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设计

|新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

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

[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圆周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

[生甲]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

[生乙]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介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生甲]向介面偏折.

[生乙]向法线偏折.

[师]上面问题的回答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演示1]

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水中,同时向法线偏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

(二)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

1.教师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2.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光的折射规律

[演示2]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改变入射角,再做两次.

演示过程要让学生观察两点:

1.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折角和折射角哪个大?

2.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

[现象]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演示3]把白色屏F分别向前、向后折,让光以某一角度射向水面.

[师]大家能否看到水中的光线.

[生]看不见.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

[演示4]让光垂直射向水面

[师]大家观察一下进入水中的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

[生]光沿直线传播,传播方向不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师]当光线垂直射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压的作用,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

2、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二、重难点:

本节教材主要学习了电压的初步概念、电压的符号、单位名称及换算关系、几个常见的电压值、电压表的构造、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关系。

三、自学内容与指导:

(一)、电压

1、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时,形成,此时电路两端必须有。

所以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中形成()的原因

2、电压是加在导体两端的,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

3、电压的字母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4、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V=V1V=mV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一节蓄电池的电压为,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安全电压为。

(二)、怎样使用电压表

1、记住电压表的电路符号:

2、说出电压表的构造:标有、、的三个接线柱。

3、电压表的两个量程:0~3V量程中一大格为V,一小格为V,0~15V量程中一大格为V,一小格为V。

4、请画出电压表的表头,练习读数训练。

5、对照电流表的使用说出电压表的使用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不同点:

四、自学检测:

1、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测量1.5~2.0V的电压时,选用其中量程,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些,要用它测量三个蓄电池串联成的电源电压,应选用量程。

2、使用电压表时,必须把电压表联在待测电路两端,并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和电流表一样,使用时要注意选择。

3、两盏相同的电灯,每盏电灯在2.5V电压下才能正常发光,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5V的电源上,两灯的发光情况将,这是因为。

4、家庭照明电路的用电器都要联,因为各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都是V。

五、训练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B、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蓄电池的电压每个都是2V

C、电压只能使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

D、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用电压表测得L2两端的电压,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连接正确的是()

3、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是由两节干电池组成,当

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灯不亮,V示数为零

B、L1L2两灯都不亮,V示数为3V

C、L1不亮L2亮,V示数为3V

D、L1亮L2不亮,V示数为3V

4、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开关两端的电压为零B、电灯两端的电压为零

C、电源两端的电压为零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B、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

D、电压表的量程改变后,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仍保持不变

6、某同学用电压表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它测出的值为10V,原因是,正确电压值为V。

7、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后,L1L2都不亮,

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

七、学生反思:反思本节的收获和不足

八、作业内容:资源与评价对应的习题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篇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

2、通过观察和初步实验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透镜焦点和焦距;

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以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带着问题,体验科学

探究的过程;

2、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重点: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归纳规律。

预习导学: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做”,通过“解决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感知有关方法,构建关于透镜的科学内容。在问题给出时注重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导入:同学们知道,用放大镜可以把小字放大我们会看得更清楚;旅游时有看到美好的风景我们会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眼睛近视的同学配一副眼镜就又可以看清楚东西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揭开上述现象中的秘密,引出课题,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题目:

预习习题:

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规律制成的。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如镜片;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如镜片。

2、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3、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4、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到光心的距离叫做,一个透镜有两个。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烧瓶(烟雾)、小孔成像演示仪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见过午夜太阳吗?日食和月食呢?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①能发光的物体.

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烟雾的烧瓶中)

[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颜色的水中)

[师]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师生共同活动得出: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光线(板书)(注意讲光和光线的区别)

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

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

(应用举例: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

(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②日食、月食的成因

③处理第35页想想议议

I、原理;II、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光速

1、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的图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板书]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m/s.

2、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s=3108m/s3600s/天365天/年16年

=6.30721015m=6.30721012km)

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课本P38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3.预习下一节光的反射.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篇5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

1、指导思想

按照新课标新高考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安排,以及本届学生的情况,本学期将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高考物理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课程分析和教学内容

新一轮教材改革中,一方面继承了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对物理现象的认识过程,精选了每一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面向新时代,要求教学内容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强调知识和方法获得的过程。

本学期教学中我将理解大纲要求,注意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注意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注意加强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意安排练习和习题,这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

三、主要措施及要求

1、加强研究,学习新课程的各项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分析新课程的变化,全面把握教材,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起点,让所有学生都能跟得上,吃得饱。

2、加强集体备课,团结一致,群策群力,资源共享,智力共享。每周一大备,每天一小备,做到统一。

3、全面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上课态度认真,教学方法灵活,认真了解学情,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

4、认真做好单元测试和讲评。每章出两套测试题,第一套测评,第二套校补。要让每个同学都要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5、在教学中配合班主任做好培优辅差工作的落实。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篇6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理解人声音的特性。

2、体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响度、音品。

3、了解声音的特性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练习

学习过程:

(课前已让同学们准备好教学案、课本和器材)

一、引入:

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乐曲“爱的奉献”问学生能否分辨出来,反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后就明白了,(激起学生气氛“大声回答想不想知道”)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特性这节课(板书课题:三、声音的特性)

大家知道春晚的小沈阳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时由于调过高拔不上去,欧了,还有俗话讲得好“要想唱歌得先对调”这里的“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声音特性之一--------音调

(板书:一、音调)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这里指的高低不是我们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是从音乐学中讲的音阶的高低,比如1234567i(用唱或是演奏让学生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有的浑厚低沉,有的清晰尖细。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用画眉哨演示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

通常男女生相比男生音调低而女生的音调高,那么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我们来探究一下:

大家手中有橡皮筋把它拉不同长度拨一下听听声音的音调高低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导到橡皮筋振动的快慢上去)

再拿钢锯条做实验:拨动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的锯条拨听听声音的音调高低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很多回答,注意引导到锯条振动的快慢上去)

学生填写教学案学习研讨的2、3小题并归纳

教师总结:

2、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音调就越低。

物理学中为了表达物体振动的快慢引入了一个重要的物理量-------频率,

3、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介绍频率的概念)

赫兹Hz

大家知道我们人类交流也好歌唱也好,发声是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比如调高了唱不上去,过低了说不出来),实质上我们的听觉也有一定的频率范围,大家快速阅读课本20页,你发现了哪些重要知识点,小组交流分享并填写教学案学习研讨的4小题。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评价超声波、可闻波、次声波等知识点。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频率音叉(声音)在示波器上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声音的第二个特性,好不好?

学生回答

教师要求大声点

再大点声回答

问这三次回答有什么不同?---------------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三次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不同,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声音的又一特性-------响度

板书并定义(二、响度)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有些词语“震耳欲聋”、“窃窃私语”)

那么响度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探究一下:

几次敲响音叉且使这几次响度不同,观察叉股弹开乒乓球或钥匙幅度的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2、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并用示波器演示不同响度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的差异

完成教学案(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填空部分并思考响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两个小游戏:

大家都闭上眼我拍到谁谁就说“你知道我是谁吗?”

大家仅凭听说出他的名字

大家都闭上眼睛猜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演奏学生来猜

同学们之所以能分辨出来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一样,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声音的第三特性--------音色

板书:

三、音色

可以区别不同的人或乐器

小结一下

大家完成第四部分:基础训练(比比谁最快)

填空一人回答另一人回答选择

作业

仔细阅读P23科学世界:打击乐器、管乐器、弦乐器

如果有时间做中考链接可在课上完成(比比谁最棒)

    15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