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心得

|新华

中学作文教学心得篇1

上好每一节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但初一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来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生动,又能“收放”自如呢?我在一次次思考与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就必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知识与课堂教学环节相互利用,互相渗化、融合。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今反思如下: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加深对美术文化及文史知识的认识。如我上《漫画》课时,没有单纯教学生如何画漫画,而是让学生了解、思考环境保护问题。“三毛”所处的生存背景和社会问题,渗化了历史知识、环保知识、社会伦理知识、旧社会的人情冷暖与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等。学生有参与、思考,发表不同看法,课堂气氛活跃,在美术作品、艺术家、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设了一座心灵的、情感的桥梁。

2、加强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上课时适当渗入了历史、地理、文学、运动学、哲学、佛学、书法、音乐、舞蹈、武术等知识,不局限于美术领域里的知识传播。

3、上课有时没注重教学手段、方法方式的变化,未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未有游戏、音乐、电影、动画等易于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上欣赏课和技法理论课时,容易单调、枯燥、乏味,不够形象生动,怎样把乏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这是多年来让我感到“头痛”的问题。思考暂时的办法有几个:一是借鉴“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自学、阅读、思考,后在黑板上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大方向。二是尽量多准备一些形象的资料,化“平面”的问题思考为“立体”的形象思维方式。三是让学生多参与,多发表意见、见解、疑问。老师尽量不讲出答案,由多个同学回答甚至是争论出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辩能力。这样也有少数不思考问题的“差生”趁机讲小话、废话,扰乱课堂纪律,关注这部分人的表现,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时候老师就要“一心二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也是现在某些内容教学的“困惑”之处。从长远考虑,我也在思考更换一些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的内容。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有待在实践中检验。

中学作文教学心得篇2

在《奇思妙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创造力也是无限的,而教师则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设计《奇思妙想》这一课的教案时,一方面,我根据教材里的教学要求进行扩展和细化。另一方面,通过对六年级学生的观察了解,发现他们不仅思维敏捷,而且常常具有独到的见解,这使我在惊讶之余也非常感动。于是我怀着一种强烈地想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创作的氛围的想法,设计了这一堂课,既有承袭又有创新,既有动脑也有动手的设计课。

上完这一节课后,我感觉教学目标里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基本达到,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互助合作、完成了作品的创作。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体验到了学有所用的快乐。具体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必须调动起学生的设计热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及敢于创新的能力。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我在引入课题时,以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敢于创新,我不断地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这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如同兴奋剂一般,源源不断注入孩子的心田,使他们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因为赞赏而把学习活动当作愉快的享受,学生就会有浓厚的兴趣观察、构思和设计。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几年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畅谈各种奇思妙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设计对茶杯、手指、鸟的联想添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参与度不是很高,举手发言的同学不到一半,教师的语言过于罗嗦,不够简练。

2.教学环节上安排的有些问题,讲练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流程有些呆板,如果在课堂一开始,设计一个游戏环节,让学生用简笔画来画画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杯子、花卉、玩具等等,再有学生的这些习作展开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以“练—赏—评—练—展”这样的过程来组织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中学作文教学心得篇3

曾经听过一堂这样的美术公开课,教材内容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册《标志设计》。

教师在讲这一课时,课前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找一找生活中的标志并分类。上课时改变了学生的座位编排,由单独排座变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改变讲台上的控制者形象,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怎样理解标志设计?;你喜欢哪些标志设计作品,为什么?;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谈它的特点。”

教师采用分组公开记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小组讨论,积极探索,大胆表现。有的说标志是公司企业的形象标识,设计是“设想和计划”;有的具体举例说,设计是由思维引发出的并通过计划实施的过程;还有学生说标志设计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中心绘制的图案名称,应用在交通、金融、通信生活中等等。虽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有错误的答案或偏激的争论,但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从实际生活所见娓娓道来,有的从个人的理解评论其他同学的观点,并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老师在课堂中始终追随学生的思路,参与其中并给予提示,及时支持或肯定学生战胜自我,参与讨论。

教师的鼓励态度给了学生正面的导向,教学的结果是同学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对标志概念有了自己的认识,完成作业积极并有自己的创意,他们甚至带着讨论的问题打算在课外去寻找答案。课堂发展处于自然生发的状态。通过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对比我们发现,教师的行为改变,可造成相异的教学效果,其内涵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不同。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把知识讲透,学生被动接受,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虽然美术新课程有了新的标准、新的教材,但至关重要的是新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会深深影响到教学内容,过程到头来会比内容更起作用。这中间美术教师非常关键。美术教师对调整自己教学行为自觉与否,直接关系到美术新课程能否真正有效实施。

中学作文教学心得篇4

《生活中的趣事》教学反思

以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根据国家课改实验要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运用“情境交融、乐中学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下面以一年级《生活中的趣事》一课为例,谈谈这一模式的实践效果。运用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要钻研教材,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特点三方面构思和优选途径,进行整体设计。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启发学生,只有设计的情境具有勉力,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甚至是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就会乐学、好学,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经过上一次的教学反思后,我重新修整了教学设计,效果比起上一次要好多了。

一、创设导入情境,引起兴趣

“创设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为教学过程创设了最佳的开端和背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将学生带人情境之中。例如上课伊始我利用教材的趣味性:设计让学生欣赏动画《搞笑熊》。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快乐轻松的环境中。

二、借助媒体,增加直观印象

上好一堂课有必要借助媒体来辅助教学,选择媒体创设情境,应从实际出发,要视课型、教学内容、学生水准而定。利用电脑、电视、幻灯、实物投影等展示,如亲临其境,增加直观印象,丰富视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让学生自带生活中有趣的照片,通过实物投影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看,并请学生介绍自己的照片。接下来,我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既有意义又有趣的图片。教师问: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呢?学生积极回答。

三、运用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用一种直感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在美术教学设计中自觉地运用音乐,会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和运用音乐的。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播放乐曲,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绘画。

四、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调动学习欲望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潜力可开发,他们善于模仿,喜欢说话。在学生画完后,让学生自己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都纷纷举手。语言简短,但基本上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通过对《生活中的趣事》一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以后还应该注意以下问几点。由于紧张,有些话语质量不高,应该多加斟酌。教学中,多媒体和实物投影的切换不顺利。主要的,还应该仔细得讲一讲怎样画生活中的趣事。最后,由于时间原因,课后拓展这一方面没有展现出来。

    139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