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

|新华

每次经过学习之后,把心得记录下来,在以后想要回味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随时查阅,温故而知新。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快来看看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本文为你提供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写作技巧和示例!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1

教育部持续加大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问题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强化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形成强大震慑,对顶风违规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责,以有力的落实举措和坚决的行动,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良好环境。学习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十项准则》,我颇有感触。准则规范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还对教师提高政治素质、传播优秀文化、积极奉献社会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长,知识获取方式和教师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通过《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十项准则》我知道做到人人应知应做、必知必做,真正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维护教师职业形象,提振师道尊严。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坚守师德底线,坚守廉洁自律,坚持言行雅正,更要规范从教行为,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水平,关心爱护学生,潜心教书育人,传播优秀文化,积极奉献社会,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加强安全防范,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保护学生安全;此外,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道也是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履行立德树人神圣使命的必备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通过《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学习,我深深体悟到了教师应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灵魂工程师;

教师应为人师表,树立学生人生的表率;教师应陶冶情操,自觉规范思想行为。“爱”与“责任”是贯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时时刻刻用规范要求自己,特别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为教育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教书者必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范,所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素质教育才能树立教师良好的育人形象。

爱教育、爱自我、爱学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最好诠释。

在教育工作的诸多矛盾中,教和学是主要矛盾。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和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教师,有了教师“乐教”,才会有学生的“乐学”,尽管其他条件都具备,如果没有教师的“乐教”,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快乐不起来,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热爱学生,全面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其业,善于其业的基础是对学生的爱。爱的真谛是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人格的人来对待。教师尊重和相信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构成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促成群众的良好关系的构成。学生有安全感、宽松感、愉快感,就能有效地发挥教师在“快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生动、活动、主动地得到发展。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2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我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教育教学方法。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两点体会:

终身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3、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4、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成功的教育者。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打破传统的、陈旧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必须与时俱进。用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新课程意识。通过学习,我懂得了课程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是教师执行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

争做好教师。要成为一名好教师,我要学习的、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教育作为一门艺术,而我们怎样成为一名艺术家,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我们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自身修养。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这个培训让我进一步丰富了自已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培训学习的收获很大,我将这次的学习收获尽快地运用到我的工作实践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3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2.0学习给我又一次带来了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1.通过学习提升了我的教育观念

在培训中,我明白了信息技术2.0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广泛,更省时高效。信息技术与跨学科教学的融合,更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而信息技术2.0的学习为我们教师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不仅教师要掌握这门技术,学生也要通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综合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

2.在学习中收获到了满满的知识

本次学习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ppt的制作,跨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画思维导图,项目式学习等,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深度融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更深入理解了项目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学习,掌握了画思维导图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升了信息技术2.0的应用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

在学习方式上,虽然是网络授课,但我们感受最多的是教师精彩的授课和课例演示的新颖。课堂开放式互动,气氛活跃轻松。各学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每次只有短短1小时学习,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这样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3.学习后有了新的打算

此次学习使我受益非浅,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其感触颇多一言难尽。我一定要借此次学习的东风,将本次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扎实工作,努力学习,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最后,我想说,在愉快而繁忙的假日里紧张的学习有收获着快乐着!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4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一起发展的过程。真正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高水平的思维;知识的深度;与实际的联系;大量的交流;为同学的进步提供社会支持等。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其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中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一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装在一起的。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的教应该根据同学不同的智力特点来进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同学全面充沛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战略,使同学能以向他人(包括自身)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的内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资料,并给予每个儿童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

一、同学有效学习行为分析

(一)同学学习的差别性

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很多问题和现象都有自身的看法,有自身的理解。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出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相关的经验为基础,凭借自身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判断解释。这并不是胡乱猜想,而是他们从经验背景动身推出的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假设。在某一主题内容的教学之前,同学经常对这一主题自身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看法(实际的或潜在的),教师应该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而对每个学习者来说,其经验世界都是独特的。带着自身的经验背景,渗透着自身的个性与风格,学习者经常对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问题解决战略。

(二)同学学习的建构性

学习是个知识建构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知识或意义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身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身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括由于新、旧经验的抵触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作用过程。建构主义强调意义的生成,强调学习者通过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理解、发展智能,建构自身的“经验实际”。学习不是知识经验由外向内的“输入”,而是学习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

(三)同学学习的情境性

情境性学习的观点突出了学习的具体性和非结构性的一面,建构主义者在教学中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让同学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

情境性学习的观点突出体现了学校教育与实际世界之间的沟通问题。学校与社会之间所存在的不只是空间上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教育内容、教育过程等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割裂。现代教育技术所要做的是通过远程教育技术从更深层次上实现学校教学与实际情境的沟通:多媒体技术、虚拟实际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从而可以让同学解决真实性的问题;互联网可以将学习者带入实际工作场景、实验场景,并与一流实验室中的研究者、工作现场中实践工作者进行交流,甚至通过网络与这些人合作来完成一定的项目;另外,计算机可以对同学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记录,能随时搜集关于学习过程的资料,构成“电子档案袋”,从而对同学的学习过程进行融合性的过程性评价。

二、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分析

(一)对不同学习行为的同学匹配相应的教学风格

同学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同学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同学的个体差别,鼓励同学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

通过对不同学习行为特征的同学的语文学习成果的调查,我们发现不同的同学采取的学习行为是不一样的,同学的个人学习行为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语文学习成果。其中的原因是,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是单一的、固定的,可能造成局部同学长期得益,而另一局部同学长期受损,发生两格分化。这样,在班级中就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同学,因此,教师应当尽量照顾不同学习行为的同学,使自身的教适应同学的学,在无法同时照顾不同学习行为特征的同学的情况下,须不时地变换自身的教学风格;或采取不同的教学战略,以便使每一类同学都有机会能够依照自身的学习行为来学习,发挥自身的优点,让不同学习行为的同学都学有所得,迫近同学最佳发展区。特别是在分组合作学习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把不同学习行为的同学合理搭配,能使不同学习行为的同学得到互补,一起提高。

加德纳教授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实行个性化教学的设想。所谓个性化教学,即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使具有不同智力特点、不同学习行为特征的同学都能受到同样好的教育。它是建立在了解每一个同学的智力特点和学习行为特征的基础上的。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工作是通过观察同学和他们与同学、朋友谈话和讨论的情况来了解同学,尽量收集每一个同学如何学习的资料,使同学和教师对相互都有深入的了解。针对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表示出来的学习行为方面所共有的某些特征,教师可以选择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教学风格,做到既关注“生活世界”,让同学学会考虑,又实施“开放式”教学,让不同同学都得到提高。

教师可以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对于激动型学习行为特征的同学来说,他们能根据事物之间的一起的关键特征比较迅速地进行分类,教师就应该通过想象、图片和色彩来展开教学,让同学在想象和图片中接受学习内容,同时对于激动型同学,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自我激发的方式来鼓励他们进行学习,让激动型同学自定学习计划,这样他们会学得更好;而对于慎思型学习行为特征的同学,因为他们解决简单问题时,往往比激动型同学更快,教师就可采取听说读写互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教学,经常为他们提供视听资料,发明机会,提高他们的语文运用能力。

(二)采取有意失配战略进行教学

课程规范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同学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战略。比方,有意失配战略,就是针对同学的短处,采取弥补性的措施,从而使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问答题一类题目需要进行详细分析才干回答的,教师可以要求激动型同学在一开始要作出反应的时候,先暂时抑制这一反应,过一会儿再说,结果标明受过训练的激动型同学要比未受过训练的激动型同学在解决问题时显得相对“慎思”,作业表示也明显好转。对于激动型同学来说,他们最常犯的毛病是题目尚未搞清楚,题意尚未明白,就动手解答,结果要么误入歧途,要么离题万里。教师可以教给激动型同学进行反思总结的思维战略,解题后的反思能使同学从具体的习题解答中概括出普遍适用的条件化的方法性知识,这种知识正是发展能力的关键,是举一反三的前提和保证。习题解答之后,不能急于交作业本,首先要检验自身的解答是否正确,问答题要看是否切题、全面、深刻,作文要看是否通顺切题、有无错别字等。对于慎思型学习者来说,教师可以提供已知条件缺乏的题目,让同学去补充;或者只提出一个题目,不给任何资料,让同学自身去查找信息,解决问题;或者不明确提出问题,而是发明一个问题情境,它包括问题,但没有明确表示出问题,让同学自身提出问题,甚至让同学自编题目。

(三)将同学的喜好纳入课堂教学

将同学的喜好纳入课堂教学,是立足于促进同学的发展,充沛尊重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的最好体现。教师要着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给同学学习的自主权,让每个同学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学习行为投入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下自始至终都要尊重同学的个性和喜好,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将同学的喜好纳入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尊重同学的喜好,二设计(调控)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应充沛尊重主体学习的愿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学的学习愿望得到满足时,就会发生强烈而稳定的学习欲望,才干发掘他们的潜能,捕获他们的个性差别,从而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自由、平等、创新的学习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同学施展个人才干的舞台。了解同学的学习愿望,教师要注意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同学在语文课上最喜欢做什么;二是对于一篇(段)课文,同学喜欢怎样学。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够给教师的优秀教案带来灵感。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5

今天,我参加了__市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三级)培训,本次培训内容与往日截然不同,市学院邀请了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唐莲君主任做精彩的讲座,同时欣赏了世纪小学王莹老师执教的《通信的发展》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已经七年了,七年来,参加培训学习已数不清多少次了,但是像今天这样能与小学科学学科的专家唐主任零距离的接触,还真是第一次,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尤其是唐主任做《小学科学有效教学——观点、策略与反思》的讲座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帮助很大。例如,小学科学为什么要关注概念?在此之前,我真的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关注概念的重要性。

科学概念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主要特点;科学概念是组织的观念,具有永恒性、普遍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界定,有组织的、有不同覆盖程度的,用抽象语言表达的、超过主题和事实的一些观念和思想;提高科学课程的有效教学要以科学概念为本,而科学概念要在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科学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作为科学教师都知道小学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也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型: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实验、观察、记录、讨论、交流与汇报等等,但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是怎样引导学生参与并理解科学实践活动的?如何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并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我想我的答案是模糊的、不准确的但是现在我找到了准确的答案;首先,让孩子们学会科学的观察。因为科学的本质通过科学验证,观察是为了寻找证据,科学的观察是一种客观、理性的活动。其次,我们请勿忽视记录。记录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工作和责任,是为了保存证据、分享发现和相互交流。观察记录必须保证客观性和准确性。再次,注意合理的假设。假设是一项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是一个具有推测性的有待证明的答案。学生的假设应有一定的观察的依据,假设之后必须有验证的活动,假设还要符合逻辑,总之不是随意的猜测。最后,作为科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即崇尚事实,尊重规范、强调可重复性,实验中的误差不可回避,误差很重要,科学数据不可能完全一致,因为科学仪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尊重数据,正确的对待误差。

倾听了唐主任精彩的讲座后,我又一次沉浸在学习之中,因为王莹老师执教的《通信的发展》一课,真是一节好课。王老师是科学学科中我最欣赏和最尊敬的一位老师,在科学素养一级培训时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久闻王老师的课上的精彩,所以很渴望听王老师的课,今天我有幸观摩了王老师的课,深深的被吸引住了,我曾经教过这节课,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都很了解,所以,对今天这节课感触很深。首先,王老师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非常好,上课伊始为学生创设了三国故事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被调动起来,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其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体现了王老师深厚的教学底蕴。三年级的学生对通信的发展即熟悉又陌生,让他们来描绘古、今、中、外的通信不那么简单,而王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在用多媒体展示,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听课教师的视野,更便于学生的理解。还有王老师的语言很有魅力,对学生的评价恰到好处,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强,充分体现教者的教育机智,总之,王老师的课给我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

时间不知不觉在指尖流逝,转眼到了会议结束的时候,我感觉到大家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情,那就是与唐老师之间的互动。聆听了专家精彩的讲座和王老师精致的一课,使我备受鼓舞、启发很大。法无定法活为上,学有先后悟为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的我,教育之路漫漫,我将继续求索科学之路!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6

为了提高我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能。我校在9—10月进行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原来,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例如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如今,我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编辑出自己理想的电子稿件。这次培训,填补了我计算机操作知识的一些空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本次培训的主体。教育技术已不仅仅是计算机的操作,而是与相应的学科相整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陈旧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也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更快,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省时,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这种整合的目的必须与教学为主。任何不利于教学的手段都是徒劳的。因此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关键要明确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在实际的应用中除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外,还应该不要让课堂有华而不实之感。

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信息技术是为学科教学服务的。用它来创设情境、解决用传统手段不易解决的问题。

虽然自己对计算机的操作比较熟悉,但是与我所学的学科数学相结合,难度就增大了。有很多练习题做起来就非常的困难。这次培训,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注重写教学设计,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评价等等方面。让自己在教育道路上能有一个质的飞越。

通过这次的培训,开阔了我的视野,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虽然对于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存在疑虑,但是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自身的反思,自己一定会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并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使实践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7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是新时代对广大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而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是“四个统一”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践行标准,是对新时代高效教师以德育人,以德立身的具体要求。

立师德,以德服人,德高为师,品重懿范。新时代教师要以德治学,以德育人,要以全部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当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教师有直面挫折的勇气去迎接成功的从容,关心关爱每一位学子,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启迪、用心帮助,用良好的德行和温情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师爱,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拼搏、学会奉献、学会取舍、学会感恩、以良好的师德引导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8

x月x日晚x:00在电脑室,x校长和我们新教师共同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感触颇深,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一表述使教师道德体制与其他职业道德体制明显的区别开来。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其次,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再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

通过学习,我认为素质教育,事实上,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的是教师、家长、各级领导、公务员。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补充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显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长文化素质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规矩,孩子们怎会有高质量的成长?各级领导及公务员则无疑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如果这些形象代表的文化和能力不及格,品行不端,做事不正,你叫孩子们长大后怎么去尽心地为国为民?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也实施了好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有必要先认清究竟什么才是素质,咱们需要具备些什么素质。

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但是,自从改革开放后,国人片面地以为西方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能以自我为主,于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话一直被歪曲到现在,结果贪污腐化案件层出不穷,而且级别越来越大。这种不良风气已严重影响到了还在校求学的青少年。说起倒台的贪官时,一些学生不仅不以为然,还自以为是地说那是“他们不会做,如果是我,保证不露马脚”。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

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但现实教育中,我们却在违背这一规律,不管能否接受,家长们业余都在逼着孩子们学弹琴、绘画、表演等,老师们也都在要求学生们什么都学,争取全科优秀,以为什么都懂才算是素质,丝毫不理会孩子们的感受,结果孩子们更是厌学,完全违背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初衷。更为可怕的是,招聘部门在录用人时,依然先青睐什么都懂一点的人。但什么都懂一点的人,到头来充其量也不过能成为学者而已,而我们的社会不光需要学者,还需要专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专才。事实上想面面俱到的话,到头来一面都难到。要是当年清华大学也只招收全科合格的考生的话,中国肯定会少了个历史学家x晗;要是美国的公司录用员工时一律要本科毕业生的话,现在也就不一定有比尔〃盖茨了。

也许有的人会担心,不多学一点,以后在工作中碰到来自其他方面的难题时怎么办?这好办,先使专长得到发挥后,即便将后的工作中会遇上其他方面的难题,补起课来也会效率很高,因为这时候的学习是急迫的,有目的的,出于需要,故而兴趣也大。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他的门生们也确实都各有所长。咱们的当代人怎么就糊涂了呢?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你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19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