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初三教育记录随笔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初三教育记录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初三教育记录随笔篇1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初三代数、几何内容,初二的几何及代数中的分式与根式的化简等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其效果并不明显,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可将代数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实数和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夯实基础,学会思考。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中考改革已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从199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各地中考命题的改革实践,可充分佐证其重视程度。目前,我市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尚未分开,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为了正确评价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中考数学命题时,必须有足够的分值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业水平,从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看,部分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则占分比例更大。因此,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为了充分体现中考数学考试选拔的公平、公正,在命题时,一定会努力对需要考查的知识和方法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力争使每个考生面对的是相同的问题背景和相同起点,特别是一些需要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更是如此,以充分体现试题的公平性,。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设计试题。因此,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的,教师能教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再如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再如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近几年中考情况看,最后的“压轴题”往往与此有关,不少同学解这类问题时,要么只注意到代数知识,要么只注意到几何知识,不会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建议复习时应着重分析几个题目,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形结合问题在题目中是如何呈现的和如何转换的。
二、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中考复习的第二阶段应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1、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2.要把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两个层次。一个阶段是以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老三大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为特点的阶段。这些能力要求对应于传统的数学教材及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对应于修订后的试验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在“老三大能力”的基础上又强化了“新三大能力”,即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建立在新老三大能力基础上的作为数学核心能力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把数学作为文化和培养“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时,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毅力、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就必然使中考数学试题对能力的考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么,在复习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数学能力呢?
(1)变更命题的表达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2)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引导学生把课中的例习题多层次变换,既加强了知识之间联系,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4)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圆”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在20__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应用题量普遍增加,而应用题也不仅限于“列方程解应用题”,除布列方程解应用题外,“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等都成为中考的热点。同时,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其它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已经常出现,而且难度较大,其中探索性应用题在平时较少涉及,总复习中教师要把近几年其它省、市中考试题中有关此内容的题目集中研究一下,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鼓励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种类型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一下,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4.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经过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对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了,但在复习过程中和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要抓紧时间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做一做,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5.战前练兵,模拟中考。在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要做些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让学生调整心态,振作精神,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并加强这方面练习。数学知识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时要学生学会镇定,回想学过的各种方法,从条件入手,挖掘隐含的已知条件,或从结论入手寻找解题途径,从而争取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三、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总复习工作要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即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1.要面向差生,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1)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以数、式的运算为起点,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上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复习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教学。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无理方程”的复习教学中,归纳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对于换元法归纳出两种常见的题型:A、平方型;B、倒数型。又如在“三线八角”复习教学中,由于图形较于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
(3)快反馈。学习困难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形成知识障碍,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排除障碍。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及时反馈,可以提高补缺的效果,使学生及时获得帮助,受到激励,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问题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产生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态度存在反复,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和肯定,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相适应,教与学相促进,教与学相统一。
2、其次,要注重中档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落四。因此,对他们要求要严格,解题要严密、细心,使其不因此而造成常规题失分太多。
3、再次,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切实实提高复习实效是初三数学复习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任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认真探讨和研究有效的复习方法,应因地制宜地拟订好复习计划。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不断研究和改进复习方法,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使我校初中数学教学满园春色、更上一层楼。
数学初三教育记录随笔篇2
保持良好心态
中考对一个人来说可以说是一次重要的挑战。怎样迎接挑战,并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我认为除考生自身的实力外,还与考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对待中考的态度、复习计划是否合理及临场发挥等许多因素有关。这诸多因素中良好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做到遇事不慌,临险不惧,沉着自若,稳坐钓鱼X,顺利通过中考。我说的心理素质是包括毅力、自信心、做事的条理性三部分。
坚强不屈的毅力、切实可行的自信心和循序渐进的处事方法是取得中考成功的必要条件。坚强的毅力必须从复习阶段的小事做起,听好每一节复习课,做好每一道练习题,答好每一份测试题,总结好每一个知识点;从抓好每一个复习阶段情绪变化做起,前进了戒骄,失败了戒躁,从始至终一个劲头下来,那复习中的困难对你来说就微不足道了。自信心就是要求你在复习中不管遇到什么“惊涛骇浪”都能做到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最后的胜利非我莫属,也许在复习阶段的每次测试中即便是屡战屡败,也不能给自己无情地下判决书、不相信自己还能成功,仍要挺起腰杆屡败屡战,从实践中找到自信。在复习阶段条理性十分重要,订好计划,按计划复习更是良好的心理因素的反映,这就要求同学在复习时,不要轻易地原谅自己,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计划要做到的事必须按规定的去做完,时间上不能拖拉,质量上还要做得比计划的更完美,否则复习生活就会杂乱无章,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复习工作失败。
重视复习策略
复习的策略就是自己对复习的安排和目标的制定,它关系到考生能否用有限的时间做出更多的成绩。要防止前松后紧的现象存在。我建议同学们一是在复习策略上做到有计划性:这个计划性既要有结合自己实际的整体计划;又要有具体的天天计划,建议你每天晚上临睡前想好第二天的复习内容,越具体越好,例如要解决数学中的哪一个知识点,如何解决,这样就可避免一天忙下来一无所获,过一天要让它有一天的进步。订目标时要适当高一些,这样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而又不至于“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使心情受到影响。
复习计划要有阶段性,一般情况下,在临考的前二周应把全部知识过完,利用剩下的这二周将重点放在查缺补漏上。二是复习策略上做到有针对性:一个针对性是以课本为主,狠抓“双基”。基本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复习阶段就不能只满足会背诵会证明,而应当通过分析、研究后,挖掘出知识间的内在本质的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串联,整理归纳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复习四边形这一问题时,由于概念、性质、判定和图形多,各图形间性质判定方法又易混淆,若我们能用图表展示知识结构,就将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充分暴露,起到固本拓新的作用。
基本技能是应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复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要仔细研究书中的例题和精心演算习题(当然也包括教师提供的.典型例题),它们是具体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所现,又是充分体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我们与中考“接轨”。做题切记不能泛泛地重演一遍,而是要通过做题探究转化的过程,总结出转化用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然后归纳出一般解题规律。复习时也要多做一些历年的中考试题,才能悟出中考强调的解题思路。有利于我们的准备与中考方向不拖钩。
另一个针对性是抓“实效性”,即抓住自己在复习中认识到的问题不放,直至解决出成果,尽量做到在考前少留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复习时通过平日的练题、测试,找出自己的“病根”,找出产生“病根”的原因,再认真加以反复练习(有针对性地练习)。抓“实效性”还要在复习中狠抓重点知识、重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因为这些内容往往起到“龙头”的作用,抓住了前后左右的知识可牵动一片。例如复习解Rt△这一章,三角函数的定义无疑是这一章的核心,这一问题解决好,联系直角三角形其他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就会顺畅。
掌握复习方法
好的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视方法等于提高复习质量。在复习阶段,由于时间少,任务重,所以学会科学合理巧妙地利用有限的时间是十分重要的,我觉得同学们既要重视课上和大块的休息时间的利用,更不能轻视早上、中午、回家至晚饭前的零碎时间,哪怕利用这零碎的时间解决一道题、一个知识点,集少可以成多吗?复习阶段采用“滚雪球”的复习方法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当我们在复习某一个知识点时,当然应以这一知识点为主,与此同时不妨也可将涉及这个知识点的其他知识引入。将它一并复习,等到复习到后边的知识点时,又可将前边复习过的这个知识点再次引入巩固一下,这样知识记得牢,又能将知识综合运用,反反复复印象深刻。复习阶段要狠抓“双基”做到天天练不间断,它的好处是使基础的东西能熟练掌握更可以促进综合题的解决,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复习阶段要注意对知识学会串联的方法,例如可通过列表格,记成口诀串联知识;也可将同类型的知识,通过类比,融为一体。这样既能提示出它们的共性,又能突出各自特点,从而提高应用它们解题的能力;也可通过某个公式或定理的应用,串连集中同一类型习题,或以某个解题方法为专题,串联有关定理或公式。如以“证明角相等”为专题,可总结出:共有多少种证法?应用了哪些知识?通过了什么途径?这样归纳、整理,使我们集中解决了这一类型题的证明方法。
数学初三教育记录随笔篇3
本两周继续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我现从方程的应用来反思如下: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中应用价值。
本章节的应用应用基本上是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这类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问题,体现时代性,并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一、成功之处:
1、黄金分割问题是一个代数与几何紧密相联的典型例题,我在引导学生解决此题之后,总结了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有关黄金分割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魅力。
2、注重变式训练,如由P46的镶边问题让学生练习P60的题,再做P62的T1,然后让学生总结这些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的地方,举一反三,也让学生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能力逐级上升。
3、在课堂中始终贯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数学观念,同时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
4、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我所设计练习题可用不同方法去求解,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更有利于发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独到见解及思维误区,以便指导今后教学。总之,通过各种启发、激励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求知态度,课堂收效大。
二、需改进的方面:
1、由于怕完不成任务,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这样容易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例如P46有多种解法,课后一些学生与老师交流,但课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2、只考虑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一生列错了方程,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纠正。导致使一些同学陷入误区。
数学初三教育记录随笔篇4
目前,各地初三将逐渐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很多同学复习考试方面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比如:时间安排不够科学,知识架构不成体系,疑难问题悬而未决……以及考试方面的各类问题等。就维维同学表述的情况来讲,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还是在于其在数学复习中没有注意方法。
那么,数学复习应该注意什么呢?我认为,理解和反思尤为重要。
“理解万岁!”是我们一直喊的口号,而很多同学在数学复习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要想真正玩转中考数学复习,学会深刻地去理解知识点非常必要。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同学在老师讲新课的时候,都会存在许多知识疑点,而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上课的时候并没有把它理解吃透。对于这些知识点,很容易出现“意识陷阱”,出现似懂非懂的现象,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看着老师讲的时候,好像都听懂了,跟着老师的思路做题,好像也都做得起来。比如二次函数,升幂降幂,给出一个函数图,听老师讲它的特性,看上去好像就是那么回事,但真让自己来总结却下笔无言了,这就是老师常说的“过手能力差”。其实这也说明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只是被似懂非懂的状态给迷惑了。因此,在新课中没有掌握的知识,在复习中就很有必要把它提出来加以理解消化,一定要把每个知识点掌握透彻,理解透彻。这也是数学复习中贯穿全过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无论哪个知识点,只有真正理解了,才不会出现“明明做得起”的错觉。
数学初三教育记录随笔篇5
本学期已过了一段阶段了,作为初三毕业班的数学老师,我深感肩上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
目前,对于初三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而目前在学生的学习中还出现以下学习的情况:
一、多数情况下,也比较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往往习惯于自问自答,急于说出结果。
显然,学生对题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就不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也没有。
二、我在备课的时候对问题已备选了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
课堂上以“定势思维”组织教学,但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学生的思路与我的思路相左或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时,不愿打乱即定的教学计划,干脆采取回避、压制措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
三、对问题的坡度设置的不够,坡度过大,导致思维卡壳,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而流于形式。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下阶段准备采取的措施:
1、对过多的题,进行适当的筛选。
2、还给学生一片思维空间,让学生受到适当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3、学生有不同想法单独与教师交谈,好的想法给予鼓励并加以推广;不对的想法,给予单独的指正。这样,学生即可以大胆放心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学中漏洞补上。
4、精心设置问题的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课堂上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游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不仅是老师完成任务,还要学生完成任务。
另外,折叠问题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学生有些陌生感,引导学生在折叠时,应该注意折叠前后的线段、角的相等关系。作为发散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应该注重多种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信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一定会不断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