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方面的文章

|小龙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一段走过来的。虽然生活有时候会不如意,但时间是最公平正义的使者,他一定会给你你想要的一切。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成长。为此小编为大家推荐了成长方面的文章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成长方面的文章篇一

  永辉是我以前的同事,不久前离职创业,开了一家主题餐厅。几天前,在朋友圈看到他发状态说新店生意火爆、忙到不行,我有一点惊讶。明明前一天,他还跟我念叨,说因为菜品不够有特色,地段也不是繁华闹市,生意有些冷清,估计这个月连保本都难了。

  “怎么你朋友圈发的,跟你和我说的不一样?”我微信他。

  永辉很快就回我了。他说,父母也是他的微信好友,不管生意如何难做,他都不希望父母担心。并且,他已经在着手改进菜单,希望很快会有起色。“报喜不报忧,是不是成长的一个信号?”永辉问我。

  我更惊讶了,在我的印象中,永辉一直成熟、干练、刚毅,做事风风火火,考虑起问题来又细致周到,为人不失谦和,因此人缘很好。这样的人,还需要成长吗?

  永辉这才告诉我他的故事。5年前那个春天,他28岁,因为投资失败,窘迫到几乎身无分文。不少人听说后都指指点点,说他压根儿不是做生意的料。不久后,婚姻也亮起了红灯。跟老婆办完离婚手续那天,永辉在梧桐树下的人行道上数了一下午的地砖。他想了想他的人生,16岁中考失利,19岁高考落榜,22岁和初恋女友分手,28岁投资失败,然后结束了这段原本以为会白头到老的婚姻……那么多不如意,让他怕极了挫败。于是,他决定逃了。把不满3岁的儿子扔给已经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自己逃到另一座城市,找了一份行政助理的工作,常常加班到夜里一两点才能回到简陋的租住屋。累,他不怕;苦,他也不怕。他惟独不敢做的是,面对。面对人生的狂风暴雨,面对生活的波诡云谲,面对不能拒绝的成长和不能推卸的责任。

  从年龄上说,二三十岁,已经不是可以让人任性的年纪,可永辉说,可能因为之前的不顺,性格中有自卑的阴影挥之不去。他的内心孤独而软弱,看问题很消极,依赖心理极重,似乎觉得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独立支撑一些事,所以遇到难题第一反应就是躲。

  躲到另一座城市做行政助理的那些日子,他每天都处在焦灼、低落和梦魇中。虽然白天忙得腰酸背疼,但晚上还是会失眠。他常常坐在窗边望着天,发一整晚呆,或者打一整晚游戏,感觉自己迷失了方向,像迷离的风,像天边胡乱飘摇的云。

  那一年他过生日,接到老爸的电话。老人说,我们不盼你赚多少钱,只希望你健康平安,成长为一个横刀立马的人。“横刀立马”四个字,让他泪流满面。他收拾行李,没过几天就回了家。

  回家之后的日子异常艰难,他一边要承担起做儿子的责任,照顾双亲;一边要扮演好父亲的角色,早起送孩子上幼儿园,降温了叮嘱孩子添衣;一边还要打好几份工,攒生活费;到晚上,还要自学大专课程。

  那段时间,他在街边发过广告单,被拒收、遭人冷眼是经常的事。他送过快递,不管外面多冷,骑个电动车就出门了。有一回,一个客户住得实在偏僻,他迷路了,等找到那户人家送完快递出来,发现下了好大的雨,还没有路灯。他小心翼翼地骑,最后还是连人带车摔进水洼里……

  永辉说,那段日子的艰难,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蜕变。要从一个习惯了依赖和逃避的人,变得能独立对自己负责并为家人遮风挡雨。那个过程很艰难,甚至充满疼痛,但你清楚地知道,总有一些困难的局面,需要你独自面对,不是你躲了,状况就会好起来。成长,终究是你无法拒绝的。

  成长方面的文章篇二

  “不懂就问”应该是上学时期老师最爱跟学生讲的一句话,这句话在走进职场以后同样适用。很多企业愿意要上手快的毕业生,一方面看重他自身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看重的就是沟通能力。

  在一家媒体工作的小A,专业基础不是最好的,在随后的采写稿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就不少。她常常在稿件中加入主观感受,这无疑与新闻的客观性要求相违背,因为她的想法与领导不一致却又想搞清楚“为什么不可以”,因此发生了很多的讨论机会。再比如,消息电头的不同写法,她也会去请教老师,有了选题思路更愿意跟其他老师分享,交流心得。

  小A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便是她喜欢打破砂锅、刨根问底,花很多的时间去搜查资料。尽管撰写稿子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内容,但她还是会通过书本、网络或者周围的朋友、同学去请教某个问题或知识点,时间长了,无形中拓宽了她审视问题的思路;遇上集体讨论问题,大家经常能够听到她一些独到、创新的见解,视野广阔不拘泥于现有格局。

  有时候一篇稿子很急,记者的“搜商”就变得极为重要,即在短时间内如何能够获取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小A的搜商很高,即使工作很多,她看上去也是一脸悠闲;即使是棘手的或从未触碰的选题,她也不会表现出忐忑,脸上永远是满满的自信。

  这也就是小A细腻的一面,她会把工作中发生的值得回味品读的精彩片段记录下来。在新闻报道中,捕捉细节来展现人物个性、事件主题思想,需要记者具备很好的观察力,同时在采访中引导被采访对象展现出他本来的“模样”或者遮盖在事件下的原貌,这样的文章才会好看好读。

  在工作中,谁敢于承担、敢于表现,谁就是赢家。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小A的勇敢、自信与细腻,让领导看到希望,每一次的被认可,又给下一次采访机会增加了筹码。这些机会是她的优秀工作成绩累积的结果,这就跟实习经历能够影响未来求职是一个道理。

  去年两会,小A被指派去采访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委员,从主动要求接机到联系采访时间,都被朱校长一一婉拒。在两会驻地,她和工作人员几番“较量”后拿到了朱校长的房间号码。唯恐直接叩门打扰到他,打电话过去她又一次被拒绝,但默默等待的小A没有放弃,她坐在朱校长的门口开始偷听,并继续想办法。看到来送报纸的客房服务员,她便拿出一张便签纸,写上:“朱校长,您就让我进去采访您吧!”然后署上她的名字,从客服手中抽出一份报纸贴上去,放到那沓报纸的最上面。

  可以想象,最后,她成功了,并且问了朱校长4个“最后一个问题”,长聊了29分钟。

  当梦想照进现实,为了到达理想的港湾,我们需要做的是好好审视自己,以及自己的工作环境,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懂得适时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看得见你的努力与进步。当然,人不是一剂药下去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也不是一件突发事件可以改变性格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地与自己斗,不断地给自己念“紧箍咒”。所谓“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垃圾,是泡沫,抑或是金子,就让时间作出最公允的评判。但前提是,你得先把内功修好,要揽瓷器活儿,还得先有金刚钻!

  成长方面的文章篇三

  我有一个朋友,上学的时候最喜欢远方的诗和田野,哪管生活有什么苟且。理想是做一名流浪诗人,背着包,随心所欲地出行,一路走走停停。

  有一次看到一篇小说,看完之后他很兴奋地推荐给我。然后我明白了为什么,一部关于诗歌爱情和理想的小说,不正是他所追求的吗?

  毕业七年,辗转四个城市,一边工作,一边追求他的理想。休假的时候,喜欢背包出行,喜欢与人闲谈。每次都住青年旅舍,因为这样才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前几天他给我发微信,问我有没有好的雪地靴卖家推荐给他,因为他答应了要给他老婆买礼物。瞧,多么可爱温暖又贴心的好老公啊!隔天早上就看他发的朋友圈,鸡蛋煎饼配豆浆。

  这简直就是居家旅行之必备好男人啊,怎么会是一个追求理想的流浪诗人呢?大四的时候,他就报名考注册会计师,后来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工作。作为朋友,他曾义正严辞地指责我没有上进心。年轻人应该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应该无所畏惧。

  曾经很坚定地告诉我,找女朋友一定要有感觉,一定要符合他心目中美女的标准。他的人生不想那么早被柴米油盐所束缚,他要去很多地方,还有很多风景没有看。他还要去远方流浪。当时我只能木纳地告诉他,追求好的没错,但是不能太理想主义了。

  当时我还没意识到别人再怎么说,没有亲身经历,都不可能切实地体会。我若是告诉他,平淡无奇的日子也有精彩纷呈的时刻,柴米油盐的繁琐也有高屋建瓴的大气,他必是不能理解的。

  不过,这一切,都不必太在意。

  小时候妈妈管得很严厉,每天回家必须要先做作业,看电视只能看六点档的动画片。晚上不能看电视,早早的就上床睡觉。以至于当年很火的港片霍元甲射雕英雄传啥的我都没看过。

  偶尔晚上会提心吊胆蹑手蹑脚地走到妈妈房间门口,想听听里面演什么,一声咳嗽之后就肝胆具裂地跑回房间蒙头便睡。以至于我长大后能自己支配时间以后对电视剧疯狂地着魔。寒假暑假周末从不放过,电视从早看到晚。高三的时候也依然对电视剧情有独钟。

  再说现在,我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最近看过的电视剧只有琅琊榜(由此可见琅琊榜的魅力之大),有时候闲下来想找部电视剧看看,以解童年之馋,可是我翻来翻去却发现没有兴趣。是的,我对那些曾经让我魂牵梦萦的电视剧一点兴趣都提不起了,不想看。

  想想那个时候的自己,虽然一边看,又一边忍不住内疚。我怎么可以这样对电视剧上瘾呢?这个时间我应该在学习啊!可是那个时候的自己,除了回答一句:臣妾做不到啊,别无他法。

  瞅瞅,我现在要是穿越到我小时候,对着电视机前的自己说总有一天你会连电视剧都不想看的,我的回答肯定是打死我也不相信我会放弃我深爱的电视剧!

  现在看到他的朋友圈关于亲人的家长里短,关于爱人的温暖生活,我想没什么可说的了。他现在经历的都是我以前要告诉他的。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一段走过来的。虽然生活有时候会不如意,但时间是最公平正义的使者,他一定会给你你想要的一切。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成长。

    1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