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随笔

|斯年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最普遍的就是在生活学习中,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老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将抽象思维具体化,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以下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编辑的有关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随笔,欢迎大家阅读和鉴赏。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随笔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剪贴图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中的内容,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选中图形,复制、剪贴图形,并能进行简单的翻转。在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理和设计,并分为四大块:不拼不知道、剪贴拼更妙、会拼才会赢、智慧大比拼,从而把知识点有机的串连在一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样的设计很感受兴趣,从而让他们始终在被课堂所吸引着。

  整个教学,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环节,都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重点,让学生上台示范,让学生边操作边说,然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整个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在操作中,我一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助手,适时点拨,加以引导、启发,培养创新。同时,我还充分调动基础好的同学,让他们去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协作的情感。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分享彼此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

  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用计算机画图》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学楼一楼电视屏幕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信息技术课(可简称信技课)是近年新设的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即将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信技课的主旨在于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使中学生成为合格的时代公民。本门课程的设立也标志着基础教育的新发展,昭示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题目是新颖的立意是意味深长的,由于是新设课程,在教材、教法、理论支持方面都需要我们抓紧投入研究。

  人们常称当今的时代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广,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日巨增的信息,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学生在校总学时已经决定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学会学习,主要是指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其重要,信息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它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开好上好这门课才可使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

  作为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应该让学生搞懂什么是信息技术。要想理解信息技术,首先得理解信息与信息处理,信息这个概念学生一开始都比较模糊,虽然见惯信息时代、科技信息、气象信息、商品信息等概念,却不能用语言概括性描述它,而越是基础性的概念就越应该透彻地理解它,为了向学生讲清这个概念,建议参考如下要点:

  1.理解方法提示,告诉学生自己去体会什么是信息,老师给出的定义仅作参考,因为信息这个概念也难以用几句话完全概括清楚。

  2.参考定义:信息是人们凭借一定表达手段或形式而进行交流的表达内容。一定的表达手段总是与一定的表达内容相伴而存在,人们也习惯于将表达手段、形式与表达内容的看成一个整体,并称之为信息。

  3.参照以上定义,用分类举例法讲解表达形式与表达内容 信息表达形式涉及约定编码记符与传递媒介,比如:老师给学生在教室里面对面讲话,老师与学生之间便存在信息交流,这时候的主要信息表达形式中,约定编码记符是指师生对话所用语言,或汉语或英文,传递媒介是空气(声波传播)。再如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为基本信息表示单位,采用统一的编码表如ASCII表为依据作为约定编码记符,传递媒介电流或磁介质。信息表达内容,总的来说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或说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为了更具体的说明,可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表达内容进行分类,如信息表达内容可分为对的与错的,科学的与经验的,社会的与自然的,等等。

  4.从心理学角度讲,信息是生命体对外来刺激中所含意义的领会。 客观事物是信息源(简称信源),而对人们经常起作用的则是信源所传达的信息含义,而不是信源本身。换句话说,信息作用不在于人们所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本身,而在于它所传达的信息意义。 对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有实用价值是信息的一个显著特点。

  信息技术课中能借助Internet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以及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计算、辅助、管理等功能。这样教学课堂中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扩展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启迪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思维;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试一试。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公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的迁移,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

  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就要求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你们的学习伙伴,能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自己的了。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教平时教学中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意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科研课题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持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我给三年级的同学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能级瞬态谱学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步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让好小学信息技术课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昴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我们的教育要先于时代的发展社会才能进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信息技术已频频走入课堂,并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特征服务与数学教学,为数学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无可比拟的教学效益。这种技术将我们难以呈现的教学情境、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练习等,用声音或静态、动态的图像任意地结合在一起,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跃了起来。我在使用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它的优势,但也发现了一些使用不当的问题。下面我就以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激活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教学氛围,深化主题。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从生活中总结归纳、引入课堂,因此,只有教师讲或是用书中的主题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认识也较为片面。如《找规律》一课,直接出示主题图,内容就显得单一,而且有为了讲课本而特意编题的嫌疑,像把学生生拉硬拽到课堂中。而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提前把生活中各种有规律排列的图片、场景集中起来,展现给学生,既生动又形象,学生也乐意去观察。自然会发现这一些图片和场景中存在着共同点,就是有规律。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主题内容。并且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学习兴趣也高,也使学生加深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2.简化难点,优化数学过程。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操作性强,光让学生听和看并不能让他们牢固掌握知识,只有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二年级下册《找规律》这节中,规律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脑中形成动态的变化影像,学生才能理解。利用教具操作是有局限性的,逐行逐列之间的变化很难连贯地展示,但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动画的形式,过程鲜明、有连续性。让学生的思维能从实物的变化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的模型,再动手操作时就不会手足无措。

  3.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对数学的认识。鲁迅曾预言:“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是的,时代进步了,教学课堂也在不断改革。现代化教学手段,正以形象性、生动性、情趣性、直观性、快速性代替教师的讲和写的教学手段。如《找规律》这节课因为有生动、真实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从开课就对这节课很有兴趣。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从观察中发现规律、思考规律并操作发现的规律,从而创造新的规律。正是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声音、动态的影像等多种媒体相结合构建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变得生活化、趣味化。学生才能始终保持兴奋、愉悦,对知识保持高度渴求的状态,在无意识间吸收了大量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变听课为主人,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产生了优化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如果运用得当,与数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就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但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也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一支笔、一块黑板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已。所以,它的运用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必须前提,若一味贪图它的热闹就会走弯路。

    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