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师反思随笔案例分析

|易落尘2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家庭要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舒适,美好的坏境,至少是“心理环境”。对待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充足的关心,“关注好的,关注差的,更关注不声不响的孩子,这个最容易忽视的群体,恰恰是最需要给予关注和机会的”。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大班教师反思随笔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大班教师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第一篇】: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观察地点:小班丫丫班

  观察人物:李鑫月

  观察内容:培养不随便幼儿园的东西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李鑫月是个开朗、活泼、聪明又能说会道的宝宝。学习上表现的很出色,尤其是科学课和绘画课,她对数学的感知性很强,每次老师刚提问,总是能看见她高高举起的小手,看着她机敏的忽闪着大大的眼睛,好像在对你说:我知道,让我回答吧,当然每次她响亮正确的回答总是让老师满心欢喜,除了这些,她在其他游戏活动中也是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样可爱的宝宝让人不禁喜欢。而这样的宝宝,对于这样一个老师给予希望的宝宝,我万万没有想到在一次游戏结束后,别的小朋友在游戏讲评过程中向我报告:李鑫月口袋里有好多蜡笔,刚开始我不相信,以为是李鑫月画好画后无意放进口袋里,在第一次发生“蜡笔事件”时,我只是轻轻的问了句,以后画完画要怎么样啊,她抬起头看着我的眼睛回答:“把蜡笔宝宝送回家。”并且提醒她以后不要忘了,不然蜡笔宝宝会哭的,我以为这会是李鑫月的第一次“无心犯错”,也会是最后一次,这天在欢乐平静的气氛中度过了。但没想到第二次会在事后第二天又发生了,是在看完动画片准备睡午觉的时候,宝宝们都已经爬上小床了,开始自己脱上衣,因为天冷衣服厚又多的缘故,宝宝之间互相帮忙,就当何昱浩扯李鑫月袖管时,因为牵扯,袋口冲下,只见有几只蜡笔从里面掉了出来,摔落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啪啪”声,因为李鑫月的小床就是朝门口的位置,我进来刚在位子上坐下就看到了,我真不希望这二次是真的,为了不惊动到其他宝宝的休息,我在她床边蹲下身来:这次是怎么回事啊,请你告诉我。但从她泪珠闪动的眼眶里,是委屈吗,还是惊恐,我不清楚,但我让自己再一次原谅她,也再一次提醒她:希望绝没有下一次。但没想到我的“宽容”,竟在短短的连着好几天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口袋里的大块橡皮泥,一大把彩色蜡笔,一个娃娃家的玩具,她“犯错”的证据都已经在我眼前呈现,从耐心的教育到一次次严厉的教训,让我开始对这个宝宝的品行开始怀疑,对这个宝宝失望到头疼,对于这个宝宝特殊甚至错误的“爱好”,我不得不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分析、措施:

  李鑫月养成不良“嗜好”的原因:对于宝宝的教育,我们一直推崇和坚持是“家园共育”的主旨。曾经为此事我打过几次电话与李鑫月家长联系,设法通过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沟通来共同帮助解决宝宝身上出现的问题,而我发现只要一提到宝宝在家中的情况中,宝宝爷爷就反映很强烈:“我们一家都是做豆制品生意了,开了两个店,我和她奶奶看一个,她爸爸看一个,我们太忙了,凌晨3点就要出去干活,晚上回来宝宝都睡着了,所以几乎是一天也见不到一次面的,哪有时间管,你们老师管管么好了~”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话,我耐心的说到:“作为老师,对于宝宝的各方面教育我们当然会管”还没等我说完,显然她的爷爷已经不耐烦了,在电话里大声说到:“那你们好好管,不乖,要打要骂随便你们”第一次听这句话从家长口中说出,真有点不讲道理,但我还是尽量沉住气:“但作为家长,你们是宝宝的家里人是监护人,有义务对她进行照顾和关系,和爱的付出,就算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宝宝,她需要一个适合她成长和健全的环境。”李鑫月爷爷不知是真的被触动了,还是敷衍我,停顿了5秒后,电话里传出:“好的,好的”。

  对于家长对宝宝的过失粗暴方式对待,不仅不能引导宝宝认识到问题,更容易让宝宝有反叛心理。更妥善的做法的是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其中原因,联系实际问题解决。为了更清楚了解李鑫月家里状况,我还多次利用放学她姑姑在接她的这段时间试图沟通,但也许是私人问题,她显得很避讳,只是笑笑然后急匆匆的带着宝宝离开了。

  考虑到在家长身上找出口没有出路,我只有与李鑫月本人接触,并从平时她的行动中认真观察,我注意到有一次区角活动中,有个小朋友说妈妈回老家了,我想起了她爷爷不曾说起的妈妈,我问李鑫月,妈妈是回老家了吗,老师怎么没有见过她来接你~李鑫月神情似乎有点不悦:“我妈妈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在那里打工。”当时我只是问了一下,有点了眉目,是离婚吗,然后不久就在她们同乡的一个小朋友的妈妈的口里得到了证实,她说李鑫月是个可怜的宝宝,爸爸妈妈在她出生不久就离婚了,到了宝宝园看见别的小朋友妈妈带着她们来上宝宝园,李鑫月总是轻轻的含着泪对阿姨说:我也想妈妈送。她很懂得从来不要爸爸买什么东西,其实心里很是羡慕。家人忙于做生意,对宝宝的关心太少了,渐渐替代的是冷漠,让宝宝也不敢提任何的要求。

  游戏时我见李鑫月一个人在位子上坐着,我有意的拿出橡皮泥,说:我们一起玩吧~她很是高兴,看的出,她对此已是心仪已久,我借机问她:“你们家有橡皮泥吗,她回答我说:没有,爸爸从来不给我买,蜡笔也没有,那天我画好了一张画,但是没有蜡笔。”她这次的表情很诚实,她接着说:有时对爸爸说要买,他一直忘记的。所以渐渐的宝宝也不提,因为当正当合理的要求得到口头承诺但不到兑现,对家人也失去了基本的信任。

  李鑫月喜欢画画,我观察到她喜欢摆弄色彩,也总能搭配的很好,慢慢的,我心中有了点想法。

  这个小小的要求我来帮她兑现,但要看她的表现,如果她可以在一天内不随便拿教室里的东西,在放学后她就会得到一份小奖励,当然作为老师,说了也要做到,以此提高李鑫月的自制能力,为了让她不仅感受到改掉“嗜好”的收获,我还给她创造机会,交给她一样特别任务就是每次绘画课或泥工课开始前,让她去发给小朋友或是分配,我都发现她能完成的很出色,而且当我表扬她帮助了小朋友和老师时,我明显看见她眼里的自信和与人分享的快乐,小朋友也更加喜欢她了。

  在上学期的家长会上,对于我们班有好几个宝宝家长的情感问题对宝宝造成的影响,我简单的提了一下,当然家长之间的矛盾我们是不能解决,也没有权利过问,但希望不要影响到宝宝,请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舒适,美好的坏境,至少是“心理环境”。

  刚开学李鑫月就高兴的和我说了假期里的事,她说爸爸给她买了新蜡笔和橡皮泥了,现在可以在家玩了,希望我的一点点真诚“提醒”,真的灌输到家长心里,看着宝宝开心的笑了,我也笑了。

  大班教师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第二篇】:没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

  案例分析:

  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

  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

  教育策略与措施: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

  1.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波波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文明礼貌,互相谦让,团结合作,告诉波波只有这样才会被大家喜欢,才真正有自己的好朋友。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波波与同伴之间合作,逐渐体验到友好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让自己变得被大家接受,喜欢。

  大班教师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第三篇】:幼师班主任反思随笔

  又到了晨间活动的时候,我为小二班的小朋友安排了玩套圈。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上次玩得还比饺受欢迎。

  这次,虽然我为幼儿提供了很多圈,但是小家伙们玩了一段时间后,可能感觉比较枯燥,有几个小朋友居然玩起了羊角球,看来得有一点儿创新。于是我把套圈的对象换成了各种小动物绒毛玩具,小朋友顿时觉得很有新意,都围了上来。WW和几位顽皮的幼儿把套圈一个个套到小动物们的头顶上,几次以后就没了兴趣,又去玩起了羊角球。看着幼儿对羊角球这么感兴趣,我的脑海里又盘算起了新的玩法,我请幼儿跳羊角球绕一圈回来后,就拿一个圈,套一次圈。就这样幼儿又恢复了玩套圈的兴趣。 理论分析: 《纲要》指导要点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往往会出人意料。有时候你的设想,幼儿不一定能够领情。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对于一件事情的关注能力往往不会持久,像套圈这种活动,幼儿在以前已经接触过了,所以幼儿在持续一段时间后会有倦怠感,失去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是当我想出各种办法吸引幼儿时,幼儿又恢复了继续玩套圈的兴趣。而且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对各种活动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幼儿选择羊角球,可能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因为隔壁中班的哥哥姐姐们玩这个羊角球的比较多。

  所思所悟: 虽然班级幼儿调皮活泼的比较多,但是经过我的一次又一次地更新游戏方法,幼儿还是对活动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所以在组织幼儿晨间活动时,我们应该想幼儿所想,根据幼儿的年龄及班级幼儿实际情况,为幼儿设计一些有一定新意的活动内容,才会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在活动中既得到身体的发展,锻炼身体,又能保持活动的兴趣。 随着幼儿年龄的发展,幼儿会越来越有主见,我们教师只有在了解幼儿基础上,不断精益求精,才能让幼儿的晨间活动玩得更有新意,更快乐,更持久。

  大班教师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第四篇】:老师,我害怕掉下来

  《指南》大班幼儿动作发展目标中指出:“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教师应该开展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走轮胎就能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幼儿园内的花坛旁边都安装了轮胎,幼儿非常喜欢去走,每次户外活动时候,我都会带幼儿去走一次轮胎,从一开始的摇摇晃晃到现在的行走自如,幼儿走轮胎越来越娴熟,我总是站在起点看着一个个走上轮胎。忽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老师,他每天没有走轮胎,是从轮胎的下面跑过去的。”我走过去问:“帆帆,你为什么不从轮胎上走过去呢?”他说:“我害怕掉下来,我不会走轮胎。”“那你前几次是怎么走的。”“我每次都是跑过去的,一次也没走过。”听了他的话,我懵了,我带幼儿走了那么多次轮胎,竟然一次也没发现他没走轮胎。

  此时的我,脑中一片空白。我说:“老师拉着你的手走,好吗?”他用害怕的眼神看着我,“不,我不会走轮胎,我会从上面掉下来的。”我说:“没关系的,老师会帮助你的,只要你拉住老师的手,就不会从轮胎上掉下来的。”他疑惑地看着我。没等他反应过来,我就拉起他的手让他踏上轮胎,他很害怕一直不敢踏上去,我让全班小朋友坐在一旁给他加油鼓劲,慢慢地他拉着我的手跨上了轮胎,但整个重心都压在了我的身上,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感觉到他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双手紧紧地拉住我的手,生怕从轮胎上掉下来。我一边鼓励他,一边试着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紧绷的心放松下来。短短地一段路程,似乎走了很长很长时间。当他走到最后一个轮胎的时候,小朋友们都鼓掌了。我看到他的嘴角微微向上扬,额头上还冒着汗,再看看我的手,已经被他拽得有勒痕了。虽然整个过程都是我拉着他过来的,但他也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每天在放学的时候让妈妈拉着自己的手一遍一遍地走轮胎。

  案例中的帆帆小朋友在平时就是一个平衡能力非常差的幼儿,如:在走楼梯的时候,必须扶着楼梯的栏杆,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他就连小班的目标也没达到:“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在老师的眼中,他是一个运动方面非常不协调的幼儿,上课也不爱举手,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对他的关注也不多。但从整个案例来说,我要反思几点:

  1、关注每一个孩子

  在《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一篇文章,标题是“关注每一个孩子”,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关注好的,关注差的,更关注不声不响的孩子,这个最容易忽视的群体,恰恰是最需要给予关注和机会的”。是呀,一个平时话语不多的孩子,我明明知道他的平衡能力很差,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却把他给忽略了。在平时的活动和教学中,让我多了一份关注,关注那些不引人注目的孩子。

  2、多一点鼓励和表扬

  鼓励与表扬孩子并不只是单单的用语言告诉他:“你很勇敢!”,“你真棒!”等等,因为孩子的感觉是很敏锐的,他能充分感觉到你的表达中有多少成份是发自内心的。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如果想要表扬孩子,一定要发自内心或者有一部分是发自内心的,这是很重要的。当我发自内心的表扬了帆帆,我看到了他的坚持不懈,每天在妈妈的帮助下战胜恐惧一次次地走过轮胎。这足以证明他细腻的内心世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牵动这他的内心。

  我们天天说:“自己有多爱孩子,而现在的孩子却不懂我们的爱,我们的用心良苦,孩子们都不当一回事。”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我们每位教师都需要一双这样善于发现教育契机的眼睛,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充满自信的、自觉的朝那个目标努力。让我们细细地去发现每一个孩子值得我们感动的细微之处,去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我们真心喜爱的“小天使”。

  借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的启示:让我真正明白了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教育经验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教育经验就可以教育孩子,其实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爱是需要技巧的,让我们在一次次地摸索中,掌握爱的技巧,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大班教师反思随笔案例分析【第五篇】:教养随笔

  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案例一:下午的美术活动是画《螃蟹》,浩浩的画画速度比较慢,因为他在画画时喜欢讲讲话,东张西望的,而坐在其旁面的晨晨早就画好了,当他离开位置的时候,一不小心撞了浩浩的手臂,浩浩马上质问晨晨:“你为什么撞我?”晨晨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浩浩不听,噘着嘴跑到前面来告诉我:“老师,晨晨推我的手,害得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

  分析:首先,应当看到浩浩告状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课的规则,这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想通过告状来求得成人的帮助,从而矫正同伴的不好行为。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孩子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但是,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师那里,这会引起同伴的敌视,也会削弱独立处理同伴间小纠纷的能力。

  案例二:中午,吃晚饭的孩子们在阳台上看图书,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书,有的自己选了一本书独自坐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看故事。这时候,李炫突然很气愤地过来“告状”:“老师,《找相同》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不让我看。”杰杰也不甘示弱:“书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在老师面前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谁。我先安定了一下他们的情绪,接着,转过脸来对杰杰说:“上次,你看《西游记》时,宝宝硬是不给你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啊?”杰杰想了想说:“没得看书觉得很不高兴。”老师趁机说:“那你不让李炫看书,他也一样会很难过的呀!你们两个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让两个人都开开心心地看书?”李炫和杰杰听了,商量了一下,决定两个人一起看书,于是他俩就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坐到小椅子上看书去了。

  分析:李炫是为了求得老师的公正解决纠纷,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和、争夺玩具和书籍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正裁决或给予保护。在活动中通过引导小杰反省,并换位思考,相互间要理解、宽容,让孩子不仅要知道别人的想法,还要理解他为什么要有这种想法,让孩子考虑一下他人的行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李炫和杰杰听了老师的话后,两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书去了。

    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