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

|新华

好的心得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下面给大家整理一些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怎么写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1

《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这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取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他对人生好处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好处与价值的话,其好处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职责感”。“有所作为”“承担职责”这类词如果从一个普通人口里蹦出,实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联系季老的学识与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认同。季老的文字初读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并无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诲。掩卷深思,顿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归真;世间之真理,又何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呢?

先生思考人生的见解是独到的。但他并不特立独行,只是从不人云亦云。在人生的旅途上,上天给了每个人不一样的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个人的经历是一个个句点,把点连成线便成了走过的人生。人生的契合就应在线上而不在点上,或许一样平淡无味的连成直线,或许一样跌宕起伏的连成曲线。先生走过的人生道路无疑是曲折的,这无数条曲线迂回蜿蜒,爬满了老人往昔光泽红润的脸。饱经沧桑的他告诉我们:“不完满才是人生。”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下。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我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光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明白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之后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务必的。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2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资料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毋庸置疑,这本书对于青年的成长颇有益处,从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的探究与思索、长者的淡泊与磊落、智者的睿智与明悟,还能读到先生大半生的热情与追求、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

季羡林谈人生问题的短文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该书融合了季羡林先生在不一样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资料侧重于”人生”二字,以指导当年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完美的人生理想。全书以”修身”、”治学”、”寄情”、”旷达”为题,将季羡林对人生的感悟、理解与智慧箴言集于一书。在书中,季羡林以自我亲历过的事情、感受过的情愫,高度概括与浓缩了90余年漫长的人生中,那些最刻骨铭心的生存体验和人生感悟。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我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我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反之,为自我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就应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在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3

喜欢季羡林先生的书,最开始读过他的《永久的悔》,语言简朴情感真实,能深深体会到老先生心中的悔,挥之不去却弥补不了。

之后,开始寻找老先生的书,最近看了《季羡林谈人生》,体会还是颇深的。

篇章分为不圆满才是人生,做人与处世,我们面对的现实,我写我,长寿之道。以自己经历的人生来漫谈人生,不圆满才是人生,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便是老先生的人生感悟。然而所对的现实,便是一寸光阴不可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有多少人悟到了却做不到无悔?

看完这本书,老先生的谦逊和认真,无论是处世还是治学,都让我敬佩万分。博学多才,精通各国著作,却谦逊看待自己的功成名就,只是人世间一颗沙子。特别是对学术认真和严谨的态度,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老先生对生活的乐观和知足,这对于长寿功不可没!

现在的我,对人生还不敢轻易下定义,渐渐经历了,阅历丰富了,定会有自我的见解。我相信没有圆满的人生,可能都会那么点缺憾,这也是一种美?知足常乐,这是生活的窍门。现在的我,做好时下的工作,争取每个自己想要的小小成就,很重要。

这个座右铭,印象深刻。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没错,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4

前些年,社会上对季老炒得特别热!一会有人说他是国学大师,一会有人说是国宝。后来季老自己出来将四顶帽子一起都摘掉了。说心里话,我由此特别特别地敬佩!在现在人们都在玩命地追求名利时他却视名利如粪土!如此说的人特别多,真正做得到的人又有几个?

当时人们如此地关注这位老人,说白了,其实就是奔着他的大名声来的。说来,这不得不令人觉得世间很多事很可笑也很无奈!

我很早就有一本季老的《谈人生》这本书,但是我翻了翻,最终还是没有看。当时我觉得文字特别平实,平实得一如身先街坊的老大爷在对你语重心长地讲道理,我觉得文字太老,语言也不是我平时所喜欢的那种特别有激情的那种,我想,大概是因为老人的文章都是如此。平淡、朴实,没有华丽的装饰点缀。而且观点也很老人,像是将世间一切都看穿、看透了似的。我就不想看了,认为年轻人还得看一些冲劲足的文字!

但是,最近季老辞世,同期辞世的还有任继愈,我和朋友一起缅怀季老和任老时,生出了不少感慨!季老一生是平实的知识分子形象,从来就不张扬,晚年竟如此地受社会关注,是社会上真的认识到他的非凡和成就了吗?还有任老,他走了,很多人才知道中国还有一位任继愈!作为学者,耐得住寂寞是学者的优秀品质,而社会如此功利,又是社会的悲哀呀!

回到家里,我又一次拿起季老的书,在小区的花园木椅上静静地读,非常安静,没有人打扰,我的心也很平静,读来竟如品甘露!里面多么平实的话竟有许多让人回味的哲理。不用心去体会是不可能感知的!那么,为什么我以前看不进去呢?我想是因为我浮躁的缘故。就像是在大街上遇到一位老人,你不愿意认真去注视,去用心交流,你不会发现他竟是一位高人!

季老是一位高人,我曾经错过了,现在,我追寻,还不晚。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5

一滴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 一粒沙子可以看出世界, 一张脸上可以看出一座天堂, 而好书可以无数人的命运。--题记

最近读《季羡林谈人生》引来些许感慨,片言记述。书中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人生哲学------------谈人生、谈读书治学、谈人生感悟。在我这个年龄,谈人生是否年轻了点?季先生强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因此我们年轻人都应留下一分钟思考, 人生的目标是? 留下一分钟领悟, 人生的意义是? 留下一分钟感慨, 人生的价值是? 留下一分钟, 人生的真谛是? 留下一分钟, 细细咀嚼"人为活着? "或人活着究竟是……

欲望,与生俱来就具备,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质的体现,欲望的存在促进整个社会文明发展,这无可置疑的,试想一个没有欲望的人,更应该想想人为什么活着,有欲望才有动力。同时欲望也是烦恼的根源,就是人们常说的六大烦恼:贪、嗔、痴、慢、疑、见,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怎么驾驭欲望朝正确的方面实现价值?他告诉我们要追求愉快的生活,追求心态的平衡和宁静。

他说,走的运越大,则倒的霉也越惨,二者之间成正比。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理解了这一番道理,它能够让我们头脑清醒,理解祸福的辩证关系。走运时,就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则多半起于私心杂念,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样就不会有苦恼。即使在遭逢苦难时也要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这些命运,或者保持有个感恩的心,至少可以避免自己嫉妒和愤恨的心。季老的平和与淡泊也感染了我,面对发生于周围的种.种,我也学会去坦然处之。放松、自然的心境让我活得不再那么累,而且竟能将自身的潜力挖掘。人首先选择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就要信任和喜欢自己的选择。女人往往喜欢比来比去,争风吃醋,东家长西家短,可我却天生对这个没兴趣,但可能同时了丢了很多“丰富的信息”,可我却傻乎乎地满足于此,因为我不想让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挤满大脑,而减少我思考的空间。我们这一代八十年代出生的人,还依然习惯于从别人的评价获得对自己的肯定,尤其是名利,几乎成了唯一的追求,其实所谓“名利”只是外部促进你成长的一种强化手段,可是却被大家当成了唯一的目标,一切都为之所限,而忽视了最本质的东西——自我的成长。很多问题,当深陷其中时往往为其左右,不知所为,而当我们站在一定高度、一定角度时却能如季老那般客观冷静地看待和处之。可见,为自己寻找自己人生的基点的确重要,这时,想起最近常听到的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

在这个纷乱的世界,有些东西,我们来不及沉淀,在忙碌无为中忘记思考,甚至有些人已然根本不会去考虑了。慢慢品读《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就好像与一位知天命以上的老者交流一番,不是平常那种与上上辈人的闲谈,而是真正谈谈人生中的许多对我来说还很懵懂浑噩的东西。他对人生的感悟洗涤着我内心的芜杂、浅薄,如果不这么细致地读他,我还真的质疑“摘帽”为“炒作”,读过他,悟过他,才知道,那不是,而是老人真正的声音,是他智慧内敛人生的真实渴望。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6

最近我看了一本对我的人生非常有益的的书,那就是季羡林的《季羡林谈人生》这是一篇随笔共53篇,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在这本书中,季爷爷在书中谈到了人生、缘分、命运、处世、朋友、爱情、成功等众多话题。季老先生用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季老先生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他说,他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季羡林觉得,人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凡人”。所以,人活一世,不要幻想生活总是很圆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最重要的是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

在季羡林的《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中最后一句是这样说到:总之,温馨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而温馨则是需要培养的。培养之道,不出两端,一真一忍而已。真的,一个家庭的气氛会影响着我们,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家,要面对不同的家庭气氛,在学校里我们也有一个小家。我记得老师曾今告诉过我们学校是一个染缸,会把我们染黑,我们必须在这里洁身自好,学校的气氛影响着我们;家庭的气氛更加影响着我们。

走过了近六十载春秋的我,经过了世事的纷乱和潮起潮落的人生, 岁月无尽,生命有终,不是命运决定人生,而是人生决定命运,不完美才是人生。从《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悠悠岁月中,人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果而结果。再伟大的事情最终也成云烟,所有疯狂之后总归于平静。我们只有从容走过,无需彷徨、犹豫和茫然。我们唯一能做的,不忘昨天,憧憬明天,珍惜今天。

季羡林爷爷在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的人生感悟。他告诉我们:不完美的才是人生,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平凡人,没有一个是一个完美的人,人的存在在于不完美,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当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人说你才读初一,怎么会看这么深奥的书,我当时并没有回答,因为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看每一本书,做每一件事,只有用心去看去做,这样即使没有看懂没有做好,那都不会遗憾。只要你用心去理解,去看这本书,你就一定会从中有收获。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7

前段时间有幸读了季老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季老谈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季老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的人生画面。

季老在书中谈到人生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没有经历过是很难把它说出来。从你呼吸世界上第一口空气时,已经接任了这项工作。在这期间,有人会怂恿你,还有人会鄙视你。无所谓,人生的步伐不在于走的快,而在于走的稳。俗话说“稳中取胜”。虽然别人鄙视你,但不代表自己鄙视自己。人生等着你探索,得其志,虽死犹生;不得其志,虽生犹死,为人生而精彩的背后就是志向。没有志向怎能立足天下。就像我国古代岳飞,一位抗金英雄。如果他不重视人生,也必定没有志向,因没有志向,才成不了大器。为人民而奋斗,为国家而奋斗,这就是人生立志的原因。

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季老明确告诉我们,他认为一个人存活于社会的意义在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季老说的这个传承应该包括生命的传承(也就是繁衍)、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以及环境的传承等所有这些需要或者是应当传承的东西。启后的历史责任就在于个人在人生阶段为社会所做的贡献。有的人虽然有钱算的上是成功人士,可从来没为社会做过贡献。那他的人生其实没有意义,一味的为自己着想,不为社会贡献,他的人生实在不能算是精彩。

其实,立志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升华,他们的事业是可逆的,贡献也是可逆的。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了什么。就像一位百万富豪,他取得了许多的财宝,但他未贡献给任何人。他死之后,将荡然无存。如果你不努力创造价值,你也会悄然而去。人生的三大要素分为:立志,工作,成功。也许你会发现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也是这样。我看来人生三大要素可分为三阶段:青年,中年,晚年。青年为立志阶段、中年就为工作阶段,成功阶段就在于晚年。得呼吸最后一口空气时,你也死得其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后人会永远把你刻进辉煌的里程碑。这是成功的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8

决定买一本《季羡林谈人生》,感觉自己的知识特别是智慧太单薄了,而且做事情的时候很迷茫和彷徨。希望能从智者那里学习智慧。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季羡林赞成张载“民胞物与”的世界观,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伙伴,对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强制的手段。也就是说,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则,人类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或惩罚。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正是基于这种人生观,季羡林对人生具体境遇的态度,无论是对人生的不完满、世态炎凉,还是对爱情、老年等等的论述,都显得豁达、宽容、乐观和实用。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和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意义和价值基于平实的真理。季羡林的人生哲学也许不是无懈可击的,但却是平实而真挚、引人向善、切实可行的。

    187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