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60后的随笔

|一抹阳光2

  关于60后的随笔【第一篇】:60后的知性女人

  60后的知性女人,自信,自立,自强,自爱,保守,婉约,又不失浪漫,在外人眼里,她们还有些自恋,也有些臭美啊。她们与70后80后的女性擦肩而过时,很容易识得她们的气质特质,寻得她们的踪影。她们大都遭遇或正在遭遇有个性的90后子女的教育,择业,就业难题。她们虽已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并没有淡出她们自己的视线。她们终日像蜜蜂般勤劳,与年轻一代相比,她们的脸上红晕不再,眼角也泛起丝丝皱纹,但她们绝不情愿把自己定义为一般意义上的“黄脸婆”,她们深深懂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60后的知性女人,喜欢诗情画意的氛围,喜欢得体的梳妆打扮,喜欢照镜子,我也不例外。镜子里的我,一个经历了四十几个岁月的打磨与润泽的女人,一袭旗袍,淡雅从容,温婉馨香,脸上红晕不见了,眼角也有丝丝皱纹,肌肤却依旧润滑如丝帛,好似夏日碧湖的荷。突然,一个念头闪过,很想为60后的知性女人絮叨絮叨。

  60后的知性女人,虽然大都已经过了浪漫的年龄,但仍保持一颗纯真的内心,婉约如清澈的湖。60后的知性女人是幸运的,时代眷顾她们逃离了上山下乡的沼泽,成为高考恢复后的宠儿。大学里智慧的时光镀金了她们芳龄,温润了她们的心智,她们与学业谈心,与诗文对话,保守着自己那份圣洁,激越唯美的爱的甘泉。

  毕业后,60后的知性女人,大都有一份舒心的工作。她们大都带着爸妈的祝福,带着兄弟姐妹的祝福,走向并不豪华但却温馨十足的婚礼殿堂,虽然嫁妆简单的可以用一个口袋装下,爱情却得用整个宇宙来盛。因为赶上了“只生一个娃”的好时代,解放了身体与灵魂,女儿或儿子都是手心里的宝,就近入托享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关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打拼事业,孝敬老人,相夫教子。她们为赡养老人,为老公的事业,为孩子的未来,敢于冲锋陷阵。她们在忙碌的生活中,痛并快乐着。

  在老人们眼里,60后知识女性是识文解字的好儿媳,在老公眼里,是勤劳贤惠的好妻子,在孩子眼里,是不知疲倦的天使妈妈,从早到晚,一刻不停息,不厌其烦的吟唱儿歌,童话故事,嘘寒问暖,在唠叨的快乐里沉醉,甘愿在爱的天堂里,迷失自己,为了更好的追求实现完美的自我。生活中,有好多事也会让她们困惑,但经过思考,她们都能应付自如。虽然她们不能逃脱为儿女找工作的烦恼,可是生活的磨砺,从来吓不倒她们,她们以顽强的毅力打拼自己的事业。

  如今,她们大都事业有成,家庭收入丰厚,孩子升入大学深造或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了却了很多繁杂的家务事,意外的得到了一个美好的属于自己的空间,可以好好审视自己的容颜、身段、健康。岁月加快了她们即将奔五的脚步,她们并没有特别的惊慌,她们看到了六月里碧湖的荷的精彩,她们以潇洒的神情撷一袭荷韵入怀,听一世荷语禅心,优雅的在水的滋润里慢慢变老,在爱的怀抱里,与蓝融合,与云为伴,与诗对话,融入大海的怀抱。她们喜欢黯然失语的状态,微妙的依赖情结,她们的心思,希望心里默念的人能懂。

  60后的知性女人,可能很快会遭遇更年期的困惑,“脾气暴躁,性格怪癖,喜怒无常”这些陌生的字眼,可能会袭击她们的心身,可是,她们已经有了修炼内功,宽容大度,善待生活的沉淀,相信她们也会用一颗平常心自如地应对……60后的知性女人,更懂得珍视时间,她们不愿在闲聊中平庸度日。对熟悉的人,她们可以侃侃而谈,对陌生人,往往沉默不语,小心地守护着自己的幸福小天地,习惯地在那些若隐若无的伤害里缄默,不肯打破束缚于禁锢。她们用安静来掩饰内心的丝丝落寞,倔强地画地为牢,拒绝辩解的烦扰。淡然的微笑,温情的言语,就可轻易释怀,融化所有的距离。一但与心仪的知己相识相知,便约定义无反顾地一起勾勒幸福的轮廓,不离不弃,在薄凉的岁月季末,聆听着悉心的嘘寒问暖。关于含泪的微笑,关于温暖的酸楚,关于晦涩难懂的谜语,关于索然无味的平淡无奇,关于微不足道的惊心动魄,她们觉得都值得一生去祭奠,一笔一划地去记录,用心用情雕刻生命里斑驳陆离的光影。

  60后的知性女人,清醒却又糊涂,单纯却又复杂。喜欢得到他人的关怀与安慰,用浪漫的情丝,接通心里那根柔软的弦,虽然已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侵蚀,不成曲调。保守是60后知性女人骨子里的元素,她们更懂得时尚的得体,她们喜欢把优雅和时尚元素巧妙的搭配,穿出独特的优雅魅力,时尚风情。在她们精心的打理下,所有伤心的日子,已经渐行渐远。她们用唯美的眼光,眷恋未来,眷恋海天一色的情怀,她们用这样唯美的心态,凄冷了回忆,冻结了过往,落幕了华丽。她们在生活里学会了沉淀生命,沉淀经验,沉淀心情,沉淀自我。让生命在律动中得以沉静,让心灵在浮躁中得以安宁,把那些烦心的事当作每天必落的灰尘,用优雅大度容纳它们。她们祈祷,让那些淡定从容掩盖的难以名状的失落随风而逝,淡定地看待生命中的跌宕起伏,让蹉跎的岁月里不褪色的华章,灌着生命的蓝,化为永恒。

  60后的知性女人深深懂得:没有蓝天的深邃,也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玫瑰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她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花落了,又开了,幸福远了,幸福又近了,她们坚信自己的守候永恒,即使是一个剪影,也使得她们的人生更加快乐,她们的心中充满美妙的幸福感。


  关于60后的随笔【第二篇】:过生日

  由于特殊的年代我的20、30、40、50岁从来没有给自己过过生日,主要忙于生存、生活压力及家庭糊里糊涂就过来了,最主要是混的也不好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今年是我六十岁生日,是人生新的起点开始,在孩子、老婆及兄弟姐妹一再坚持下,大家一同欢聚在南京大学南芳园餐厅,为我操办了隆重而又有品位的生日聚会,使我受宠若惊衷心的感激我的家人、亲戚和朋友。

  是啊,人生风风雨雨走到了“花甲”都难以置信,我自认为还没有长大呢,想着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很多,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什么是“耳顺”呢?就是再听什么样的话都觉得人家有道理,用中国文化的一个词表述就是一种悲悯之心,是真正可以了解和理解所有人的出发点与利益,这是一种包容,老夫子的话拿到今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我的现实生活中,人常常遇到些不顺心的事,听到不好听的话,特别是遇到有关技术问题,我一贯是据理力争,就像泰山上的一幅楹联,“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大有“搞到底战斗队”的嫌疑,这可能是我一贯造就的性格痴心不改吧?

  相反我年轻的时候反而从来不和任何人争执,当我农村插队的时候家庭成分不好,不能多说话,到了炼油厂以后30年国有制的氛围是:干的不如围领导转的,转的不如扇的!就这么不说不说照样得罪了一些领导,但这些三教九流的领导得罪了也无妨,我依然保持着肖氏风格: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找鞋去吧!

  人生道路就是条曲线,他是坑坑洼洼,曲曲折折既有顺利时的喜悦,受挫时的苦恼,也有失败时的泪水,不是吗?我经常在想,人生只能是顺着过,暨从坏日子往好日子过度,我正好符合这样的人生轨迹,对生活有目标有盼头,大有为信念而奋斗的幸福感,从而心理上得到慰藉。我想到于丹老师的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许是一种选择。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我也经常对夫人说:你跟我一辈子房没有、车没有、官没有,如果什么都有了可能家就没有了。相反那些贪官,家里应有尽有享尽荣华富贵,到老来“进去了”心理上难以承受。人也只能从1岁长到80岁慢慢顺着过,相反如果从80岁往1岁过,这个世界就乱了,到处充满了欺诈,男盗女娼,社会经验一个比一个丰富呢!

  联系到最近我被调到常州工作,对自身也是个挑战,激流勇进才更显英雄本色,我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我怕谁。当我走过自己坎坷旅程而蓦然回首时,我为自己留下的曲折而执着的印迹而感到欣慰,对大千世界报以满意的一瞥,人生的曲线鼓人信心,激人奋进,给人希望。


  关于60后的随笔【第三篇】:60后的我们

  听着那些熟悉的老歌,喝着从没变味的啤酒,围坐几个渐渐老去的60后同学,手拉手,泪先流。想起往昔,感慨万千。抚摸那些发黄的照片,还有那些尘封已久的日记,也许那种感觉似苦非甜,就像浓浓的咖啡,随升腾的烟气氤氲的是曾经的美好和无奈……

  60后的我们,生不逢时,贫穷艰苦的环境铸造了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坚忍不拔和奋发图强的品格,我们不前卫、不反叛、不颓废、不张扬。我们是渴望温情的一代,因为我们成长于只有热情没有温情的年代;我们是充满理想的一代,因为我们爱听英雄的故事,过早地明白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我们是内心保守却又渴望变化的一代,因为我们的青春刚好赶上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变迁。其实,我们也是吃苦耐劳的一代,在我们身上永远闪耀着朴实、坚韧、执着和感恩的光芒。

  现在的60后,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开始喜欢安静了,不怎么爱热闹了,小孩都开始叫我们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了。生活中遇到不公的时候,我们总爱安慰自己,社会就这样,早已见多不怪,似乎看破了红尘。我知道,我们这代人已经慢慢变老了……

  没有理由责怪过去,更没有理由不相信未来。当我们哭着喊着“不愿老去”的时候,不如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想想年轻时我们的懵懂无知和意气风发,也许心生的笑意回味悠长。

  60后的我们,考大学尽管很难,可毕业后就有工作。我们是高考制度恢复后的最大受益者,读大学时国家有助学金,毕业时包分配,基本都有个铁饭碗,虽说是万人拥挤过独木桥,可一旦挤过去了,那一生就可以衣食无忧了。

  60后的我们,结婚时家里大多都比较贫穷,有的还身无分文,即使能找对象,结婚娶老婆,却也只能带着老婆住进低矮昏暗的土房中。等到我们的孩子开始谈婚论嫁时,才发现自己还是很穷,那点微薄的积蓄远远不够孩子结婚之用,如果这时候再不给孩子买房,也许孩子就真的讨不到老婆了。于是乎,我们一面拼命挣钱,一面省吃俭用,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

  我们的父母很少有能力为我们买房、买车,但我们依然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默默地为父母尽守孝道,养老送终。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我们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无声的,而子女对我们的爱却是有声的、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牵肠挂肚;父母有病,子女问问看看,我们就已很知足了。子女花父母的钱,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父母花子女的钱,诚惶诚恐、小心翼翼;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可不一定是父母的家。当今社会,人情世道都在变,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

  60后的我们,人到中年,发现自己的角色正在发生巨变,从前是别人的儿女,如今早已变成了别人的父母,有的早已跻身于爷爷、奶奶的行列。60后的我们,好比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虽然骄阳似火,却已力不从心。头发白了,记忆力差了,鼻涕多了,那事少了。于是,开始怀念起自己的过去了。四处打听、寻找同学的下落和过往,各种形式的同学会,战友会紧锣密鼓;网上聊天,微信建群,回忆往事,热火朝天。即使同学相见还能找到一点青春的感觉,但在80后、90后的眼里,我们已经是地道的老头、老太太了,毕竟岁月不饶人啊!

  60后的我们,人到中年,岁月洗尽铅华,过往早已沉淀成回忆,不再追求华丽和激情,更愿意怀着一颗淡然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今日为同事的儿女主持婚礼,明日又在为同学父母的葬礼穿梭不已,百忙之中,还要抽空去探望自己年迈的父母,就这样我们还得忙忙碌碌的活着。

  今天,60后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心中有天地。我们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培养栋梁,我们还要担负着家庭的责任,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平淡的婚姻,呵护着渐已长大成人的孩子,堪忧着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肩上的责任,是一座大山,我们的身影疲惫而匆匆,年迈的父母,需要孝敬和赡养,已经长大但缺乏自立的儿女,还需要我们的关心和扶持。事业,家庭,社会,情感,交织在一起,60后的我们,心很累,找不到推卸的理由,超负荷的运转,让我们的脚步一天天沉重起来。

  当我们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抬着父母走进医院的时候,真的庆幸兄弟姐妹众多是多么大的优势啊,心中难免感叹,有朝一日自己也老了,那唯一的、羸弱的儿女,又能和谁把自己抬进医院呢?真的不敢想下去啊。人生如梦,任你百般留恋,也留不住匆匆的过往;时光如梭,任你多么不情愿,都必须跟着自然界的旋律一步步走进黄昏。

  回头望望,那曾经灿烂的梦想,昔日逝去邂逅的尘埃,让所有的过往全都烟消云散吧!这一切都不过是生命轮回中的美丽风景,凡尘俗事都只是人生道路上的牵绊,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尘缘。

  60后的我们,一路走来,正在慢慢老去,默默细数着往日的青春。我相信60后的我们,不再为失去的光阴叹息,岁月虽然带走了我们的青春,但也让我们的脚步更加从容。作为60后的我们,经历了该经历的一切,也看到了社会的无奈,不管结局怎样,既然我们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所有的经历都是我们拥有的精彩人生。

  2016年初春的日头是清白而暖暖的,正一步一蹭地向我们走来。每个人的头上都有一片蓝天,想开了,就是晴天,即使偶尔会有云雾,但风雨过后的阳光一定会更加灿烂。


  关于60后的随笔【第四篇】:60后回不去的记忆

  暗晚,似乎辗转到了秋天一般,被一层淡淡的凉意包裹着,气流也受到了季节温差的的影响,吹着只能掀动皮毛的微风,远处伫立着一排排朦胧的路灯,看上去就像是被光线透过的可乐般,散射着一片淡青色的灰黑。

  静静的伫立在阳台上,看着目所能及的夜景,自己面前的这座城市,繁华中透着清冷的气息,点缀着形形色色的事迹,快乐悲伤,相聚分离。无数的情感像是路灯下裁剪出的影子,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编织成一张牵筋连骨的大网,稍微的扯动都会让人痛彻心扉。

  街道周围,各式各样的路灯已经亮了起来,这是一个七彩的夜晚,像是一个蕴含着无限风情的女子,有着最深邃而又最迷人的星瞳,在你不经意间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总让你感觉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并不是那么孤独。

  望着那些穿梭于黑暗角落里的人们,或悠闲,或匆忙,彼此的足迹不断的重逢交叠,又不断的分离平行。最终,那些本以为会永远不分离的人,到了最后却变得平行而没有了交集,然后便散落于古人用来沉淀遥远回忆的地方。

  而那些陌生而又深刻的脸庞,却因为那个恶心的叫做缘分的东西而相互羁绊,相互交汇融合,变得再也分不开彼此。

  双子花开,一朵思念,一朵遗憾,谁拿着这朵,望着河岸对面手捧另一朵的公主,泪水模糊了早已丧失焦距的脸。樱花瓣飘落水面粘起涟漪的瞬间,是谁在易折而破碎的时光里看见了永远。

  生命是一首终究会谢幕的长歌,而生活却是一盘永远也解不开的棋局。谁和谁的错过,像度过海峡的航船,从此走出了对方的地平线,消失在遥远的白云苍海之后。

  有些地方,也许我们永远都到不了。有些事情,也许我们永远都做不到。有些承诺,也只能伴随着当初的夕阳,沿着山脉沉落,消失到没有一点回音。

  这个世界上又有谁能够保证永远,连续剧能看到结局,但、生活却不能看到结果,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没有把握还一直走着当初的路,牵着当初紧握的手。

  或许,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所以生活才有了悲伤,惆怅的情感规则。

  午夜的星光有些朦胧,微风像水一样流淌着,牵动着摇摆不定的法国梧桐,而黄叶的海洋,就这样在视觉里燃烧起来,这些仿佛来自天国的光影,让世界就这样的停止了时间的运行,将一切的一切都保存到了那个微微泛黄的画面之中。

  时光,在每个人都来不及反应的时候便已匆匆的从身边溜走,黄昏拉下的树影越来越短,空气里的秋意越来越浓,天空好像下一刻就会破裂一样,迸发出满天的雪花,这样的季节,呈现着如此的凄美,深深的让人陶醉于其中。

  有些东西让它一直保留着不动,待到白发苍苍时,是否就能回忆出它的香醇。

  有些话语一直不说出口,是否就能始终清晰的把它收藏,然后在流逝的岁月中,渐渐发酵成难忘。

  有一双手,始终无法牵到身旁,是否就能在每一个午夜梦回的海角上,将浮现于脑海的笑容思念成伤。

  脑海里错落的记忆交叉上时光的背影匆匆离去,遗留下的痕迹绝美了秋天里的童话,我们曾经的美好是如此的娇艳,只是可惜,再也回不到过去……


  关于60后的随笔【第五篇】:我们60后

  我们是60后,看着70后,梦想80后,爱护90后,喜欢00后。

  我们读书时参加劳动,有时候上半天课。

  我们有自己的试验田,有自己的校园地,小麦丰收了做了馒头。

  每个学生发两个,有的拿回家,有的吃掉,这是我们的劳动成果。

  我们只学语文和算术,老师教拼音也是培训后才讲课。

  老师说大姑娘坐大轿头一回。我们系着红领巾,洗得干干净净的。

  教师教我们,红领巾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染红的。

  我们牢记在心,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解放军。

  我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没有鞋子,没有袜子,冬天残酷。

  打着赤脚,生了冻疮,但是我们的精神面貌良好威武。

  我们在学校坐的石凳子,用的石桌子,冰冷的手。

  我们有温暖的心,老师教我们革命道理,做人的品德。

  我们知道“走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

  我们做算术数小棒,用毛笔写拼音,汉字,满脸的墨水洗不掉。

  我们和女同学划分桌子,仿佛楚河汉界,鸿沟不可逾越。

  我们从小爱劳动,唱着《社会主义好》《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

  我们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过着欢快的六一。

  60后生在集体的日子里,父母上坡干活挣工分。

  在农村的孩子放学后割草,捡柴,打猪草,做家务。

  心里总是埋怨,没有吃饱,心里害怕被饿死。

  大部分住的草房子,大部分穿的补丁衣服。

  60后经历过无数的苦难,让生命重生,再重生。

  在城市生活的孩子,仿佛生活在天堂里。

  他们的父母有班上,有工资发,不愁吃不饱,穿不暖。

  生产队生产出来的粮食,最先保证上公粮。

  上了公粮所剩无几,一粒米维系着一家人的梦想。

  凭票供应的日子,什么都是票,布票,肉票。

  粮票,煤油票,电影票。公社的电影院,人山人海。

  小孩子看电影,从大人的裆下过去,胸中有香港电影《少林寺》。

  还有南斯拉夫电影《桥》,中国电影《神秘的大佛》。

  后来电影下乡了,一个月,一个大队放一两次。

  看了电影,心中的英雄改变了,自己也想当英雄。

  学着 电影里的人物,耍棍棒刀枪,打沙包,举巨石。

  锻炼自己成为武林高手,叱咤风云,来无踪,去无影。

  当我们上着上着的课,老师说,今天不上课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离开我们了,全体师生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中。

  我们扎花圈,戴花环,戴黑色袖笼,天上下着雨,大家冒雨站立。

  全村的人都来到毛主席的灵堂前,默哀,悲痛,哭啼。

  开始是朱老总去世,然后的毛主席去世,最后是周总理去世。

  中国的三颗巨星陨落,是中国革命事业的损失,是党的损失。

  全大队的人都在听北京的声音,举国上下,一片悲痛悼念。

  因为“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毛主席的恩情比海深”。

  60后现在是中国革命和事业的中坚力量,有的当了省市领导,部级领导。

  有的是中央委员,有的是县领导,有的是厅局领导,有的当了将军,但是有的成了阶下囚,走向人民的反面,成了报刊杂志网络批判的对象。

  他们贪腐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身败名裂,臭名昭著。

  10年浩劫结束,打倒了“王张江姚”,邓小平恢复中央领导职务。举国欢庆。

  恢复高考,有的当上了大学生,立志要为国家多贡献,我们国家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走上了正轨。

  郭老说“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尊重人才,重视知识分子。文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安徽的小岗村试点。我家分到一头老水牛,还有犁铧,耙子等农具。

  开荒种地,田边土角都种上了粮食,农民基本填饱了肚子。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推广,用科学育秧,改变了传统的秧苗培育方法,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我成了村上的末代记工员,尘封了几十年的记工薄。后来我走向了服兵役之路,那是自己当小学生时的梦想,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现在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

  来到部队,我们唱着“战友啊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歌声嘹亮,辉煌。我们参加临战训练,野营拉练,投弹,刺杀,射击,550米障碍,找点,在部队,60后兴奋地说,小学课本上出现的氢弹原子弹爆炸图片,就是国威军威,我们将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奉献精神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毛主席说过,“一切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为了保卫祖国的主权领土完整,保护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义无反顾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战斗。

  我们走上了老山战场,经历血与火爱与恨的洗礼,我们都是嫩悠悠年龄。

  957名战友长眠于中国滇南的大山里,有的父母等了三十年都没有见到墓碑,这是一种悲哀。

  儿子那块痛心的墓碑,是母亲心里掉下的肉。完成作战任务,我们成了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

  10年越南战争,为中国改革开放打响了和平之战,为国家赢得了胜利,人民看到了子弟兵的奉献精神,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成为了八十年代的口号,我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中华民族的声誉。董文华的《十五的月亮》唱遍了大江南北,唱遍了长城内外。我们是幸运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知道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没有感觉到真正的幸福。有的参战老兵成了维稳对象,打击对象,有的还坐了冤狱。

  60后大的50多岁,小的40多岁,时刻想的是别人,很少想自己。

  60后迈过中年进入老年,身体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威武雄壮了,身体健康最重要,财富后面再多的0,前面没有一个1,都是等于0。

  60后成了人父人母,自己知道痛苦过,失望过,甚至绝望过。

  之前住的茅草房,现在为自己奋斗买房,房子的价格比草长得都快,自己成了房奴了,后半生怎么度过?

  很多人怨声载道。城市的工人下岗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打工了,都在忙着。

  忙着为了儿女的婚事,忙着为了自己的晚年。有的60后独子失去,开放二胎了,年龄超过了生育期,很多人计划试管婴儿,都怪自己思想保守。

  不过那时候的政策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一胎。现在补救来得及吗?不知道有多大的风险?

  当时想起李谷一演唱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想着20年后的祖国该有多么美?怎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我们的战友血洒疆场的场景,捐躯为谁?为了祖国的腾飞,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几年过去,几十年过去,上百年过去,松涛声声,铁骨铮铮,这就是中国军魂。9.3阅兵,男兵女兵雄姿英发,青春常在,再现了1984年军委主席邓小平在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的情景。我们在老山听阅兵式,听军委主席邓小平说同志们好,士兵回答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同志们鼓掌,不知道邓小平主席能不能听到?

  这就是中国军人的威风,中国军人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回忆过去,小时候,我们玩的扇火柴牌,滚铁环,打弹弓,打水漂,调皮捣蛋,爬上树像猴哥,捅马蜂窝,弄鸟窝,跑步如射箭一样快。现在一去不复返了。

  定格了童年的梦想与愿望,网络上出现的旧照片,旧情结,痛痒痒的。

  89年的学潮,成了一个反革命的动乱。那一年我退伍回家一年了,在四川美术学院当校卫队员,满街的大学生,满街的大学生游行示威。法国留学生法比恩女士在四川美院说了一句,中国怎么嘛?我说不知道。校门被一下推垮,一群大学生涌入。北京实行戒严了,社会上不法分子趁混乱打砸军人,解放军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这就是军人的风骨。

  60后经历的事情太多了。听《春天的故事》,看“一国两制”,回忆长江洪水,四川洪水,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冰灾雪灾,非典疫情。

  60后学唱《青藏高原》,《天路》不过还是喜欢《敢问路在何方》《小白杨》《咱当兵的人》等歌曲。

  现在称呼变了,很少用同志了。都是称老板,小姐,太太。60后很多不会上网,学习,学习再学习,有的用手写。不会玩QQ,不会玩微信,学习呀!现在感觉很痛苦,赶不上时代的发展,后悔自己当时没有读多少书。有的60后说,多读书有用吗?没有用,你以为还像之前我们的60后,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现在读书什么用没有,自己找工作,自己负责。有的60后,听不惯网络语言,什么醉了,什么亲,什么挂逼,什么神马,什么浮云,什么然后然后,很多个然后,都是乱整。

  60后,爱听民歌,现在的歌曲很多都是干叫,如黄牛的声音一样。60后爱看战争片子,爱议论国家大事。都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喜欢实际工作,喜欢实际的情感,空虚的虚伪的莫来。老子吃的盐比你喝的水都多,我们能给谁比?其实生命最重要,身体健康最重要。其他一切都是零。每一次战友聚会都说,我们是60后,真实的60后,见一次面少一次。我和成都的一个战友30多年才联系上,他说,我们60后已经过了一半多时间了,俗话说得好,该联系的必须联系,黄泥巴已经埋了半截了。尽管如此,很多战友还是相信自己,年轻有为,身体健康,事业蒸蒸日上,虽然走向了衰老,但是精神不能老去,思想必须健康。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向牺牲的战友默哀,我们现在还活着,我们是60后。

    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