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实良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

2、知道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并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学会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 

4、学会用力的分解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景的再现和实验模拟体会物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理解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的意义,并感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情景,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对力的分解实际应用的分析与讨论,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培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一幅打夯的图片,分析为什么需要那么多人一起打夯。 

2、模拟打夯,指出用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来代替一个力的作用的实际意义,突出等效替代的思想。

3、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力分解成几个分力的方法叫力的分解。 

(二)一个力可分解为几个力?  

由打夯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力的作用可以分解为任意几个力,最简单的情况就是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

(三)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遵循什么规则?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力的分解实例分析  

以一个力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可以作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有无数组解,但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那力的分解就只有唯一解了。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一、斜面上重力的分解 

[演示]用薄塑料片做成斜面,将物块放在斜面上,斜面被压弯,同时物块沿斜面下滑. 

[结论]重力G产生两个效果: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和压紧斜面.  

[分析]重力的两个分力大小跟斜面的倾斜角有何关系? 

[结论]通过作图和实验演示可看出倾角越大,下压分力越小而下滑分力越大。 

[问题]游乐场的滑梯为什么倾角很大?山路为什么要修成盘山状?

[分析]斜面倾角越大,使物体下滑的力越大,物体越容易下滑,故公园滑梯倾角较大,但山路若直接从山脚往山顶修,则倾角太大,车辆上坡艰难而下坡又不安全,是不可行的,修成盘山状则可解决这个问题。 

二、直角支架所受拉力的分解  

[实验模拟]同学甲用一手撑腰,同学乙用力向下拉甲同学的肘部,让同学谈体会,即分析向下拉肘部的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实验演示]在支架上挂一重物,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分析重物对支架的拉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分析]支架所受拉力一方面挤压水平杆,另一方面拉伸倾斜杆。 

[分解]按效果分解拉力并作出平行四边形法。 

三、劈木柴刀背上力的分解 

[观察图片]为什么一斧头下去,木桩被劈开了?作用在斧头上的力实际产生了什么效果? 

[小实验]同学甲双手合十,同学乙用一只手试图从甲的两手中间劈下去,体会手上的感觉。 

[分析]乙同学的手向两侧挤压甲同学的两只手,因此刀背上的力的作用效果也是使得刀的两个侧面去挤压木柴。 

[分解]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刀背上的力,作出平行四边形,并比较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关系。

[思考]由生活经验可知砍柴的刀越锋利越容易把柴劈开,为什么?分析分力大小跟分力夹角的关系。

[体验]通过小实验体会在合力一定的情况下,分力大小随其夹角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用一根羊绒线,中间吊一个砝码,观察当抓住线的两手距离不断增大时线有何变化。

○用两个弹簧秤共同拉一个砝码,拉的夹角逐渐增大,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  

[规律总结]在合力一定的情况下,对称分布的两个分力的夹角越大,分力越大。 

[应用]

○如何把陷进泥潭的汽车拉出来? 

○如何移动一只很重的箱子? 

(五)小结:

1、知道什么叫力的分解 

2、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掌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的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洛仑兹力,知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等于零;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最大, 

2、会用左手定则熟练地判定洛仑兹力方向. 

能力目标 

由通电电流所受安培力推导出带电粒子受磁场作用的洛仑兹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思想:即“推理——假设——实验验证”.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洛伦滋力的大小和它的方向,在引导学生由安培力的概念得出洛伦滋力的概念后,让学生深入理解洛伦滋力,学习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滋力的方向,注意强调: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磁场对静止电荷却没有作用力. 

教法建议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师先复习导入,通过实验验证洛仑兹力的存在,然后启发指导学生自己推导公式.理解洛仑兹力方向的判定方向,注意与点电荷所受电场大小、方向的区别.具体的建议是:  

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法引入,复习提问法导出公式,类比电场办法掌握公式的应用. 

2、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思考原因,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推导,类比理解掌握公式. 

教学设计方案  

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什么是洛仑兹力,知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等于零;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最大,

2、会用左手定则熟练地判定洛仑兹力方向. 

(二)能力训练点

由通电电流所受安培力推导出带电粒子受磁场作用的洛仑兹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假设——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注意营造师生感情平等交流的氛围,用优美的语音感染学生.在平等自由的审美情境中,使师生的感情达到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学法引导 

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法引入,复习提问法导出公式,类比电场办法掌握公式的应用。

2、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思考原因,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推导,类比理解掌握公式。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洛仑兹力的大小和它的方向。

2、难点 

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仑兹力的方向。 

3、疑点 

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磁场对静止电荷却没有作

用力。 

4、解决办法 

引导和启发学生由安培力的概念得出洛仑兹力的概念,使学生深入理解洛仑兹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阴极射线发射器,蹄形磁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先复习导入,通过实验验证洛仑兹力的存在,然后启发指导学生自己推导公式。理解洛仑兹力方向的判定方向,注意与点电荷所受电场大小、方向的区别。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本节教学讲述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表明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然后由通电导线受磁场力推导出洛仑兹力的大小和方向,重点掌握洛仑兹力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理论探索  

前面我们学习了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若导线无电流,安培力为零。由此我们就会想到:磁场对通电导线的安培力可能是作用在大量运动电荷上的力的宏观表现,也就是说磁场对运动电荷可能有力的作用。 

2、实验验证

从演示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阴极射线(电子流)在磁场中发生偏转,即实验证明了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这一力称为洛仑兹力. 

3、洛仑兹力的方向 

根据左手定则确定安培力方向的办法,迁移到用左手定则判定洛仑兹力的方向,特别要注意四指应指向正电荷的运动方向;若为负电荷,则四指指向运动的反方向,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过程中,洛仑兹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请同学们思考,洛仑兹力会改变带电粒子速度大小吗?讨论: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是否做功?

4、洛仑兹力的大小 

根据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结合导体中电流的微观表达式,让学生推导出:当带电粒子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上运动时所受洛仑兹力大小,当带电粒子平行磁场方向运动时,不受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受的洛仑兹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与其运动状态有关.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高能的宇宙射线的大部分不能射到地球上,就是地磁场对射线中的带电粒子的洛仑兹力改变了其运动方向,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四)思维、扩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洛仑兹力的概念.我们知道带电粒子平行磁场运动或静止时,都不受磁场力的作用,带电粒子垂直磁场运动时,所受洛仑兹力的大小,方向和磁场方向、运动方向互相街.可用左手定则判断(举例练习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仑兹力的方向.)  

如果粒子运动方向不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同学们可根据今天所学内容推导出它受的洛仑兹力大小和方向吗?

八、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一、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仑兹力 

二、洛仑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 

三、洛仑兹力的大小

1、若∥或 

2、若⊥, 

四、洛仑兹力的特点 

1、洛仑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不会改变电荷运动的速率。

2、洛仑兹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与带电粒子运动状态有关.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3)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速度方向在该点切线方向上且时刻在变,因此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2)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可将曲线运动的条件深化,即平行速度的力只改变速度大小;垂直速度的力只改变速度方向,可根据力的效果将合外力沿速度方向和垂直速度方向分解; 

(4)了解合运动、分运动,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5)由分运动的性质及特点综合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有关教学软件,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总结概括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曲线运动的条件,以及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处理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研究船渡河运动,假设水不流动,可以想象出船的分运动;又假设船发动机停止工作,可想象出船只随水流而动的另一分运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运用物理学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 

1、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曲线运动为什么是变速运动,理解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定则; 

2、已知两个分运动的性质特点,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学生不容易很快掌握,是教学的难点,解决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把每个分运动的初始值(包括初速度、加速度以及每个分运动所受的外力)进行合成,最终还是用合运动的初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关系来判断。 

1、乒乓球、小铁球、细绳 

2、斜槽、条形磁铁、铁球、投影仪、计算机软盘、彩电。

机械运动可以划分为平动和转动,而平动又可以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所以曲线运动属于平动形式,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仍然可以看成一个质点,曲线运动比直线运动更为普遍。例如,车辆拐弯;月球绕地球约27天转一圈;地球绕太阳约一年转一周;太阳绕银河系中心约2.2亿年转一周。 

因为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连续发生变化,我们很难直观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方向。可以设想如果某时刻的速度方向不再发生变化,物体将沿该时刻的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几种现象。 

(1)让学生回答,绳拉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绳断后小球将沿什么方向运动?(沿切线方向飞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绳断后小球速度方向不再发生变化,由于惯性,从即刻起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沿切线飞出。  

(2)教材内容:砂轮磨刀使火星沿切线飞出,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被磨掉的炽热微粒速度方向不再改变,由于惯性以分离时的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如,让撑开的带有雨滴的雨伞旋转,雨滴沿伞边切线方向飞出(与上例同理)。 

(3)在想象与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得出: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上。并引导学生注意到: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能同时变化,但速度的方向是一定改变的,速度是矢量,方向一定变,速度就一定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可知,速度的变化一定产生加速度,而加速度必然由外力引起,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并且方向相同。随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如果合外力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将做什么样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2)绳拉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绳子的拉力T起什么作用?(改变速度方向) 

(3)演示实验(用投影仪或计算机软件):让小铁球从斜槽上滚下,小球将沿直线OO′运动。然后在垂直OO′的方向上放条形磁铁,使小球再从斜槽上滚下,小球将偏离原方向做曲线运动。又例如让小球从桌面上滚下,离开桌面后做曲线运动。  

(4)观察实验后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如下: 

①平行速度的力改变速度大小;  

②垂直速度的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③不平行也不垂直速度的外力,同时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④引导学生得出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物体的运动往往是复杂的,对于复杂的运动,常常可以把它们看成几个简单的运动组成的,通过研究简单的运动达到研究复杂运动的目的。 

①把注满水的乒乓球用细绳系住另一端固定在B钉上,乒乓球静止在A点,画出线段BB′且使AB≈BB′(如图5),用光滑棒在B点附近从左向右沿BB′方向匀速推动吊绳,提示学生观察乒乓球实际运动的轨迹是沿AB′方向,帮助学生分析这是因为乒乓球同时参与了AB方向和BB′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结果,而这两个分运动的速度都等于棒的推动速度。小球沿竖直方向及沿BB′方向的运动都是分运动;沿AB′方向的是合运动。分析表明合运动的位移与分运动位移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②船渡河问题:可以看做由两个运动组成。假如河水不流动而船在静水中沿AB方向行驶,经一段时间从A运动到B(如图6),假如船的发动机没有开动,而河水流动,那么船经过相同的一段时间将从A运动到A′,如果船在流动的河水中开动同时参与上述两个运动,经相同时间从A点运动到B′点,从A到B′的运动就是上述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 

注意:船头指向为发动机产生的船速方向,指分速度;船的合运动的速度方向不一定是船头的指向。这里的分运动、合运动都是相对地球而言,不必引入相对速度概念,避免使问题复杂化。 

①用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求合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叫运动的合成。反之由合运动求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叫运动的分解。

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矢量运算法则,即平行四边形法则。例如:船的合位移s合是两个分位移s 1 s 2的矢量和;又例如飞机斜向上起飞时,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分别为v 1 =vcosθ,v 2 =vsinθ,其中,v是飞机的起飞速度。如图7所示。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提问学生为什么?(v合为恒量) 

②提出问题:船渡河时如果在AB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运动,水仍然匀速流动,船的合运动轨迹还是直线吗?学生思考后回答并提示学生用曲线运动的条件来判断,然后引导学生综合概括出判断方法:首先将两个分运动的初始运动量及外力进行合成,然后用合运动的初速度及合运动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关系进行判断。合成结果可知,船的合速度v合与合外力F不在同一直线上,船一定做曲线运动。如巩固知识让学生再思考回答:两个不在同直线上初速度都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什么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1)通过此例让学生明确运动的独立性及等时性的问题,即每一个分运动彼此独立,互不干扰;合运动与每一个分运动所用时间相同。  

2)关于速度的说明,在应用船速这个概念时,应注意区别船速v船及船的合运动速度v合。前者是发动机产生的分速度,后者是合速度,由于不引入相对速度概念,使上述两种速度容易相混。 

(3)问题的提出:河宽H,船速为v船,水流速度为v水,船速v船与河岸的夹角为θ,如图9所示。  

①求渡河所用的时间,并讨论θ=?时渡河时间最短。 

②怎样渡河,船的合位移最小? 

分析①用船在静水中的分运动讨论渡河时间比较方便,根据运动的独立性,渡河时间 

分析②当v船>v水时,v合垂直河岸,合位移最短等于河宽H,根向与河岸的夹角。 

1、曲线运动的条件是F合与v不在同一直线上,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曲线的切线方向。 

2、复杂运动可以分解成简单的运动分别来研究,由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反之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  

3、用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可以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合运动轨迹。  

最后一例题可作为思考题先留给学生。在学生思考后讲解效果更好。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简谐振动的判断,掌握全过程的特点;  

(2)理解简谐振动方程的物理含义与应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对周期性物理现象观察、分析;  

(2)训练对物理情景的理解记忆;  

教学过程: 

(一)、简谐振动的周期性: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1)一次全振动过程:基本单元 

平衡位置O:周期性的往复运动的对称中心位置

振幅A:振动过程振子距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2)全振动过程描述:  

周期T:完成基本运动单元所需时间 

T=2π 

频率f:1秒内完成基本运动单元的次数

T= 

位移S:以平衡位置O为位移0点,在全振动过程中始终从平衡位置O点指向振子所在位置  速度V:物体运动方向 

(二)、简谐振动的判断:振动过程所受回复力为线性回复力 

(F=-KX)K:简谐常量 

X:振动位移  简谐振动过程机械能守恒:KA2=KX2+mV2=mVo2

(三)、简谐振动方程:  

等效投影: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ω=π)

位移方程:X=Asinωt 

速度方程:V=Vocosωt 

加速度:a=sinωt 

线性回复力:F=KAsinωt 

上述简谐振动物理参量方程反映振动过程的规律性 

简谐振动物理参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为正余弦图形 

课堂思考题:(1)简谐振动与一般周期性运动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如何准确描述周期性简谐振动? 

(3)你知道的物理等效性观点应用还有哪些? 

(四)、典型问题: 

(1)简谐振动全过程的特点理解类 

例题1、一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保持相同的物理量有() 

A速度B加速度C动量D动能 

例题2、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周期为T,() 

A.若t时刻和(t+Δt)时刻振子运动位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Δt一定等于T的整数倍; 

B.若t时刻和(t+Δt)时刻振子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若Δt=T,则在t时刻和(t+Δt)时刻振子运动加速度一定相等; 

D.若Δt=T/2,则在t时刻和(t+Δt)时刻弹簧的长度一定相等  

同步练习  

练习1、一平台沿竖直方向作简谐运动,一物体置于振动平台上随台一起运动.当振动平台处于什么位置时,物体对台面的正压力最小  

A.当振动平台运动到最低点 

B.当振动平台运动到最高点时 

C.当振动平台向下运动过振动中心点时  

D.当振动平台向上运动过振动中心点时  

练习2、水平方向做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其周期为T,则:  

A、若在时间Δt内,弹力对振子做功为零,则Δt一定是的整数倍 

B、若在时间Δt内,弹力对振子做功为零,则Δt可能小于 

C、若在时间Δt内,弹力对振子冲量为零,则Δt一定是T的整数倍  

D、若在时间Δt内,弹力对振子冲量为零,则Δt可能小于 

练习3、一个弹簧悬挂一个小球,当弹簧伸长使小球在位置时处于平衡状态,现在将小球向下拉动一段距离后释放,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振动,则: 

A、小球运动到位置O时,回复力为零;  

B、当弹簧恢复到原长时,小球的速度最大; 

C、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弹簧一定被压缩; 

D、在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力大于小球的重力;

(2)简谐振动的判断证明 

例题、在弹簧下端悬挂一个重物,弹簧的劲度为k,重物的质量为m。重物在平衡位置时,弹簧的弹力与重力平衡,重物停在平衡位置,让重物在竖直方向上离开平衡位置,放开手,重物以平衡位置为中心上下振动,请分析说明是否为简谐振动,振动的.周期与何因素有关? 

解析:当重物在平衡位置时,假设弹簧此时伸长了x0, 

根据胡克定律:F=kx由平衡关系得:mg=kx0 

确定平衡位置为位移的起点,当重物振动到任意位置时,此时弹簧的形变量x也是重物该时刻的位移,此时弹力F1=kx 

由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得:F1–mg=ma 

由振动过程中回复力概念得:F回=F1–mg  联立(1)、(3)得:F回=kx-kx0=k(x-x0) 

由此可得振动过程所受回复力是线性回复力即回复力大小与重物运动位移大小成正比,其方向相反,所以是简谐振动。 

由(2)得:a=-(x-x0),结合圆周运动投影关系式:a=-ω2(x-x0)得:ω2= 

由ω=π得:T=2π此式说明该振动过程的周期只与重物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跟弹簧的劲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跟振动幅度无关。 

同步练习: 

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密度计竖直地浮在液体中。如果用手轻轻向下压密度计后,放开手,它将沿竖直方向上下振动起来。试讨论密度计的振动是简谐振动吗?其振动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3)简谐振动方程推导与应用  

例题:做简谐振动的小球,速度的最大值vm=0.1m/s,振幅A=0.2m。若从小球具有正方向的速度最大值开始计时,求:(1)振动的周期(2)加速度的最大值(3)振动的表达式 

解:根据简谐振动过程机械能守恒得:KA2=mVm2  

=Vm2/A2=0.25由T=2π=4π 

a=-A=0.05(m/s2)由ω=π=0.5由t=0,速度最大,位移为0则 

Acosφ=0v=-ωAsinφ则φ=-π/2即有x=0.2cos(0.5t–0.5π)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知道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 

2、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理想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4、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 

5、理解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能用变压器的功率关系解决简单的变压器的电流关系问题. 

6、理解在远距离输电时,利用变压器可以大大降低传输线路的电能消耗的原因. 

7、知道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变压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 

2、从变压器工作规律得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及总结概括能力. 

3、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绕线线径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__、统一美.  

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__及辩__统一思想.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及相应的教法建议  

1、在学习本章之前,首先应明确的是,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变电流电压的变压器不能改变恒定电流的电压.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上理解互感现象.这里的关键是明白原线圈和副线圈有共同的铁芯,穿过它们的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时刻都是相同的因而,其中的感应电动势之比只与匝数有关.这样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同,就可以改变电压了. 

2、在分析变压器的原理时,课本中提到了次级线圈对于负载来讲,相当于一个交流电源一般情况下,忽略变压器的磁漏,认为穿过原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量与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总是相等的这两个条件,都是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内容.利用课本中的这些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变压器原理,原线圈上加上交变流电后,铁心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在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电动势,则副线圈相当于交流电源对外供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从能量角度分析,可以看成是电能(原线圈中的交变电流)转换成磁场能(铁心中的变化磁场),磁场能又转换成电能(副线圈对外输出电流).所以,变压器是一个传递能量的装置.如果不计它的损失,则变压器在工作中只传递能量不消耗能量。要使学生明白,理想变压器是忽略了变压器中的能量损耗,它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相等,这样才得出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式.在解决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当然,在初学时,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的问题,不做统一要求,不必急于去分析这类问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讨论。 

3、学生对变压器原理和变压器中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的关系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引导学生认真讨论章后习题,对学生澄清认识会有所帮助。  

4、变压器的电压公式是直接给出的课本中利用原、副线圈的匝数关系,说明了什么是升压变压器和什么是降压变压器,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记住电压关系公式.利用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和输人功率相等的关系,得到了i1i2=u1u2.建议教师做好用输出负载调节输入功率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当负载端接入的灯泡逐渐增多时,原、副线圈上的电压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原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增大,副线圈中的电流也逐渐增大。  

5、介绍几种常见的变压器,是让学生能见到真实的变压器的外型和了解变压器的实际构造.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找一些变压器的给学生看一看.变压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课本中介绍了一些,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介绍,或看挂图、照片、实物,或参观,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实际知识。 

6、电能的输送,定__地说明了在远距离输送电能时,采用变压器进行高压输电可以大大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这里重点描述了输电线上的电流大小与造成的电热损失的关系,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采用高压输电的必要__.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 

2、难点: 

(1)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 

(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  

(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 

3、疑点: 

变压器铁心是否带电即如何将电能从原线圈传输出到副线圈. 

4、解决办法: 

(1)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变压器工作规律使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规律. 

(2)通过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论推导得出通过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间的关系. 

(3)通过运用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公式来解题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

    129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