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所想到的300字随笔

|易落尘2

  杨修之死,死在何由?杨修本事一个聪明人,但是奈何他恃宠而骄?人首先学会的就是谦虚了。如果你学会了谦逊,就会像迷路的人寻找到了方向。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杨修之死所想到的300字随笔》,欢迎阅读。

  杨修之死所想到的300字随笔【第一篇】:随笔

  这个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对错。当你一味地嘲笑杨修的恃才放旷时,又何曾想过,假若不是在那样混乱的历史中,假若曹操没有掌握生杀大权,假若当这样的事发生在如今的社会,我们也不过是一笑了之罢了。

  的确,杨修的才华可遇不可求,如若不是他为人居傲自负,以曹操的野心绝不会屈就他仅是当一个小小的汉主簿,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但是他却不懂掩盖自身的光芒,甚至置曹操的威严于不顾。如此,在我们看来是坦率到可爱。但在曹操眼中,杨修俨然已成为一颗毒瘤,欲除之而后快。因为杨修的存在让曹操产生了危机感。身为臣下,能为主子排忧解难固然是好事。但是事事比主子占尽先机,那就未必是明智之举了。

  杨修之死所想到的300字随笔【第二篇】:杨修之死读后感

  杨修是一个恃才放旷、卖弄小聪明的人。他聪明反被聪明误,惹来了杀身之祸。

  但这幕悲剧不是不可避免的,杨修没有认清自己,这是他身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认清自己是一个人的必修课,而这门课程远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

  首先要学会谦逊。如果你学会了谦逊,就会像迷路的人寻找到了方向。只有认清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智慧,得到更多的力量,才会针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思想的创新、灵魂的升华、人格的提升。请选择谦逊,远离自以为是。这样,你的生活才会更加充实、丰盈!

  杨修之死所想到的300字随笔【第三篇】:内容简介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初三上册第五单元中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要注意古代白话小说不同类型的特点。这篇小说语言表达上有较强的文言色彩,而内容上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就小说阅读课而言,初三的学生对此作品有了些背景了解,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这节课也将采用这一方法。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伸。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对于课文中存在的较多文言语句,要求学生在早读课时充分预习,不理解处教师及时点拨明确,课堂上就基本不涉及字词句的讲解。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与探究上,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杨修之死所想到的300字随笔【第四篇】:思《杨修之死》

  在告发曹丕阴事中,试想一下,杨修“知曹丕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径来告操。”是一时冲动吗?难道想不到对方可能会将计就计、瞒天过海吗?难道曹操立植之心不会改变吗?我们能想到的,杨修定能想到,之所以冒此大不韪,还是不想丢掉曹植的世子之位。就这点而言,杨修的“莽撞”更是一份毋庸置疑的忠诚;再看杨修教曹植出邺城门和为曹植作答教两件事,也可谓费尽心思,可惜的是中了曹丕奸计。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至于曹操杀修的借口“鸡肋”一事,表面来看,意在警示读者恃才放旷不可取,但应明确:不可取也只是忌才之人的悲哀,而对于识才、用才之人则是锦上添花。一如魏武侯使吴起;安陵君使唐雎,鲁庄公听曹刿……因此,读《杨修之死》,既要看到“死”的弊端,又要想到“死”的价值。这样,我们才能将自己的恃才放旷绽放出美丽的一面。

  杨修之死所想到的300字随笔【第五篇】:随想

  曹操是何人?三国著名奸雄!他一向秉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杨修若在曹操心中是个有头有脑的人物还好。但杨修之于曹操,并非如孔明之于刘备,水之于鱼儿,他只不过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可他却妄想揣测曹操之心,难道不知晓,伴君如伴虎,帝王心,海底针啊,一个君主的心思若被你个小人物轻而易举地猜出来了,那么这君王如何容得下你。

  宽广胸襟的君主的眼中,那拼死谏言、是非分明的臣子,为他的千秋霸业做了伟大的铺垫。而狭隘心胸的君主,对那些言官,却是厌恶至极、愤懑满胸,恨不得剑指他们。死亡便是那言官的必经之路了。同样,一个好的上司对于一个员工来说,亦有举重若轻的作用。满腔才华的能否施展、远大抱负的是否成功来自于上司的支持与鼓励,倘若遇人不淑,导致的结果便是如那千里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