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历史随笔

|浩然

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下面是小编整合出的中国书法历史随笔,有关中国各朝代各个书法形式的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书法历史随笔

中国书法历史随笔1

当文化繁荣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就会很自然地融入当时人们某些精神文化因素,进而影响文化的发展变化。宋代尚意书法产生的原因除文人化现象、科举考试等原因外,还有唐代书法在“守法”、“抒情”的两极所达到的境界的制约,以及宋代佛教禅宗兴盛和与此相应的文人士大夫禅悦之风。尚意书风经宋太祖、欧阳修、蔡襄在不同层面的推动和铺垫,在苏轼、黄庭坚、米芾的时代达到巅峰。每一阶段艺术的超越,都意味着对前阶段艺术的把握。

中国书法历史随笔2

唐代书风的孕育丘 前朝遗老欧虞分别携北碑南帖之风,向世人展示成熟的楷书字体,推动和表明了汉字字体的成熟,这表现在笔法丰富、结构规律明确、字意明确、笔画笔顺明确等等。 唐代书法具有多元趋向,在大一统和文化融合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名家书法、官方书法和民间书法得到孕育。名家书法代表为褚遂良,因太宗重视得以接触欧虞等名家真迹,南北融合开一代新风。名家书法具有较强艺术性,构成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主线。官方书法产生于唐政权的巩固...

中国书法历史随笔3

赵孟頫与复古主义思潮丘 故宫朝圣之前一波预习,元代书法高举复古主义大旗,这是由士大夫寄人篱下的矛盾与局限、统治者控制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复古而又仅仅止于复古,体现的是历史的对立统一。 元代书法复古思潮具有重大意义。其一,矫正了南宋一来尚意书风的末流造成的时弊,回归晋唐法度,恢复了书法技巧应用的深度。赵孟頫书法变“尚意”为“尚态”,开一代妍媚书风。其二,导致了古老的章草艺术的复兴,并产生了新的格调。 隋唐书法的总体把握丘 唐代科举制及相应提出的对文字字形的规范端正要求,改变了人们书法审美标准,法度成为人们衡量书法的标尺。然而法度不是简单的终极追求,而是为了更加充分、准确地表达书者内心的感情,形质技法与神采情性结合。 在官方书法和民间书法的双重作用下,名家书法赖以形成发展。

中国书法历史随笔4

二王与尚韵书风丘 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孕育了二王。总结王羲之对后世书法的贡献,一于融结字章法演变、创制新体,二于丰富笔法系统,侧锋取妍,三于开启独特新风,呈动态美。羲之书法是儒道(玄学)思想碰撞的产物,既调“意”、“韵”,又未流于狂放,体现了两者的和谐交融。献之与羲之性格相异,自信不羁,其书法风格也更为逸气纵横,行气紧密,动态感强,突破了其父文质彬彬的中和之风。 羲之的书法理论首次点明“书”与“意”的本质。真书与钟繇丘 钟繇在书法史上的贡献在于强调了真书在书法法度、用笔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承上启下。钟书纯朴浑厚,格调高古,点画圆润,表现出魏晋时代“情驰神纵,超逸悠游”的美学追求。虽然尚存隶意,古朴稚拙,但天趣盎然。实为“天然第一,功夫次之”。

中国书法历史随笔5

草书与张芝丘 东汉晚期,社会政治环境的动荡、儒家大一统思想格局的瓦解,使得书法艺术独立性增强,并开始受到官学的重视。书法革新思潮出现,士人阶层形成“草书热”。张芝草书创立了草书文人化的传统,初步建立起草书的法度和规范。 虽然一直不知道各种书体的法度和规范是什么,但是张芝的《冠军帖》真的太震撼了。隶书刻石体系丘 根据汉碑书体特征和风格倾向,汉碑可概括分为三类:方拙朴茂,峻折凌厉(代表有《张迁碑》,西汉石刻直接嬗变,受帛书影响小,具有楷隶之变的超前意义);典雅凝整,法度森严(《乙瑛碑》类,工整内敛,遒劲肃括,《曹全碑》类,灵动飘逸);奇古混朴,诡谲多变。 早期汉隶具有强烈生命感、整体性力量和气势。

中国书法历史随笔6

篆书刻石体系丘 秦篆的静态美,一方面扼杀了艺术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却也树立了文字书写规范(笔顺与字形),为中国书法美学特征之一的“线条的运动”典型基础。隶变丘 隶变是书法艺术自觉的前奏。隶变的贡献在于抽象运动线条的出现、开放的空间构筑,以及随之而来笔法的创新。隶书用抽象的线条跳出“随体诘屈”的空间构造,摆脱象形的束缚,打破小篆僵化之气,赋予后人个性化发挥的新特性。

    109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