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随笔

|丽丽2

  八年级数学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动起来。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随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随笔1

  片段:

  听一位老师的“轴对称图形”的试教课,课上教师让学生研究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研究汇报活动如下:

  师: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同学们先动手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以后,再作判断。(学生先独自对折、研究,然后汇报)

  生1: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我把它对折以后,两边不能完全重合。

  生2: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那说说你的理由?

  生2:我把它对折以后再打开,左边和右边都有一个小三角形,而且是一样大,所以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演示如下:

  对折 打开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3: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变成长方

  形对折就完全重合了,所以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演示如下:

  剪 拼

  生4:我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我把平行四边形对折,再对折一次就完

  全重合了。并演示如下: 对折 再对折

  生5:我也认为是轴对称图形,先把平行四边形对折,然后打开,再沿着折痕剪开,把右边的图形旋转就与左边完全重合了。

  剪开 旋转重合

  师:同意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同学请站起来(有一半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感到疑惑不解,于是就引导学生再观察对折以后的情况),我们来看这个平行四边形,把它对折以后,看有没有完全重合?

  生:(齐说)没有完全重合。

  师:那么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6:我还是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能够想出办法使它对折以后完全重合。

  师:现在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同学请坐下来。

  站着的一半学生还是不肯坐,这时教师已经没有办法说服学生了,只好说:你们都坐下来吧!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反思:

  课后教者与我进行了交流:教师解释到了这种程度,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呢?教者说:是由于学生的固执的原因,怕伤了自己的自尊,怕在全班同学面前丢脸,所以才坚持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引起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为什么有近一半的学生会始终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呢?是学生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吗?是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吗?我看也未必!从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来看,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本质造成的,学生理解不到位是因为教师的教学不到位造成的,教师没有帮助学生建立轴“轴对称”的意义,以至于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理解产生偏差,误认为只要找到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了。教师的教学不到位表现在:

  “轴对称”意义的建立不到位 。“轴对称图形”的意义是建立在“对称”意义基础上的,所以要理解“轴对称”的意义,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对称”的意义,“对称”的意义的建立是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所在。什么是对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什么是轴对称?解释是:“一个图形被一条直线分成对称的两部分。”从字典的解释可以知道:轴对称的意义是以对称意义为基础的,所以教学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对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以一条直线为对称”的“轴对称”的本质。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漂亮的照片、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们感觉怎样?(很美)美在哪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提示之下,把观察的重点放到了美不美上面了,而没有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在对称上,学生只是蜻蜓点水般的“点”出了“对称”一词,而没有引导学生去深入的研究:为什么说它们是对称的?你认为怎样的物体才是对称的?所以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对称”的本质,没有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的高度。

  虽然学生在生活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对称”的经验,但是数学上的“对称”与生活中的“对称”毕竟不是一回事情,生活中只要两边形状、大小基本一样就算“对称”了,而数学上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对称,是把生活理想化的对称,它抛弃了一些非本质的东西,已经赋予了“对称”数学的思想和内涵:必须是“以一直线为标准,两边的图形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学时必须帮助学生把生活“对称”的经验提升到数学“对称”的高度,这样学生才能准确理解“轴对称”的本质。然而教师并没有把“对称”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来教学,所以学生对“对称”的数学含义印象不深,理解也不深刻、不到位。在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对称”意义的情况下,就匆匆地进入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学生自然对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理解不深,没有从数学的高度去理解“轴对称”,学生的认识还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朦胧的生活经验状态,而不是从“一一对应”的角度去审视轴对称图形的本质,于是学生就拼命地去“创造”完全重合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随笔2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扩展,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来看,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以网络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与基础,这不仅是实现教育跳跃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促使传统电教从教育的辅助地位上升到教育改革发展核心地位的关键性步骤和重要机遇。

  网络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它把文字、图形、录像、声音、动画以及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先进手段引入教学实践当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工具主要包括通讯工具,如电子邮件、讨论组、计算机网站、班级网站、电子图书、期刊和其他出版物;浏览工具,主要有网上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等。网络技术具有开放、交互、共享、实时的特性。

  我们在实践中初步体会到,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传统媒体应用相区别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共享;可实现实时交互式教学;促进了教学过程中要素的转变;可促使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一、在学习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时,我给学生演示了随着比例系数K的增大或减小,图象是如何变化的,学生很容易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学习二次函数时,我同样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二次项系数a,一次项系数b,常数项c在变化时,图象是如何变化的,学生们看的清楚,理解的也快,效果也很好,就连平时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也都睁大了眼睛,好奇心大增。

  三、我觉得在函数的学习中很多地方可借助信息技术,演示变化的过程,使学生把难理解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没有多媒体,有时我们为说明一个问题,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可学生们昏昏欲睡,还是糊涂。

  四、在学习函数中学生的动手练习也是不可少的,比如如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老师不能用演示来代替学生动手画的过程,只有亲自画出抛物线才会更深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才会在实际应用题中逐渐学会建立数学模型。总之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利用,但不可以太依赖。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随笔3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功课,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沉重的“偏离现象”呢?很多教师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四边形章,各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很难掌握、区分,于是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复习题目,由一个特殊四边形怎样逐步过渡到另一个特殊四边形,看谁想得既全面又符合逻辑。于是大家都积极参与,认真看书总结。教师把一个一个的题目写成小纸条,以抽签的形式搞一次竞赛,教师列出题目分别是“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一步过渡到菱形?”“已知四边形是菱形,怎样过渡到正方形?”“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过渡到矩形?”于是同学们勇于抽签抢答。教师一条一条小结在黑板上,作为结论性的东西让同学记住:“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于是教师给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在判定四边形性质时,应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看是否符合“加边”这个已知条件。比如平行四边形开拓转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时就应看其是否符合“加角”这个已知条件,例如“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样学生学习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就不难了。再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教师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类”、“法则类”、“运算类”,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讲座的方式,找出了每个“关口”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中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听得懂、做得来。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词逐句地范读,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扑克书习惯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再从难点、易错处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促进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平时,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采取提前布置作业的形式,然后在学生交来的作业中寻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普遍有疑难的地方,然后再讲新课,这样授课就有针对性,并且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新课后,教师可以出部分选择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也可以出综合性较强的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规定时间内看有多少同学能够做出来,或让每一个同学在规定时间出一份试卷,看谁的试卷质量高。

  (2)课本的同一性与发展需要的层次性的关系。现在学生都学同一数学课本(相对一定范围而言),但今后运用数学的层次又不同,这就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数学要求。因此,有专家指出:“人人学不同的数学。”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所以,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掌握一些共同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要。如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发展其数学特长。

  (3)数学难学与数学必学的关系。数学难学这是大多数学生的体会。数学现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它是人们必备的知识。人的发展离不开数学作支撑。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化难为易、化深奥为通俗,使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学好数学,为未来的发展打好数学基础。只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教,就能唤起学生创造性地学,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们的学生就能萌发创新意识,就会富有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就能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随笔4

  在八年级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反思上,我有以下看法:

  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设计好的问题情景,同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学生在参与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思维就会创在一个又一个的点上,这样的教学日积月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有巨大的作用的。我认为学好数学最好的方法是在发现中学习,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学习,并引导学生去学习。

  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目的要求,内容多少,重点难点,学生的条件,以及教学设备等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其次,要注意节省时间,特别是在讲授新知识时,要抓住重点,不能企图一下讲深讲透。要安排一定的练习时间。通过练习的反馈,再采取必要的讲解或补充练习。再次,要注意尽量安排全班学生的活动,如操作、练习巩固,解应用题等,避免由少数人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大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要注意在一节课内提高学生的平均做题率。此外,还要注意选择有效的练习方式和收集反馈信息的方式,以便节约教学时间,并能及时发现问题。

  班级的学生有整体的特点,当一定存在个体差异。如果要求每一个教学目标都人人过关,实属不智行为。效率是整体利益的平衡结果,不能因为个别同学目标未达成而牺牲整体的时间利益,这会造成新的教学问题。所以在集体教学时,把握大多数,将整体利益平衡好,这样的集体教学才是有效率可言的。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还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其是否在听教师的讲解分析,以及自身是否在积极思考问题。千万不可只顾自己按照教案设计去讲,而忽视学生的思维。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随笔5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是反比例函数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运用。为此应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对比: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对比,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两种函数的关系式有何不同?两种函数的图像的特征有何区别?(2)在常数相同的情况下,当自变量变化时,两种函数的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区别?(3) 两种函数的取值范围有什么不同,常数的符号的改变对两种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影响?从这些方面去比较理解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 联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运用多媒比较两函数图像,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楚地看清两函数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两函数性质的理解。

  体会: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直观性。虽然制作起来比较麻烦,但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使课堂教学效率也明显提高。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的反思随笔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2020空中课堂教学反思总结随笔5篇

教师停课不停学网课教学反思总结随笔最新大全5篇

停课不停学网课教学反思心得随笔5篇

英语教学反思随笔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教学反思随笔

关于2020线上授课教学反思心得随笔5篇

疫情期间网课教学反思心得随笔最新大全5篇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与教学随笔



    2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