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字的日记清明节

|新华

三百字的日记清明节篇1

今天我们四点就起来了,因为我们要回老家去扫墓。爸爸开着车带着我们全家开开心心的回老家了 !

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就到老家了,一到老家就下起雷阵雨,我们只好等雨小了再出来去扫墓。刚下过雨的路很难走,我差一点就摔倒了。身上全都是泥巴。

最后一个地方我们去了竹林挖笋,我们挖了几个笋就回了。

三百字的日记清明节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三百字的日记清明节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而今年的清明却格外的晴朗,所以爸爸在周一带我去新城区玩。

我们看到了高速铁路,还有人民带状公园、惠丰湖和兆丰山。我发现风暖了,草绿了,花都开了。爸爸用柳条给我编了一个圆环戴在头上,并且给我讲了清明节的来历。

在这美丽的季节,我收获了美景也收获了知识,这是一个多么有意义的清明节呀!

三百字的日记清明节篇4

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我去了老家,我还学会了一句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我和哥哥、伯伯、姨妈、妈妈、姥姥去踏青,一路上看着美景。在小河对面,一片绿油油的麦苗铺到天边,阳光下风儿像童话里的仙女,用温柔的手抚摸着麦苗。

三百字的日记清明节篇5

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墓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日和扫墓的曰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以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在1935年被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遣产名录。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我真期待清明节的到来呀!

三百字的日记清明节篇6

每到清明节的时候,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烈士陵园座落在望奎城的东北角,占地十多公顷,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去处。

走进烈士陵园,那苍松翠柏,古树参天,土山上的小凉亭隐约可见,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波光粼粼,不时有小鱼游出水面嬉戏……

烈士墓掩映在树从深处,我们在老师带领下打扫了烈士墓,朗读了碑文,敬献了花篮……平常嘻嘻哈哈的同学们,此刻也都很庄重。去年清明节看到的那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又静静地伫立在烈士墓前,出于好奇,我们围拢上去,叽叽喳喳地和老爷爷攀谈起来。原来老爷爷是冯耕夫等烈士的战友,是当年河口事件的亲历者。他经常到陵园看看战友,和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国家的大事,日新月异的家乡变化。老爷爷回忆起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伴随他的思绪,我们也仿佛来到了六十年前的卫星河口,冯耕夫、王炳衡、胡再白等正在殊死与土匪们激战,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倒在了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湿润了,我们也浸满了泪水。烈士墓更加庄严肃穆,烈士纪念碑在同学们心中更加高大了。

陵园中还有很多游人,有老人、小孩、学生,他们或看书,或散步,或聊天,和谐安逸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我想,现在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不都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吗?这不也是烈士的憧憬和希望吗?

走出陵园,我耳边回荡起老爷爷在烈士墓前朗讼的那首诗,“呼兰水中英雄血,妙香山头壮士魂。投身革命他乡死,不求马革裹尸还。”

三百字的日记清明节篇7

星期六的早晨天气晴朗,我和妈妈去郊外踏青。金色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田野里好美呀。一边是黄澄澄的油菜花开满枝头,勤劳的蜜蜂们正嗡嗡的忙着采蜜。另一边,一排排绿油油的小麦一眼望不到边,勤劳的农民伯伯们正忙着在田间锄草。

好美的春天啊。

三百字的日记清明节篇8

清明节,春光明媚,阳光灿烂,爷爷奶奶带着我去乡下给老太上坟。

乡下好美呀!我们看见了绿绿的小草,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和嫩嫩的秧苗。不一会儿,我们来到墓前,放置一束花,烧上一些纸钱,再放鞭炮。

我问爷爷为什么这么做?爷爷说:“这是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今天,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扫墓了。

三百字的日记清明节篇9

4月5日是清明节,虽然现在还没有到那 天,但我的思绪已飘到了前一次的清明节,前 一次的祭扫烈士墓。

不知听谁说起,峙山公园的山上有一块 革命纪念碑。在四月五日,我爬到顶峰,上面有 一块空地,我看到了不少人前来,他们手上捧的不是菊花就是百合,放到那块大大的石碑前。那块石碑被四季常青的植被簇拥着,在旁边的是几棵柏松,那块石碑上刻着字,正面用红墨写着: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是记载着各个烈士名字和光荣事迹。

密密麻麻布满石碑的表面。走过石碑,就是一个白色的高约5、6米的棒,最上面还有一个一棵闪耀红光的红星,在白漆下,格外显目,我望着这些事物,我不禁想起那些用热血换来祖国的革命烈士:用胸膛挡住机口的战士黄继光;严守纪律的邱少云;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舍身就难的欧阳海:1963年11月19日,在横山脚下,北上武汉的282列车,载着500多名旅客,飞驰向前,司机精神一振,不远处,一对解放军骡马炮兵,正迎面走来。

列车鸣笛报警,突然,一匹高大驮炮战马惊狂地窜上路心。 在这即将车毁人亡的时刻,队伍中猛然冲出一 位战士,奋力推开战马列车安然离去,旅客安全无损,可是这位战士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那人就是——欧阳海。

欧阳海的光荣事迹让我敬佩,让我肃然 起敬,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牺牲小我,造福大家!

三百字的日记清明节篇10

清明节快到了,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舅爷爷、阿姨一家人,去给姥姥扫墓,顺便去踏青游玩。

一路上,我看到小鸟在枝头唱歌,河水清澈见底,空气湛蓝深远,鸟语花香,一片春天的景象。

扫完墓后,我们就向目的地出发了,我们今天踏春游玩的地点是金井茶园。一下车,就闻到一阵清香,我们迫不及待的进去了。看到这里风景优美,鸟语花香,我们走啊走啊,看到了好多茶树,绿油油的。我们摘了一大袋,还拍了照想留住这美好的一天。我们继续往前走,半路上,看到了一个很大的池塘,水里还有许多鲫鱼浮在水面晒太阳,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池边,看到了粉红色映山红,我摘了几朵来,送给了我的妈妈。我们走啊走啊,转了个圈,又回到了原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经过一片草莓地,顺便摘了点草莓,一吃,好甜。我们就开开心心的准备回家了,今天的踏春多么难忘啊!

三百字的日记清明节篇11

清明时节是人们拜祭祖先的传统节日。

今天中午,我们早早地吃过了“食饼筒”,我跟着爸爸妈妈去老家——上岙上坟。在路上看到了许多的人,他们一个个手里捧着花,都准备去山上祭拜祖先呢!走着走着,我发现路旁的水渠里有许多小蝌蚪,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就像一个个“逗号”,真想伸手去抓。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了好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太公太婆的坟前。妈妈摆上了水果,插上了鲜花。我就迫不及待地跪下去拜。我还在心里许了个愿望:让太公太婆保佑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祭拜结束后,我们又去了其他地方祭拜。

    14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