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范文精选五篇

|淑燕2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 合作”、“探究”,这几个概念分别与“他主”、“个体”、“接受”相对,其中自主学习最为基本,它是运用其他两种学习方式的必要条件。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小学教师教学随笔范文精选五篇,希望你喜欢。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1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课程体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生活。特别是依托着教育科研的深入,我们也一步步的走进了新课改。

  一、以课题为突破口,推动学法教法革新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许多学校都及时找准定位,树立走“科研兴校”之路,作为新课改弄潮儿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以课题为突破口,努力推动学法教法革新。我们更注重情境教学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心设计情境的呈现方法,如借助语言描述、实物陈列、电教手段、多媒体技术、局域网传递等途径。当然我更多的是利用电教手段、多媒体、局域网传递这三种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加强学法指导,促进相互的交流与合作,真正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成为教学不断生成的平台,竭力摆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教学模式。

  本人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新课改精神,我们的课堂教学目前主要以课件、学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借助共创动画这一软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这两个班的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自己所编的故事制作音乐动画,受到来校领导、专家的好评。

  二、更新教育理念,奠定课改理论基础

  新课改需要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的课改是盲目的,只有掌握了先进的课改理论,才能避免盲目性,少走或不走弯路,才能发挥创造性。而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新课改的成败,自我充电,强基固本,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新课改刚启动后,结合本组教研计划,我们先后认真学习了语文导报上新课改专版,到图书馆借阅新课标解读,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向《语文周报》、《中学语文研究》、等报刊杂志学习,向《教育在线》等教育网站讨教,取别人的新课改理念、新课改精神为我所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此我们笑称为“换脑”行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努力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技能,融入课堂,大胆整合,积极撰写经验总结、教学感悟或课例论文,或借助教育网站这个平台,建立自己的个人专题集,坚持写教育随笔。

  目前,网上的一个个教育随笔记下了我们与新课改同成长的经历,到手的一张张论文获奖证书,引领着我们一步步走进了新课改。

  三、投身实践活动,构建三结合网络

  我校身居崇左市西北角,地处农村,远没有良好的城市科研条件,但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投身新课改所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建立与生活实践相沟通的教育体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践的弊端,竭力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努力做到四个结合:1、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2、与学校中心活动相结合,在我校开展争创“绿色校园”的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环境污染知多少”的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调查、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并上网查找环境污染的相关内容,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身边的环境污染状况,懂得了相关的环保知识,树立了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信心,市电视台曾对我校“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活动作过报道。3、与教学工作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上网、去图书馆收集、整理相关内容,创办黑板报、手抄报及电子小报,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4、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网络世界带给学生和教师源源不断的交互的优秀的教育资源,也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脑本身就是一张网,是最丰富的活资源,教师自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学生自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家长同样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社会生活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我们考虑学生发展的实际,开办了两期学生家长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及共创动画软件,努力建设学习型的网络社区,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引导学生踏入社会,走进生活,迈进自然,运用所学知识,认识社会,了解自然,服务社会和改造自然,受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2

  今天晨会讲话,主要想跟同学们分享我对“上课”和“学习”两个词语的理解。

  “上课”

  2019,美国东部连续遭受了数场规模惊人的暴风雪袭击。耶鲁大学校方一再发电邮强调安全第一,请任课教师自主决定课程安排。可教授们却依然坚持给学生开课。全校开学第一堂课共有58门专业课,风雪弥漫之中,50门课如期开讲。全校有五十多位资深教授,在接到暴风雪来临的天气预报之后,提前一晚住进校园,连续多日不回家——有的自掏腰包住入附近的旅馆,许多人干脆就在自己的办公室过夜,只是为着不受风雪干扰,全力以赴为新学期开课启程。

  耶鲁为什么成为世界名校,我不敢妄断,但我想这一定是跟耶鲁一代又一代的老师、学生把上课看得比天还大有密切关系。即便是天大的事也阻挡不了师生进教室上课,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敬业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开课一定是经过了充分准备,熔铸了心血和智慧,它的质量是可以信赖的。对学生而言,同样是一种敬业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上课一定是全神贯注,真心投入,它的所得必然也是丰厚的。

  上课是同学们求知的主要途径,课堂是同学们求知的主要场所。看重它,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学习权利,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学习义务,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学习责任,而看轻它,所有的梦想都可能化为泡影。

  “学习”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 合作”、“探究”,这几个概念分别与“他主”、“个体”、“接受”相对,其中自主学习最为基本,它是运用其他两种学习方式的必要条件。

  “自主”有三个要义。第一是“主动”。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因为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的需求,一种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种愉快的体验。第二是“独立”。它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我能学”,同学们其实都有独立学习的内在能力,只是不知道从哪天起独立学习的欲望似乎不那么强烈了,对此,教学双方都需要反思。第三是“自觉”。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调整、指导和强化上。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星期四晚上,小A正在为第二天的历史考试作最后的复习。在上周六晚上,她制定了一周的历史复习计划。她首先明确了哪些是必需学的内容,自己应该如何学,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学习任务。她从星期一开始学习,主要掌握了学习要点和重要史实,并通过给自己提问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题目来监控自己的学习质量。星期三晚上,她意识到所学的几个历史事件记起来有困难,便画了一个表格,把几个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与影响等方面列出来。通过比较、对比记忆,她发现考试碰到这些内容时,回答不会有什么困难了。大约8点钟,姐姐回家了,带来了几个同事,在客厅里大声说话。小A让姐姐关照同事们要小声交谈,关上自己房间的门继续学习。学习了1个小时以后,她发现自己笔记上的有些内容记得不详细,就给同学打电话,把这些内容补充完整。大约9点30分,她感到自己有些疲劳,于是休息了15分钟,再继续完成当晚的学习任务。

  像小A这样的学习才是自主学习,在我的记忆里,学业特别优秀的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自主”的特质,那么,这个小A是你吗?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3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热情洋溢地展现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特别是歌词中出现的四个衬词“阿里里”,非常具有彝族韵味,生动地描绘出了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在教唱这首歌曲时,我充分地把握了这个显著特点,通过请学生“找出歌曲有几个‘阿里里’?”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这首歌曲的结构(由四个乐句构成)。然后,我还是利用四个“阿里里”, 通过请学生用手势分别比划出它们的旋律走向,又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整首歌曲的旋律走向。经过以上两个活动,再通过欣赏歌曲、接唱歌曲等活动,一遍一遍地强化歌曲旋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能熟练演唱歌曲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指出的是,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低,歌词虽然只有四句话,但学生很容易混淆,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把歌曲里描写彝族着装的歌词用图画展现出来,采用图文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效果非常明显。

  “在音乐课中,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根据新课程要求,音乐课要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有两段歌词,我在教唱第二段歌词时,并没有直接出示歌词,而是通过让学生创编歌词这个活动来进行教唱歌曲。这就避免了单调乏味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4

  这首《小黑猪》是改版以后加进去的一首歌曲,这首歌诙谐、幽默,是根据山东民歌曲调经过删节从新填词的,相邻的跨度比较大,已经达到了六度,比如:3到高音1。

  想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会,于是我选择了将这节课上成游戏音乐互动课。首先在导入部分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动画,讲述的就是一头小猪在周末疯狂玩耍,周一早上起晚了的动画,起来后乱穿一通,将袜子套在耳朵上、衣服穿在脚上,惹的学生哈哈大笑,可是笑过之后,我就在思考部分提出问题:

  一、为什么小黑猪会起晚?

  二、为什么小黑猪的衣服、袜子会穿错了?

  三、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小学生?

  两个班的同学们都能迅速回答出前两道题,就是这最后一道题都知道,但是说不到点子上去,于是我给了学生适当的引到,他们都能很好地回答出来了。

  因为整首曲子只有四句话,没有难点,就是一个跨六度的地方,这个难点用反复教唱法就可以解决,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就学会了,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体会歌曲的情绪,就是长处小黑猪可爱、可笑的情绪,表现在衬词“哎咳吆”上,孩子们也都能做的不错。

  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游戏互动,我们的游戏叫做:看谁做得快又好!

  游戏规则是: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派出两名队员,作为参赛队员,其余的人是拉拉队。每一组面前都有一堆衣服,这两名队员中一个学生拿衣服鞋袜裤,另一个人来穿,看在一分钟时间内,哪一组能很准确地穿得最多,哪一组就赢了,该组将每人获得一块糖。虽然奖励得不够丰厚,可是孩子们的一股挑战、向上的劲头却不减,我们收到的效果很好。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收获很多,比如该以什么样的面貌来上学,上课后该怎么样,他们都通过这节课掌握了。

  我这节课有一点不足的是时间没有控制好,我设计的是在游戏做完后再总结一下,正好下课,可是我的游戏刚结束,就下课了,看来还得好好精打细算一下时间,给孩子们一节完整的课。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因此语文课就是言语实践课。

  最近,我参加了《江苏省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通过学习,我对这一观点有了更深的体会。几位老师的教学中都特别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杜英民老师执教的《不愿长大的小姑娘》一课。1、从字词入手,体现新课标要求。杜老师从认读词语开始就非常关注汉字的运用。如比较形近字“粥”、“弱”的异同,演示“粥”的造字过程。教学“璃”和“拾”时,让学生分清这两个字单独读第二声,放进句子要读轻声,使学生明白的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会发生变化。2、抓质疑,落实新课标要求。学完生字后,杜老师让学生默读课题,想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使新课标中中年段的阅读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得以很好地落实。3、以读为本,彰显新课标要求。教学1-7自然段时,杜老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姑娘说的、做的、想的。当讲到小姑娘不想长大的原因时,训练学生用“小姑娘不愿长大,是因为 ”的句式练习说话,同时出示句子“小姑娘不高兴了,说:‘我不愿意长大!’”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最后再分角色读,其中一个男孩读错了一个字,杜老师及时纠正。这样的朗读训练形式多样,扎实有效,使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4、抓关键词句,紧扣新课标要求。在体会小姑娘三次想长大的心情时,杜老师先让学生找出写小姑娘想长大的三句话,比较三次想长大的内容是否相同,再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长大”、“再长大”、“还得再长大”,加深理解。教学小姑娘成长过程中变化的三句话时,抓住三句话的相同部分“她每天都这样想,果然”,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小姑娘实现愿望后的心情。5、张弛有度,突显新课标要求。教学小姑娘三次想长大的内容时,杜老师重点讲了第一次,然后让学生默读10-12自然段,把体会到的用简单的语言写下来,再从小姑娘说的、做的、想的几方面进行交流,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总之,这次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语文课即言语实践课。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努力去践行这一标准,让语言实践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