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随笔日记700字

|王佩

家,永远都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休息的地方,出门在外,免不了有一种淡淡的思乡这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思乡随笔日记7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乡随笔日记700字

思乡随笔日记700字篇1

我的家乡位于天府之国,他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古香幽蕴之间,在那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之中。它是贫穷的,也是富裕的。它没有飞驶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泉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岷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泽万家;就说那丹景山中那漫山遍野,国色天香的牡丹,独领风骚。

我酷爱旅行,丈量过一些地方,心中却始终挥之不去故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收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震透我的灵魂,提醒着我是故乡的孩子。

儿时最深刻的影像,莫过于仲夏,鸣蝉在浓荫下的长啸,而新叶已经迎来了夏天,与他的同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还有那老槐树下的小摊,一个油腻且布满皱纹的桌子上叠着一摞大碗,有的碗边还有个豁,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大碗茶的热情,桌肚里还塞满了一口袋的茶叶,这些茶叶通常是廉价的,不论三六九等在这儿都能享受一份清闲。摆摆龙门阵,斗斗地主,听听小曲,搓一搓麻将,赶上个三缺一,逮个人也能上。这是悠闲的午后时光。

一时不是一也,悠闲不过半刻。都市繁华,无数商楼被植在这座钢筋混凝土打造的钢铁森林。都市的白领乘着地铁,开着小车,穿梭于各条通往目的地的通道,为一天的口粮而打拼;为自己公司效益而努力;为彭州明天美好而奋进。

学堂的孩童,朗朗的读书声,坚毅而渴望的眼神,辛勤舞动的笔尖,无一不在证明这里将是美好的明天。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飞,你静默地等着春天,慢慢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那些散落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看今日中国已长成一个参天大树,我预测着你的未来,那如普照光辉般腾飞的中国!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叶子,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夏日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

思乡随笔日记700字篇2

一座记忆中忽近忽远的砖瓦房,一棵脑海中朦朦胧胧的老槐树,一大片一大片的西瓜地……承载的是泛黄的记忆,是无尽的乡情。

小时候,在院子里,外婆总会跟我说起他们老一辈的故事。她说:“你知道吗?在外婆很小的时候,你的外祖父就种下了院前的这一棵槐树,你外祖父说:‘只要有这棵老槐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槐树是咱们村祖祖辈辈都会种的树。它种下的是乡情,寄托的是乡思。’”每每说起这些,外婆总是满眼泛泪花。那时候懵懂的我总不明白外婆为什么会哭,更不明白外婆为什么总是盯着那棵老槐树发呆,有时候竟是一整天。

现在家乡发展的步伐像一阵风一样,等不及反应,从前的一切就所剩无几。

星期天我回外婆家,看见年迈的外婆正在屋檐下等着我们,笑得很慈祥,和小时候看过的一模一样。见到我来了,外婆热泪盈眶的说:“你是不是把外婆忘了,为什么都不来看看外婆?”我一时不知道怎么说,跟着外婆进了屋。只是当时的心情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五味杂陈,既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愧疚,也有一种久违的欣喜:外婆虽然老了,但她依然是那个疼爱我、关心我的外婆。

随外婆回到家后,外婆做饭,我烧火。许久不曾烧过柴火的我烧起来总有些蹑手蹑脚。只见外婆熟练地用木块把火坑里的柴架空,不一会儿火就烧得旺旺的。然后外婆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咱老一辈的人都说‘柴火烧得越旺,日子就会越红火。’”不一会儿,外婆就把饭做好了。总感觉外婆做的饭和城里的不一样,更有滋味,更加香甜。我知道这是外婆的味道,是记忆中故乡的味道。

吃完饭后,外婆拿着锄头镰刀带着我去园子里除草,说是要种西瓜。只见外婆熟练地把土地挖开灌上粪肥,再把土盖在上面,过一天时间西瓜种子就可以播种了。外婆说:“等西瓜幼苗有一寸长的时候就可以下秧了,今年暑假你再回来的时候就又可以吃上可口的西瓜了。”我曾经不止一次的问过外婆为什么一定要种西瓜。外婆笑笑说:“一定要给你们留下点什么,它不一定名贵,但会让你们每年都会有祈盼,更是告诉你们不能忘了根。你一定要记住:只要外婆在家就在;只要故乡在根就在。”外婆朴实无华的话语饱含了对子孙后代无穷无尽的牵挂,也更让我们对故乡无比依恋,无比珍惜。

离开时,我看着外婆又在房檐边望着我,恍惚中我又看到了围着老槐树转圈的我,又看到了园子里一个又一个的大西瓜,看到了外婆见我狼吞虎咽地吃西瓜时那慈祥的笑容,看到了我的故乡……

思乡随笔日记700字篇3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印象并不多,我只记得有无比高大风景无比秀丽的天台山;有李白都为之惊叹的险峻的剑门关;还有静憩的夏夜以及干净的皎月。是的,我就出生在这方土地——一个空气清新,人民朴实的地方;一个历史悠久,天空湛蓝的地方;一个江水滔滔,依山傍水的地方。

家楼下的小坝里,放着几张供人们娱乐的石椅。我下了楼,一群对弈的伯伯们照旧在那里,我没去凑热闹而是走上了家后面的小山包。月亮爬上来了,淡淡的月光自梧桐叶子的缝隙里洒落,在地面上画出斑驳的影子,与往年别无二致的蝉鸣是炎炎夏季永不更改的背景。它扑在江河上,扑在大地上,扑在高山上,更扑进我心里。那独特奇妙的碧水青山被月儿那么一衬如同一副清新自然的水墨画。家乡的明月不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沉郁,而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怡然;家乡的明月不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历史感,而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如。

忽着山里下了一阵雨,于是不得已我踏上了“台痕上阶绿”慢慢往山下走着。潮热的汗渍,贴紧身体的衬衣,那令人心烦的闷热被这阵雨收拾得无影无踪,反倒是换来了一身凉意,伴着被微微吹起的发丝凉爽了心。望远看去,远方的山都隐没在浓雾里,加上天空的黑幕一点点的压上来,望不到太远的地方,只有鸟儿在云雾里穿梭。还真有一番《听听那冷雨》中“雨天的屋瓦,浮漾着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暗”的味道在其中。方未归至家中雨便收了场雨后的天空更是清新怡人,空气中还有阵阵怡人的玉兰香气,引我入眠。

一夜无梦,醒来头顶早已湛蓝一片。天空像是被飓风刮了一整夜,干净的没有一丝云彩。只剩下彻底的纯粹的蓝色,张狂的渲染在头顶上面。像是不经意间随手打翻了的蓝色的墨水瓶。

如今的我思念那时的月,那时的雨,那时的我的心境。如今浮躁的我生活在另一座城市,那里没有什么清新的空气,皎洁的月,和朴实的人。有的是严重的雾霾,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以及人们的伪善的面孔。这些都一针针插进我饱满的视线,他们漠然的面孔遮住了我们曾经远去的声音,我们曾经远去的心境,以及远去的明月。风呼呼的吹着,我们不应该为了目的而忘了初衷。就像给风命名的,不是他要去的方向,而是来时的方向。杨绛曾说“我们曾经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而这种从容在故乡方可感受,在这里,你可以为自己种植,开枝散叶,生花结籽,也有可能在秋日看见自己丰盛的一生。就似她有一种魔力,可将时间倒转,闭上双眼仿佛回到那年,令人从容的那年,那年有照样明亮的月。那个时候一个人在走廊下竹棚撑起的月白薄绢,悠悠的哼着童谣。黄昏后有一场雨,停息了有月光淡淡爬上树梢,而你正坐在椅上品着一本好书,时间就这样过去,就很好。

这就是家乡,这就是故乡,这就是几千年以来令人们无法释怀的乡愁。如我寄托于明月,而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思念那如梦如诗般的那方土地?

思乡随笔日记700字篇4

我的家乡没有山珍海味的材料,也没有精美无比的外表,更多的是乡野间那些朴实无华的味道,虽平淡无奇可却能牵动人心,让你感受到家乡的风情。

记得幼时,每逢过年,便会回家乡住几天。回到家乡的感受是:农村的新年与城市还是有所不同,少了几分冷冰冰的水泥味,添了几分淳朴的热闹味。农村新年是有赶集的,几里路沿边全都是各型各色的小摊,人头涌动,叫卖声此起彼伏。当然少不了各种美味,小时候我最喜欢叫大人给我买烤红薯,从那煤黑色的炉子里夹出一个来,那冒着热腾腾的雾气,在寒冷的冬天还可以拿在手中暖手,虽说长着不算多好看的外表,掰开来香甜的气息迎面扑来,露出黄灿灿的肉,咬一口,一边被烫得张嘴不住地哈气,一边却又感受着那香甜糯软的美味,这本地的红薯就如这乡土间的人们虽有着朴实无华的外表,可却都有一颗热心肠。

爸爸最爱的小食便是粉浆面条,每次回来必尝,坐在小摊上,看那摊主将铁皮桶掀开,舀出一勺放进那白色的搪瓷碗里,还在碗沿边磕了几下,接着手脚麻利地把旁边小碟里的芹菜、黄豆等佐料各抓出一小撮出来,撒在上面,再端你的面前,热气和着面条的香味钻进鼻中,令人垂涎欲滴,初入口时,味道还带有粉浆的酸涩感,可是慢慢品尝粉浆中豆子的香味就蔓延上来,唇齿留香。面条的柔软、芹菜的爽脆、黄豆的绵软在口中交织出一种和谐的味道,就好似家乡人民的生活,就算有再多的不如意,也依然能过的有滋有味。

我们这里还有个习俗,吃大桌饭。初一那天每户人家围坐在一起。鸡、鸭、鱼摆满了一桌。不仅如此,邻里乡亲还会去送菜,每条乡间小路上都充满了各饭菜的香味,小孩子们就端着菜挨家挨户的去送,末了总会得到几颗糖。这桌上的饭菜,没有那么多花哨的菜式,却是包含着一年的辛劳和邻里乡亲们的热情,让人品尝到温暖的味道,获得新的一年的动力。

我的家乡有自己独有的味道,从乡野之中诞生,在家乡人民平凡朴实的生活中升华,融入家乡人的情与思,成为在心头最值得回味的味道。

思乡随笔日记700字篇5

我爱气势磅礴的黄河,我爱浩浩荡荡的长江,我爱雄伟壮观的钱塘江,我更爱外婆家那条不起眼的小河——清白江。

清白江是岷江内江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岷山山脉。两千多年前,秦太守李冰治水修建了都江堰。从此,清白江就滋养着成都平原的广袤大地,养育了一代一代的四川人。

清白江里外婆家大概有半公里,河两岸,长满了高高的护堤树。春姑娘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河岸的土地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草,树木也发出了嫩芽,花儿在春风的吹拂中挣开了花瓣,洒落在静静的河面上。河水不深,清澈见底,只有毅层细细的沙石,水草萋萋与水波的涌动中,柔美的摇曳着腰身,一群群的白鹅和鸭子在水中觅食。放鹅的孩子们在岸边相互追逐、嬉戏。

清白江并不是一如既往的那样安静,一到洪水季节,清白江好像彻底变了一个样子,河面变宽,奔腾咆哮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一泻千里,尽管人类用水泥、卵石修建了护堤,但是仍然难挡凶猛的洪水,每年都要被它斯开几处口子。

到了秋季,清白江又恢复了它往日的宁静,河岸的树叶由青转黄,风儿轻轻一吹,树叶落进了河水里,像无数的小舟向下飘去。秋季是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们在稻田里忙着收割,到处都是一派繁荣的景象。远远望去,两岸金灿灿的稻谷,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被子。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好像在对清白江说:“谢谢你赐给了我们这么多礼物!”清白江仿佛也微微一笑,说:“这没什么!”

秋季过后,冬季降临了。六角形的雪花无声无息地飘着。每年冬季,清白江都要断流一个多月,这时,农民们不怕天寒地冻,开始“岁修”工程,清理河道,把夏季被洪水冲毁的河堤重新修好,尽量把清白江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迎接下一个春季的到来。

面对清白江,我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慨,我想对它说:“是你养育了我们,我们一定要像保护母亲河一样的保护你,把你建设的更加漂亮!”

啊!清白江,我爱你!你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爱你!我家乡的小河!

    113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