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随笔

|斯年2

  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直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老师们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应多设置一些实践项目,少一些理论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出真知。以下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编辑的有关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随笔,欢迎大家阅读和鉴赏,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随笔【第一篇】:

  反思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了爱科学,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反思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事物有关的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形成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兴趣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

  反思三教学内容的扩展

  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开拓学生的信息渠道,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随笔【第二篇】:

  从教学活动整体上来说,分为五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二、指导学生认识矿物资源情况。

  三、指导学生认识再生和不可再生矿物资源。

  四、指导学生如何保护矿物资源。

  五、汇报调查矿物资源情况。

  从活动内容时间安排上来说,老师的提问、引导、小结占据的时间,最多10—15分钟,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30—25分钟,充分体现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由浅入深,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一环接一环,紧密相扣,层次分明,设计合理,各个知识环节过度自然,使整个教学进程的主导权,始终掌控在教师的手里。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情境设置,用矿物标本模拟矿物资源,教师事先设计,将矿物标本分别藏在教室的不同地方。四人小组一盒标本。教师统一发令,一分钟,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矿物多。同样活动重复两次。启发孩子对于矿物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的认识。 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的需求是越来越多,而矿物资源越来越少现实情况,自然而然地引出《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这节课的课题。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矿物资源。

  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中外典型、具有代表性矿物资源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矿物资源的日益贫乏,以及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后果。接着再组织学生汇报收集矿物资源的一些资料,并和其他学生一起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许多矿物资源现在都面临枯竭的现状,这时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我国部分矿物资源开采年限。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矿物资源贫乏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珍惜资源,减少浪费的意识。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再生和不可再生矿物资源。

  先从地球上的有哪些资源?这个问题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去思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便会踊跃举手,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紧接着引导学生,让学生试着给地球上的资源分成两类,又该如何分呢?学生就会说出好多答案,教师只要挑选其中的一组分类: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这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开展,并让学生举例说出哪些是再生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要说出理由。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如何保护矿物资源。

  本环节主要是面对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我们该怎样去做?而展开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充分发表建议和措施,教师只是把学生的答案加以小结:主要有五个方面(节约使用资源、回收利用资源、保护资源、开发新资源、加大宣传)最后汇成一句话就是:珍惜资源,减少浪费。

  第五部分:汇报调查家庭、班级资源消耗情况。

  先通过让学生汇报自家和本班的每天资源消耗调查结果,并举出两个例子:家庭里的塑料瓶和班里的纸张。让学生估算以下每天本班学生家里共消耗多少资源,一个月呢?一年呢?再让学生估算本班教室一个月、一年的消耗量。以及推算到全县10万家庭的日、月、年的消耗量。通过估算会得到一个很惊讶的资源消耗数据,学生会通过自己估算出的数据,深深地体会到资源为什么会日益减少枯竭,矿物资源会不断涨价的原因。再加上教师提供的我国矿物资源回收利用率不到30﹪,从而引发学生的深思?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做呢?学生会献计献策,提出可行的措施方案,例如:每张纸不要随意乱扔掉,本子用完了反面还可以用等等。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对学生要恰如其分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通过本节课教学,能突出重点,难点过度比较平缓,三维目标能完成,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课堂效果不错。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随笔【第三篇】:

  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不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又如,在教学“热胀冷缩”实验的时候,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盐水瓶和学生喝牛奶用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实验室的烧瓶和玻璃管,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随笔【第四篇】: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五年级科学第四课《根和茎》,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问学生:谁能分清根和茎?你能说出几种啊?为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根和茎做了铺垫。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如教五年级第八课《仙人掌的刺》一课,一个学生提到:“为什么说仙人掌的刺就是植物的叶子呢?”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通过和莲的叶子荷叶相对比的讲解,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明白了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叶子发生变态的原因了。

  3.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第十三课《冷水和热水》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到5分钟时\\到8分钟时)在实验前让同学说一说将要出现的结果. 同学们只说出了两个结果: 温度一样, 热水比冷水高一点。我说冷水比热水温度高点.同学们说“那是不可能的.”我说“那好吧我们来试一试再说.”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的看和记录.结果正是冷水高一点.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随笔【第五篇】:

  一、 学情分析 两个班的同学,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测验成绩稳定,并且成绩也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都不强,加之对学习马马乎乎的态度,平时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对称、平移和旋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多边形的面积、统计。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题、练习题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习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关 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 法。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1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