对,看来王宇帆是抓住了温秦的外貌特点,让我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但有一个字老师建议改一改,把“肥”改为“胖”,我们用词要注意感情色彩,对待同学要注意礼貌。

  师:仔细观察温秦,看看她在衣着,神态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2:温秦特喜欢穿这套黑色运动服,看起来就不太胖。

  生3:温秦生起气来,一双小眼睛瞪得大大的,很吓人。

  师:好,刚才大家七嘴八舌地补充,有些杂乱,现在谁能按一定顺序,把温秦的外貌说一说。

  师:是呀,生活中注意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就能深刻地留在我们脑海中,让我们再看着图,朗诵这个句子“他紫色的圆脸……”

  师:对于初识闰土这部分,还有什么不明白之处,请大胆问?

  生:“他和我仿佛年纪”什么叫仿佛年纪?

  生:仿佛年纪就是说:“我”和闰土的年纪差不多。

  师:对,还有问题吗?

  生:老师,我不明白第二段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来写我的家景呢?

  师:提得好!请大家思考,讨论。

  生1:第二段其实是交待了“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的起因,应该写清楚。

  生2:第二段也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背景,应该介绍。

  师:对,记叙一件事情,应该写清楚时间、地点及起因、经过、结果,这样叙事才清楚。

  感情朗读课文2、3、4自然段。

  作业设计:

  选做任意一项:

  1、课外收集或写一段人物外貌描写的句段;

  2、以第一次见到他(她)为题进行小练笔。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感受到学生兴趣盎然,语言在生成,能力在增长,连平时很难动笔动口的同学也跃跃欲试。课后的小练笔也精彩纷呈,既锻炼了能力,又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打下了基础。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学生才会感到易于动笔,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乐于表达。

  小学高年级以读导写教学随笔【第五篇】:小学语文“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思想发展历史来看,通过课题研究,能够继承发扬前人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摒弃不合理因素,探索新途径、新方法。

  读写结合的思想源远流长,在七十年代已经提出,1978、1979、1980、1986、1988、1992年大纲背景下的教材都延续了读写结合的编排体系。丁有宽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进行了8轮教改实验,明确提出了“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的主张,并逐步形成教学体系。

  2、从落实2011版课程标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的核心目标来看,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是实现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目标的有效途径。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目标的界定,明确而坚定地指出了小学语文是什么和小学语文教学干什么的问题。能运用、会运用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阅读教学就是吸收、同化、顺应、模仿文本语言的过程。

  3、从我校语文教师队伍的现状和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构建我校读写结合指导体系,提升作文教学整体水平。

  原来2001版《语文课程标准》总体上是偏向人文性的。教材单元主题按照人文专题来组织,不再是以阅读、作文能力训练为专题,读写结合点用暗线

  做处理,不是每位教师都能理解编者的意图的。我校语文教师队伍两极分化,青黄不接,青年教师亟待培养,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2001-2011这十年,读写结合的缺陷还体现在没有整体性,只是根据文本,比较随意地安排写的内容,对单元、整册教、学段的写结合的训练没有没有序列性。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准确理解编者意图,形成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体系,落实课标理念,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形成我校作文教学的特色。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读写结合,读,指阅读,不仅包括教材文章的精读,也包括课外阅读。写,指写作,书面表达。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挖掘文章写作训练的元素,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促进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

  丁有宽则主张把读和写紧密结合。他经过长期的教学试验,总结出一套富有成效、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把作文知识和训练结合到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他按照写好一篇记叙文的要求,总结出读写对应规律,教给学生从读学写的方法。我们研究的任务是把“读写对应”的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根据各年级习作目标和训练重点,总结出教材读写对应点,把训练重点分解到每篇课文,探索落实读写结合的具体操作办法。

  从一篇的写作方法来看,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去实践:

  1)从读学解题,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

  2)从读学归纳中心,作文结合练怎样表现中心;

  3)从读学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写作提纲;

  4)从读学区分文章主次,作文结合练怎样安排详略;

  5)从读学捕捉中心段,作文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

  6)从读学品评词句,作文结合练遣词造句;

  7)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练观察方法。

  从文章的类型来看,可以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想象、读后感(观后感)几类去实践。当然每一类还可以细分,比如写人,可以进行单项训练: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

  无论是从写作方法,还是文章类型,都不可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很多时候,具体实践中,这两者是紧密结合的。

  此外,还要考虑学段要求,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分成五步训练,即一年级,口语训练;二年级,写话训练;三年级,片断训练;四年级,半独立的篇章训练;五、六年级,独立的命题作文训练。其中三、四年级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

  1、学生目标:通过读写结合训练,学生一方面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乐于表达;另一方面是从阅读教学中吸取表达方法,学会表达。

  2、教师目标: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结合学段训练重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选择读写结合训练点,有计划,有序列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习作训练。

  3、学校目标:归纳各学段习作训练重点,结合文本写作特点寻找对接点,初步形成我校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指导体系。

  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修正、完善,以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课外阅读的教学情况及其效果。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的教师不断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

  4、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5—2013.6)

  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工作,进行课题研究动员和文献探讨,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有关资料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3.—2011.11)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收集各项研究资料,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12)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研究成果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预计成果:

  1、课题研究经验总结、论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随笔等;

  2、推出显现研究成果的观摩课、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

  3、编写各学段学生习作训练内容,细化训练点,并分解到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初步形成体系;

  4、整理收集学生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的优秀习作,整理成册;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

  6、反映研究活动的影像资料。

    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