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时间管理心得体会随笔5篇

|丽丽2

人的思维能力在不同时间内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效率。如不依照这种时间规律去安排学习内容,就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而浪费时间。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亲子时间管理心得体会随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亲子时间管理心得体会随笔1

按照常规,中学生每上45分钟课,就要有10-15分钟的休息,这种安排是符合生理学和心理学规律的。

上课时由于用脑时间较长,心跳减慢,这时大脑供氧不足,就会产生疲劳和困倦,从而使视觉和听觉功能受到影响,学习、思考、理解和记忆的效率也就大打折扣。若不适当休息,就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但是,有的学生喜欢利用课间10分钟读书或做练习题,不愿到室外活动,认为那是浪费时间,其实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课间10分钟,宜做如下活动:

室外望远。眺望远处的树木或建筑物,对放松眼部肌肉,预防近视大有益处。

根据学校的安排,做一遍广播体操或眼保健操。

散步。边走边做深呼吸,同时用力摆动双臂,再做前后屈体及转体等腰腹部运动。这样,既活动了全身肌肉,又使血液循环加强,增强了新陈代谢。

做些体力负荷不大的游戏。既能活动身体,又能调节神经。

跳绳、踢毽子、跳皮筋。这类活动适合在冬天进行。

课间10分钟的活动,主要是为了消除疲劳,改善大脑功能,为下节课做好身体准备。

不过,课间切忌运动量过大,乃至大汗淋漓。在上课前1-2分钟应停止运动,进入教室,做好听下一节课的准备。

亲子时间管理心得体会随笔2

人在一生中除了有整块的学习、工作时间外,还有许多零星的时间,有人称之为“下脚料”或“零头布”,可以利用。

据统计,人的一生中除1/3时间用于工作、生产,1/3时间用于休息、睡眠外,还有1/3的业余时间。这些业余时间看起来零散,算起来惊人,如果从20岁开始,工作到60岁退休,就有116800个小时的业余时间,每天拿2小时干某项工作,40年中就相当于3650个工作日,整整10年,足够干一番事业。

有人计算人到60岁,能过3120个星期天,相当于8年时间,除休息外,还可做很多事情。

还有人计算,如果一天挤一小时业余时间来学习,从16岁到70岁,可以学习2万个小时,若每小时读10页书,那么读20多万页,其厚度将有两层楼那么高。

中学生在一天的活动中,也有许多零星时间是可以利用的,要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因此,要善于聚时,把小段时间聚集起来化零为整,积少成多,精心使用。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巧妙地利用小段时间,把零头布拼接成有用之材。做到小时小用,为积取大段时间创造条件,成为大时大用。

当然,利用零星时间,必须要有勤奋吃苦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情性和随意性。一是要重视,二是要坚持,三是要有方,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使用好可能使用的零星时间,积学问,长才干。

亲子时间管理心得体会随笔3

一般人的休息时间约从晚上六七点开始,如果长久以来都先吃饭、洗澡,然后再开始学习、记忆,结果却一直觉得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不好,建议不妨回家后先睡觉(做些体操、跳跃运动、仰卧起坐可以帮助入睡),待到半夜12点或1点时再开始阅读。此时夜深人静,沸沸扬扬的城市喧闹声以及家中干扰读书的电视声都已陷入沉寂。

至于会赖床、只睡四五个小时很难恢复清醒的人,或是半夜一个人读书会害怕的人,建议不妨再将时间往后延、试试凌晨3点起床读书,读到早上六七点,这段时间也是阅读的好时段。

总之,根据个人的生理特点找出可以让自己达到最高效率的读书时间,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可以尽量多方面地尝试,将不同的时段混合运用,如晚饭后把当天阅读过的内容趁印象还清楚时回忆一遍,然后在八九点左右上床睡觉,凌晨三四点再起床读一些辅助学习的书。如果发现自己半夜精神最好,可以选择晚上回家后马上睡觉,再趁着半夜12点到凌晨3点四周寂静的环境来学习,之后再小睡两个钟头后起床,把当天要上的课程内容预习一遍以加强印象。总之,就寝和起床时间可依个人需求适当调适,不必强迫自己;找出一个最自然、最能符合生物钟的时间为上策。

另外,学习效率高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懂得合理分配与利用时间,劳逸结合,不迷信长时间的学习能出效果的说法,也不把大量的学习时间浪费在娱乐上。对学习时间的管理,要懂得统筹运用,使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个人一天究竟学习多长时间效率最高,这就是人们需要掌握的学习时间的最佳点。这个最佳点、实质上就是时间、效果与疲劳之间的转折点。它是一个变量,因人而异,因学习内容、类型的不同而有别。在学习过程中,当感到疲劳的时候,就是从“最佳点”开始转折的时候,这种信号提示应当立即变换花样去做另一件事,使脑筋得到休息,使时间利用效率不至于低落。

确定个人学习的最佳时间点,经过长期合理地使用,便可以形成习惯的节奏和规律。一日之中几点钟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有条不紊,时间长了便自成一种用时规律。在这规律的时间中,头脑最清醒的时间无疑要用来背诵、记忆、创造;其他时间则用来阅读、浏览、整理资料、观察、实验。合理地安排时间,一定会大幅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亲子时间管理心得体会随笔4

我们可以在玩游戏时用闹钟计时,让孩子来体会时间长短的概念,暂且将这个游戏称做“感觉时间游戏”。可以让孩子和一位家长比赛收拾玩具,另一位家长做裁判,以表示比赛的公平性,从而引起孩子的兴趣并认真对待。比赛由裁判宣布开始并计时,3分钟结束,然后分别数一数每个人收拾了多少玩具,让孩子亲眼看到3分钟能干多少事情。

1.掌握记忆的生物节律高潮时间

大脑的活动具有节律。以大约24小时为周期的高低波动称为昼夜节律,这种生理机制是以太阳的运行为基本条件的。人本来是在有光亮的白天活动,在黑暗的夜间休息。正如同植物在白天舒展开叶子一样,在这段时间里人脑处于兴奋状态;而在植物叶子闭合的夜晚,大脑的活动也变得迟钝。本来,任何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遵循这一基本节律运行,但能够“思考”的人从某个时期开始,变得在夜间也能进行活动了。

通常人所说的“早晨型”、“夜晚型”即“百灵鸟型”与“猫头鹰型”是由于要把人脑活动进行分类而创造出来的术语。的确,每个人大脑的活动时间都有固定的周期,有的人白天兴奋,也有的人晚上兴奋,当要记忆时,应该确认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然后在昼夜节律的巅峰期进行学习,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人体主要是靠大脑的松果体通过眼睛接受光,然后由交感神经调节荷尔蒙的分泌。既然这种节律是以光的摄取为基础的,那么“早晨型”的人更符合这一节律特点。如果“早晨型”的人熬夜,在电灯下度过夜晚,这一节律就会出现紊乱。这种昼夜节律紊乱的典型例子就是“时差反应”。越过子午线后就会出现比之原来生活圈的时间快或慢的“时差”,因此,人的身体连体温、脉搏都会失常,大脑当然也会受到时差的影响,出现一时的“糊涂”状态。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想要记住什么都是徒劳的。为了克服这种紊乱,有的人继续按原来的时间生活,也有人借助兴奋剂、催眠剂等等。

昼夜节律出现紊乱,会给大脑带来很大影响。因此,要想高效率地记忆,必须首先准确地掌握自己的生物节律,在高峰进行记忆活动。

2.避开“魔鬼时间带”

人在午夜2点至4点这段时间里,体温下降,这就是所谓的昼夜节律跌落现象。在这段时间里,人的生理活性减弱。据统计,分娩和脉搏停跳,以及各种各样的事故在这一时间带里最容易发生。可以说,昼夜节律低谷对于人来说是“魔鬼时间带”。

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活动迟钝。翻开书本,只见一行行字从眼前闪过,却根本记不住具体内容。同时,强烈的睡意也会袭扰而来,结果学习毫无收效。

为了不陷入这种困境,即使有许多工作、学习任务,至少也必须在2点至4点这段时间睡眠。通过睡眠,避开这段“魔鬼时间带”。尽管睡眠并不能保持记忆,但不睡眠会使记忆不断减退。

3.选最佳时间提取记忆内容

考试的前一天一直学习到深夜,然后倒头大睡,直到考试的时间马上要到了,才匆匆忙忙闯进教室——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以这种姿态迎接考试,尽管拼命用功直到深夜,但成绩往往并不理想。

为了有效地进行记忆,睡眠胜过熬夜。但是,从睡眠中醒来后,大脑并不能立即进入兴奋状态开始工作。刚一醒来就参加考试,成绩当然不会理想,这从脑生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是显而易见的。

人的睡眠分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这两种状态在一个晚上交替出现,所谓慢波睡眠,即熟睡状态,此时大脑完全停止了活动。相反,快波睡眠是大脑半睡半醒的状态,睡觉时会出现眼皮眨动等现象。

早晨醒来时,人们大多是处于快波睡眠状态。人处于半睡半醒状态,大脑要投入正常工作,至少还需两小时时间。所以,考试时应当早一点起床,让大脑从半睡半醒状态中完全清醒过来之后再进入考场。

4.积极休息与记忆节奏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弥尔顿的著名长诗《失乐园》每50行一段分为9段,背诵每段间隙给一定的休息时间,以此调查人们全部背诵下来这首诗要用多少时间。结果,间隙休息一小时,要用140分钟;间隙休息一天,要用60分钟;间隙休息七天,只用46分钟。

这个实验结果告诉人们:为了有效地记忆,间隔休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在记忆活动中插入适当的休息,能够提高记忆的效果。为了从生理学角度对此加以证明,人们还进行了其他实验。例如,从同大脑温度的关联上进行解释,试图证明长时间集中使用大脑会使脑温上升,大脑活动变得迟钝。所以,有必要用一定的间隔休息使大脑冷却。然而,人脑的温度几乎是没有变化的。人们常说“冷静点”,但实际上大脑温度并没有上升。

尽管从生理学的角度还未能证明记忆需要休息,但休息本身不仅使大脑得到放松,并且给大脑活动带来有益的节奏。在大脑活动本身并没有节奏的情况下,应当人为地使它具有一种调剂节奏。在繁忙的工作中,哪怕只休息二三分钟,也能使紧张的大脑稍稍松弛一下,这对记忆活动大有好处。这种节奏要自己掌握和调节,喝杯茶,吃顿饭,聊聊天,舒展一下身体,这些活动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给记忆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

  亲子时间管理心得体会随笔5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些人可以高效地完成很多事情,原因就在于他们通过合理地安排时间而赢得了时间。学习也是如此,大多数学生对于每一个时间段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都有一个大致的估计,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学习效率,其所预留的时间住往不足以完成任务,这些都是孩子时间观念缺失的表现。

  1.多教孩子一些惜时名言。

  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时间是每个人最易拥有也是最易失去的个人资源,而把握时间最重要的就是要珍惜时间。有谚语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莎士比亚警示世人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经常向孩子灌输一些这样的名言,让孩子对时间的重要性有基本认识。

  2.利用好孩子的大脑兴奋时段。

  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个兴奋时段,这个兴奋时段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挑灯夜战,有的学生喜欢晨读,有的学生通宵学习也乐此不疲。有的人晚上记忆力最强,有的人清晨头脑最清晰,总之,把握好孩子的大脑兴奋时段,就可以实现最大效率的学习。父母如果开始找不准孩子的大脑兴奋时段,可以通过定期与孩子交流,看看在哪一段时间内孩子最爱学习,记忆力最好,大脑思维最活跃,那么这段时间就可以作为孩子的大脑兴奋时段。

  准确掌握孩子的大脑兴奋时段,一天中比较重要的学习任务就可以让孩子在这一时段完成,不但效果最佳,学习效率也最高。这样花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多的学习任务,时间得以高效利用,孩子才会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具体方法可查看相关《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另外,父母要有意识地将孩子放松的时间放在大脑非兴奋时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减少孩子因贪玩而浪费时间的作用。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孩子高效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3.督促孩子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表。

  父母要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配合学校教育,在充分尊重和给孩子适当放松时间的基础上,为其制订出一份合理的时间表,并督促孩子遵守作息表。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遵守时间、树立守时的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4.引导孩子学会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做事。

  即使作业太多、时间太少,也用不着紧张和苦恼,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首先冷静地想想:先做哪些事,后做哪些事,把最难攻破的任务放在最后一起解决,这样有条不紊地做事,结果才能又快又好。孩子面前摆着一大堆学习任务无从下手该怎么办?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先不要着急做题,把要做的事情记在一张纸上,根据轻重缓急来逐步完成,不要一会翻这本书,一会儿做几道数学题,让自己陷入混乱。

  5.不浪费时间,才能赢得更多时间。

  培养孩子节约时间,就是让他学会珍惜时间,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比如,父母要告诉孩子,即使有些事没有完成也不要有太长时间的内疚和不安,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后悔、失败的事情上。同时逐步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努力让自己不要去浪费别人的时间,从而也为自己节约时间。


亲子时间管理心得体会随笔5篇相关文章:

亲情心得随笔作文5篇

儿童节心得体会随笔精选5篇

快乐教育心得体会随笔5篇

亲情作文600字心得随笔5篇

幼儿教师心得体会随笔5篇

幼儿教师教育心得体会随笔5篇

关于理想心得体会随笔5篇

理想与实践心得体会随笔精选5篇

关于儿童节校园心得体会随笔5篇

班会心得体会作文随笔5篇

    2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