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范文

|慧怡2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篇一

一、 地位分析:

《送》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送》是作者给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本课除了重要文言词语需要积累学习外,更以作者勤苦求学的意志,成为激励学生发奋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

3、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

三、学情分析

我校九年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少吃苦的经历、意志的磨练和勤奋的态度,很有必要利用教材积极的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刻苦勤奋,好学上进的教育。另外,他们在七、八年级的古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本文除个别难懂的字句外,大部分都能理解,但对作者生活经历及其感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四、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汇,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而把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作为难点。

五、课时安排

这篇文章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领悟“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这里反映的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六、教学方法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读写结合”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课堂上,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情境体验”“四边对话”“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是我上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读、探究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也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亮点。

七、教学手段的运用

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学流程

㈠谈话导入:

古今中外,家境贫寒,但是勤奋好学,终成大器的人屡见不鲜,同学们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今天我们也来结识这样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克服艰难困苦、自强不息,成为明代大学士的。

(导语设置的问题非常简单,学生容易跃跃欲试,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学习课文的热情。)

㈡、出示课件,了解作者,读准生字词。

㈢、诵读,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学生听读摹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节奏、揣摩语气及情感。

2、小组合作,尝试性美读。

3、教师随意抽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评议。

4、全班齐读。

(这一环节安排一系列的朗读活动,是想引导学生与文本反复对话,整体感知全文,进而背诵课文。)

㈣、合作,疏通文意

1、参看课文注解,自己边读句子边翻译。

2、同桌互动,你读我译,我说你听,互相补充。

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文中重点字词句,要求学生解释或翻译。学生有疑义的或有错误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师生合作解决。

4、要求学生就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在文中寻找归纳整理,以此为手段,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突出重点。

㈤、变换角色,领会文意

1、假如你就是文中的“藏书者”、“先达”、“同舍生”,试以“我所交往的宋濂”为话题说一段话,有创意地翻译课文,感知文意。(用第一人称来叙述。)

2、假如你就是“宋濂”,请归纳你求学历程中遇到哪些方面的艰难困苦,并说明你是怎样面对和解决的。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变换角色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创意的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既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下面的品读人物,理解主旨作铺垫。)

㈥、品读,读懂人物,突出重点。

用圈点批注法,划出描写作者借书难、求师难、求学路途艰辛和生活条件艰难的语句,好好地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然后用句式说话:从 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篇二

知识目标:

1、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 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

3、 理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4、 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 通过复述及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 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 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示范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刻苦求学的成语故事大比拼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解题:(文前导语)

三、作者简介:(课文P179)

四、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 分两大组竞读,并互相指出对方读书过程中的不足(字音、停顿、重音、语速、语气等)

2、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要求听读。(注意上述几个方面)

3、 齐读。

4、 自主与合作:解决字、词、句的意思

5、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找出难译词语。

五、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1、选定一名学生朗读。

2、分小组进行创造性复述

教师提示:以“宋濂求学记”为题。

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这么做的原因。

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

教师根据学生讲的情况,帮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作者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叙述他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的毅力。据

此可知,在艰苦的条件下,作者勤奋学习,意志坚定,毅力非几,只因“中有足乐者”。

六、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讲述)

七、写法鉴赏(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八、拓展延伸(课后练习3)

《送东阳马生序》篇三

【教学设想】

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期读书的艰苦,劝人利用便利的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勤奋善学的精神,并掌握其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怠叩问绮秀裘葛谒余撰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⑴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⑵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⑶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⑷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滑。

⑸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⑹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3、指名学生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4、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5、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⑵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⑶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⑷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6、思考: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明确: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7、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明确: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六、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2段。

2、学生采用结合注释、相互交流、向老师提问等不同方式,理解本段中的重点语句,疏通阅读障碍。

3、思考以下问题:

⑴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⑵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⑶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这些内容与前一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衣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组袍敝衣

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经过四层对此,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七、学习课文第3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3段。

2、学生自行翻译之后,教师指名学生翻译本段。

学生翻译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订正其中的错误,使学生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3、思考:请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学生概括归纳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作进一步阐述。

八、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九、布置作业

《送东阳马生序》篇四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重、难点

1、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2、 难点: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以合作探究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学、探、测”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我们今天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在古代有怎样的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三】作品、作者

1.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初期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2. 解题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东阳,在今浙江省,当时与浦江、义乌等县同属金华府。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四】自主导学

1检查预习

嗜shì 砚yàn 逾 yú 硕shu 加冠guān

俟sì 衾qīn 烨yè 缊yùn袍敝衣 叱咄chì duō

皲jūn裂 媵yìng 同舍shè生 被pī

绮qǐ绣 容臭xiù 负箧qiè 曳yè 屣xǐ

2质疑问题、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1)抽生依次朗读三个自然段,师生共同点评朗读情况,指出不当之处。 第1—3组齐读。

(2)听教师朗读,注意准确读音,抽生写拼音。 齐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自由朗读】

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理解困难的地方,并要求举手指出理解困难的地方。

师生共同解决所提出理解困难的问题。

【女生读第一段,男生读第二段,第三段全班齐读】

【解释】

无从:没有办法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以是:因此

患:担心,担忧。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叱咄:训斥,呵责

穷冬:冬末。

沃灌:浇洗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旧。

【一词多义】

和:缓解、暖和 ——久而乃和 再:第二次——再而衰

谦和——言和而色夷 两次——日再食

冠:超出——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患:担忧——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帽子——既加冠 忧患——无冻馁之患

    2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