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游戏活动教案
创意游戏活动教案篇1
一、儿歌部分动作建议
1—2小节:双手手指相对,合成圆圈形状,并且随着儿歌歌词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大。
3—4小节:模仿小猫走过来。
5—6小节:模仿小老鼠害怕团团转的样子。
8—9小节:“小老鼠”四散躲起来。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念读儿歌,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听辨音乐的开始与停止、感受音乐速度的快慢。
3、遵守游戏规则,知道小老鼠什么时候在逃,什么时候不动了。
【活动过程】
l、模仿猫和老鼠走路:
(1)教师演唱歌曲《小老鼠》,请幼儿欣赏。
(2)问:歌里唱的是哪个小动物?它是怎么走路的?
请个别幼儿模仿小老鼠走路。
(3)问:小老鼠最害怕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走路的?
请个别幼儿模仿小猫走路。
(4)引导幼儿思考小猫和小老鼠脚步声的不同,模仿小猫和小老鼠走路。
2、听辨节奏,念读儿歌:
(l)教师用手在地上拍慢、快两种节奏,请幼儿听辨哪个像小猫的脚步声,哪个像老鼠的脚步声。
(2)问:哪个声音像小猫的脚步声?
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在地上拍节奏,引导幼儿念读相应的儿歌。
(3)如上方法,学习念读小老鼠的儿歌。
3、分析猫叫,感受强弱:
(l)问:小猫从远处走过来,越来越近,它喵喵喵的叫声也会越来越小,逐是越来越大?
引导幼儿边用手做动作,边模仿小猫的叫声(参考儿歌部分动作建议l—2小节)。
要求:动作由小变大,声音由弱到强。
(2)边做动作边念读一遍儿歌。
4、图谱学习: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用图谱表示儿歌内容。
①问:儿歌里小猫走过来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演奏的?是怎么拍地板的?
用哪张图能表示小猫走过来?
引导幼儿用小脚印来表示小猫走过来。
②依次提问,请个别幼儿选择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问:用哪张图片来表示老鼠吓得团团转?
小猫从远处走来,声音越来越大,可以用哪张图片来表示小猫的叫声?
吱溜一声又用什么图片来表示?
③教师以故事语气出示完整图谱:
喵喵喵,小猫走过来(贴上小猫的图片),老鼠吓得团团转(贴上小老鼠),吱溜,快点躲起来(贴上小房子)。
(2)引导幼儿看图谱,念读儿歌并表演。
①教师手指图谱,指挥幼儿念读儿歌。
②分组分角色念读儿歌,加深记忆。
③请幼儿分别扮演小猫和小老鼠,边念读儿歌边模仿猫和老鼠进行表演。
5、音乐听辨与游戏:
(1)播放音乐,请幼儿听辨哪段像猫,哪段像老鼠。
(2)教师:小猫走一走,停一停,四处看看有没有可以吃的食物。
教师边说边模仿小猫,给予幼儿动作提示;请幼儿听音乐模仿小猫。
(3)续听音乐,请幼儿听辨老鼠的音乐,模仿小老鼠的样子。
(4)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模仿猫和老鼠:
小老鼠肚子饿了,悄悄出来找食物,它们东瞧瞧西望望(引导幼儿模仿老鼠表情、动作),看看食物在哪里。找到食物了,真开心、快吃啊!突然,听到了猫的脚步声,快躲起来,不要让猫发现了,我们躲在桌子下(第二遍音乐玎以躲在门后面、躲在角落里)一动也不能动,千万不要发出声音。共同模仿猫的动作,伸个懒腰,喵喵叫,揉揉肚子,竖起耳朵、瞪大眼睛找找哪里有老鼠。
(5)互换角色,玩游戏:
教师扮演小猫,幼儿扮演小老鼠,听音乐玩游戏。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地感受音乐的快与慢、开始与停止。教师在与幼儿一起做模仿时,适当给予语言提示、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模仿,但是语言运用要少,声音要轻,以免影响幼扎听辨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本活动在小班、中班上学期均可开展。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情境,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如:老鼠装死、偷油。
小试节奏活动后的些许思考
连着在新中班上了两个音乐节奏活动,新中班的孩子还从没接触过乐曲,以往都是以单一的拍手表现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么多“新奇”的乐器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所以在第一次尝试使用乐器敲敲打打时,许多孩子都是兴奋地盲目乱敲打,但是我没有生气,而是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敲打一会,等新鲜劲一过,再启发他们发现如何让乐器发出的响声让人听着舒服和谐,一起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合奏打击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再通过示范,讲解,教给幼儿正确的演奏方法,的确,效果很明显。
第二次为孩子们上节奏活动时,我开始配上了节奏卡,希望通过图谱的帮助,联系各种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图谱以它的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着的抽象音乐形象化,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互结合,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旋律。而活动实践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极了,在图谱的引领下,发出来的声音和谐多了。
活动后我的些许思考: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一大要素,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但水平还不够,感知不够精细。因此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打击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孩子们对音色,曲式结构,变声部的表现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更精彩些。
创意游戏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练习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2、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画娃娃头一个,眉、眼、耳、嘴俱全,只缺鼻子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师:今天钟老师带来一个张画,你们来看看这幅画出现了什么问题,画里是一个小娃娃,这个小娃娃少了什么呢?对了,所以就要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把它的鼻子贴上去呢?贴鼻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哦!听清楚老师讲要怎么样帖鼻子吧!
玩法:参加游戏的儿童站在3米外白线处,看好鼻子部位,再蒙上双眼上前去贴。贴对者,得奖。
二、游戏进行。
在活动的时候,可是适当地给幼儿提示。
三、结束活动。
《贴鼻子》的教学反思:
1、在活动设计上,我体现了幼儿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2、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了问题情境的进入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从中激发幼儿想去、要去盲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但是在活动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
1、没能实行多样化的活动方式。
2、幼儿没能全部参与活动中。
创意游戏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亲子活动,萌发关心长辈的情感,增进与长辈之间的感情。
2、锻炼幼儿向前爬行的能力。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材料准备:乌龟胸卡若干、山洞2个、皮球若干、球筐4个、鼓两个、小红点、录音机、音乐盘、户外分组游戏材料等
2、教师站位、配合准备:
(1)、助教事先安排好场地,将场地布置好。
(2)、主班老师带领幼儿到场地。
(3)、主班老师在前面引导幼儿及家长,助教老师在后面组织幼儿常规。
(4)、游戏开始后,助教在鼓前等待家长和幼儿来敲鼓,并监督是否由宝宝敲鼓及那对的家庭以最快的速度来到终点。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进行小动物模仿操(热身活动)。
2、引导幼儿练习向前爬行的动作。
(1)引题:看,今天老师请了爸爸妈妈来幼儿园跟小朋友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小乌龟来运球》。小朋友们想不想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呢?玩游戏前我们小乌龟们要先学本领了。
(2)指导幼儿掌握向前爬行的动作,重点指导幼儿手脚协调向前爬行。
3、讲解游戏规则和要求
(1)游戏规则:
A、幼儿分成两组,家长和幼儿同时开始,幼儿爬行通过山洞,家长在山洞另一头等幼儿钻出来,一起走到对面的球筐,每个人去取回一个球,然后往回走。回来把球放到球筐后,由幼儿来敲鼓。哪个先到把鼓敲响的的那一队为胜。
B、胜的一对可以得到小红点为奖励。
(2)游戏要求:
A、小朋友一定要向前爬行通过山洞,家长只要从山洞旁边走到另外一头等待幼儿钻出来。然后每人抱一个球走回来,家长不能帮助幼儿把球一起抱回来。
B、走到终点时,先把球放到球筐里再敲鼓,应该由宝宝敲鼓,家长敲鼓的不算。
4、开始游戏,可以重复玩本次游戏。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向前爬行的动作。
5、结束本次活动,并评价本次活动。
6、分组自选游戏活动,鼓励幼儿选择喜欢的游戏材料进行游戏。
7、播放收玩具的音乐和轻柔的音乐,组织幼儿收放好玩具,并做放松的动作。
活动反思:
亲子活动对家园联系起到了推进作用,让家长了解到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情况和活动安排,也使家长了解到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程度。孩子、家长、教师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沟通。
创意游戏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提高幼儿跑和钻的能力。
2、培养幼儿协同一致的情感,发展灵活性。
3、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猫头饰每人一只,老鼠头饰10--12只,录音机和磁带,设三处鼠洞。
活动过程:
1、部分幼儿戴上猫头饰。听《黑猫警长》的音乐从教室开“摩托车”到活动场地,四散站立。
2、听音乐做上肢运动(猫理胡子);手腕和脚腕活动(磨爪子);下蹲后跳起活动(捕鼠)。
3、做两个模仿动作:大象走和小兔跳。
4、教师讲解示范“猫捉老鼠”游戏的玩法:老鼠钻在洞里,猫在洞外的家里。听到游戏开始的信号后,老鼠要钻出洞到外面偷东西,不能一直躲在鼠洞口。被捉到的老鼠立即站在边上。
5、部分幼儿(10人左右)戴上老鼠头饰,然后游戏开始,同时播放《黑猫警长》音乐。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6、游戏一遍结束后,教师肯定成绩,进行鼓励,并请2--3名幼儿再次示范,提高跑和钻的动作的质量。同时,指出游戏中应改进的事项。
7、调换角色,由原扮猫的扮老鼠,进行第二遍游戏,教师巡回指导。?8、游戏进行3--4遍。每次游戏结束,教师都进行简单的小结,鼓励姿势正确、钻得迅速、跑得灵活的幼儿。
9、游戏结束,教师进行讲评:小猫的本领练得真好,天快亮了,我们捉了一个晚上的老鼠,现在要回家休息了。让我们把精神养得好好的,下次捉更多的老鼠。
教学反思
再本此活动中,孩子们都表现得很活跃,都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刚开始孩子们只是一个劲的追,后来玩熟了,会想办法了,会使用“策略”。刘斌小朋友在扮演小老鼠时,故意说:“我累了,先吃点东西再出去”当小猫们放松警惕时,他突然出洞,获得了很多食物,最后赢了小红花。孩子很喜欢这个游戏,自从玩过后,有一段时间每次户外活动孩子就说:陈老师,我们还玩《猫捉老鼠》吧。”玩游戏也是孩子们学习的一种方式,我要多让孩子玩一些好玩的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
创意游戏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培养幼儿的运算能力。
2.激发幼儿学习10以内数字加法的兴趣。
3.练习加法和组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
难点:练习加法和组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活动准备
扑克牌5-6副,并将牌中的(10,J,Q,K及大王,小王)拿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示范玩法。
幼儿分成5人一组玩石头,剪子,布游戏,确定首先摸牌者(用其他方法来指定也可以)。
二、基本部分:教师指导幼儿游戏。
1.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轮流摸牌,每人摸5张。
2.从桌上的牌中再翻开5张摆放好。
3.确定出要凑的数目(如凑10)
4.幼儿观察自己手中和桌面上的牌,寻找是否有可以凑成“10”的牌(用两张或三张牌凑成“10”均可)。
5.由能凑成“10”的幼儿出牌,并将凑成“10”的牌收为已有;不能凑“10”的小朋友可随意出一张牌放在桌上。
6.依次出完牌后,再轮流摸牌,将手中的牌补齐始终保持5张牌,桌上的牌也保持5张牌。
7.根据以上规则继续玩游戏,最后得牌多的为胜。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分组按以上玩法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在家庭或活动区中继续玩此游戏。
教学反思
这一活动属于游戏型活动。这一游戏,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定出要凑的数目,按对幼儿年龄特点,一般从5开始比较合适,以后逐渐增大到10;在游戏中可启发幼儿用多张牌凑出规定的数目如,3和2凑成5,也可用两个2和1凑成5,以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敏捷性,提高幼儿的运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这节课也可以做减法游戏,方法与其相反,另外,把这节课用别的教材来讲也可以,如;用各种水果模型来玩也可以,反正,无论用哪种方法来讲,幼儿理解而实际生活中运用每节课所学的内容,才能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创意游戏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采桔子游戏,发展幼儿钻爬、走、跳的能力。
2、喜欢参加游戏,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桔子若干(幼儿2倍)、小篮2只、小毛巾若干、地毯一块。
2、钻洞8个、字母板凳8张、绳子一条。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白兔
兔宝宝们(幼儿答:哎)今天,妈妈带你们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啦。(律动两遍)
二、游戏一:过小桥、钻山洞
1、引起兴趣。
宝宝跳得真好,妈妈还想带你们去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前面有什么?(小桥、山洞)
2、师生共同练习走、钻爬的动作。
对了,现在我们一起去走一走,钻一钻。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走过小桥,钻过山洞,先到达的幼儿为后面的宝宝喊“加油”。
三、游戏二:采桔子
1、哇!你们看,这里有什么?(许多桔子)
2、妈妈带你们一起采桔子啦。(提出简单规则:我们采一个桔子就放一个桔子,提醒宝宝将桔子放于篮子里)
3、提供草盖或字母板凳,让幼儿想办法采上面的桔子。
四、吃桔子我们采了那么多的桔子,来一起把它抬到草地上去。
1、师生共同坐到地毯上,作好吃桔子前的准备。
那么多的桔子,我们一起尝一尝,好吗?好,先用小毛巾擦擦小手。
2、剥桔子、吃桔子。
(1)、剥的时候,引导幼儿将桔子皮放于垃圾桶里。
(2)、可用儿歌适当引导幼儿观察桔子的形状、颜色。
(3)、帮助能力弱的宝宝一起剥桔子。
(4)、品尝桔子。(引导幼儿说出:酸酸的、甜甜的)
创意游戏活动教案篇7
活动来源:秧歌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舞蹈,是中国民间艺术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它具有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而多样的形式风貌,氛围欢快热烈,广泛流传于民间。红绸舞是秧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它欢快奔放、淳朴热情,能够很好地诠释人们在欢乐、丰收等重大场合中的喜悦心情。舞蹈选用的音乐是一首传统民间音乐,节奏活泼欢快,变化丰富,能带给人们欢快喜庆的情绪。本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红绸秧歌舞",欣赏、感受它的淳朴热情;参与、体会它的喜悦欢快;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丰富民族认知,激发幼儿对秧歌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活动感受舞起红绸扭秧歌的热闹气氛,在已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满足幼
儿跃跃欲试的愿望,享受参与舞蹈的快乐。
2.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感知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认知经验。。
3.技能目标:在乐曲的伴奏下自由欢快地舞起红绸,发展对乐曲的感知和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
的能力。
4.创造力培养目标:初步尝试模仿和创编舞蹈动作,发展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欣赏几个“红绸秧歌”舞蹈作品,了解秧歌欢快奔放、淳朴热情的特点,丰
富动作语汇。
2.物质准备:丰收情景背景。
3.环境准备:多媒体设备、成品舞《红绸秧歌》,录音机,幼儿用《红绸舞》音乐磁带两盘,教师用
《红绸秧歌》音乐磁带一盘,大红绸子每人两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师生谈话,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二)欣赏秧歌舞蹈作品《红绸舞》,初步了解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幼儿动作语汇。
师小结:“红绸舞"是我们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秧歌舞蹈,音乐热闹、欢快、喜庆。每年秋天庄稼
丰收的时候,还有过大年、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人们开心极了,就会聚集在一起手拿红绸子跳起红
绸舞庆祝节日,表达自己快乐、激动的心情。
二、展开
(一)初步探索学习在身体下方、两侧、头上方舞动红绸的动作。
1.鼓励幼儿模仿、探索上肢舞红绸的方法。
2.邀请3名幼儿逐一展示动作,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学习。
(引导幼儿重点学习红绸在身体下方、两侧、头上方舞动等动作)
3.探索学习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练习。
(1)师:“在挥舞红绸时,我们脚上还走什么样的步子?这个套掌毳来参一爹攀澄幼儿园教育活动亲
倒及评析动作叫踏步,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好吗?”(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
练习)
(2)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由下肢动作自然过渡到上下肢配合练习动作。(如:做踏步挥舞红绸)
师:“我们一起来做踏步,一二三四……红绸子前边甩,红绸子两边甩。"
4.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作品,发展幼儿动作的随乐性和协调性。
(1)教师哼唱乐曲,带领幼儿完整做动作。(一遍)
(2)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做动作。(一遍)
(二)继续尝试创编舞动红绸的其他动作。
1.邀请3个具有代表性动作的幼儿展示舞动红绸的动作,带领大家模仿学习。(引导幼儿重点学习
在体前舞∞字、在体侧自下而上划圆圈、在体前由外向里划圆圈等动作)
2.探索学习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练习。
(1)师:“在挥舞红绸时,我们脚上还可以走踏步,但是踏步的动作可以放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好吗?放慢走,一、二、三、四……”
(2)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由下肢动作自然过渡到上下肢配合练习动作。(如:做踏步在体前舞∞
字等)
3.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作品,发展幼儿动作的随乐性和协调性。
(1)教师播放乐曲,带领幼儿完整做动作。(一遍)
(2)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做动作。(一遍)‘
(三)鼓励幼儿随乐曲随机、自由表演红绸舞,体验自由创编舞蹈的乐趣。
三、结束
(一)小结活动过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秧歌——红绸舞,每位小朋友都自己编出了漂亮的舞红绸的动作,.
真棒呀!”
(二)教师表演自编红绸舞。
师:“今天呀,老师也编了一个漂亮的红绸舞;小朋友想看吗?’,
(三)延伸活动
师:“老师表演的红绸舞,小朋友喜欢吗?让我们回教室继续跳舞好吗?"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课前和导入部分的舞蹈欣赏使幼儿充分感知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动作语汇。随后运用启发谈话、鼓励表演、同伴模仿、整理提高等方法帮助幼儿调出以往欣赏积累的感知经验,自由地进行创编表演。活动中幼儿充分体验到自我表现、自由创编舞蹈的愉悦和成就感,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目标。
专家点评“红绸舞"欢快奔放、淳朴热情。本次活动作为中班教材,重点立足于引导幼儿“简单模仿和创编舞蹈动作"。因此,在经验准备中必然要通过提前欣赏几个相关舞蹈作品,感知它的音乐和动作特点,丰富动作语汇。教师在活动中创设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幼儿感受舞起红绸扭秧歌的热闹气氛,在已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跃跃欲试,享受参与秧歌舞蹈的快乐,体验创编过程的成功喜悦。活动的结构分三个版块:第一版块是通过谈话和幼儿表演,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引导幼儿欣赏一段红绸秧歌舞,再次让幼儿调出以往欣赏积累的感知经验,初步了解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幼儿动作语汇,为解决活动重点做准备。第二版块是引导幼儿尝试创编舞绸动作,解决活动重、难大红绸子舞起来蕊影悬琴鬻雾黪藿幼儿园教育活动亲倒及评析点。在创编动作过程中,教师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幼儿探索尝试创编舞动红绸的动作。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舞蹈和乐曲的理解自由表演红绸舞,体验自我表现、自由创编舞蹈的乐趣。在第三版块.中,教师表演自编的红绸舞,将红绸秧歌舞欢快、奔放和淳朴、热情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来,将舞蹈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了红绸秧歌舞的风格特点,丰富了动作语汇,,—达到对秧歌舞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创意游戏活动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将物体按颜色进行匹配。
2、尝试用多种方法让圆筒发出声音。
3、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旺仔牛奶筒
2、制作好的“会唱歌的旺仔宝宝”范例一个(在牛奶筒内放入一些物品,使之发出声音)
3、布置“旺仔宝宝的家”:铺地垫,上面放人手一个旺仔牛奶筒(红、黄、绿三色);大型积木(红、黄、绿)三块放地垫后
4、材料人手一盒:豆类(红豆、黄豆、绿豆)或雪花片积塑(红色、黄色、绿色)分类放于红、黄、绿三块大型积木上;剪好的即时贴圆片(红、黄、绿色)
活动过程:
一、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1、以“旺仔宝宝”的口吻激趣
①师出示范例,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向旺仔宝宝打招呼。
②以旺仔宝宝的口吻说“今天我又来跟你们做游戏了,我的本领可大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你们喜欢我吗?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跟我玩,今天我还请来了许多好伙伴。”(教师和幼儿一起走到“圆筒宝宝的家”里)
2、感知1和许多、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①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这儿有许多旺仔宝宝,看,都有些什么颜色呀?”幼儿介绍(红、黄、绿)
②巩固1和许多。
让每个幼儿拿1个旺仔宝宝,轻轻地和旺仔宝宝说说话。
提问:“你拿了几个旺仔宝宝?”“你拿了1个什么样的旺仔宝宝?”
3、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练习颜色匹配
①设疑:“你们的旺仔宝宝会唱歌吗?”
“为什么我的旺仔宝宝会唱歌,而你们的不会唱歌呢?”
“怎样让你们的旺仔宝宝也唱起歌来呢?”
②提出要求:红宝宝说“我要找红朋友”,绿宝宝说“我要找绿朋友”,黄宝宝说“我要找黄朋友”。
③介绍材料:“这些红朋友、黄朋友、绿朋友都在哪儿呀?”分别介绍豆类、雪花积塑。
④放“找朋友”音乐,幼儿边边看边找相同颜色的物体匹配、捡放豆豆或花片,要求边放边数。
5、帮旺仔宝宝戴帽子――找相同颜色的圆片匹配、粘贴(封口)
①设疑“调皮的豆豆逃了出来,怎么办呢?”
②用好方法把圆筒封口
二、尝试用多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
1、幼儿跟教师一起边读儿歌边摇旺仔宝宝
2、设疑“旺仔宝宝除了摇一摇会唱歌,还会怎样唱歌呢?”
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教师观察
4、边评价边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拍、搓、转、滚、敲身体各部位等)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由于我采用了边唱边和幼儿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的动作。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触、与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