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杂文随笔集

|吴茜2

人性是可以一样的,舍小我得大我,从而有大手笔大格局大视野。用马克思现实主义文学指导川派文学评论,从而让川派文学评论更有味道,真正达到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从人民中来回归人民中去。优美散文尽在这里。

中国当代杂文随笔集1

关键词:川派,文学评论

说起四川就让人想到川菜,正是花椒和辣椒成就了川味独特的风味。川妹儿也是独具特色的川味,她们勤劳亦不失辣香(泼辣)。本人将川味的辣香引入文学评论来一次川派评论的辣香寻踪,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看着红艳艳的辣椒就让人产生丰收的幸福感,川妹好像红辣椒总能为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红楼梦》里面的凤辣子有川妹儿的脾性,为大家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有时间又太过尖酸刻薄。文学评论就需要王熙凤的辣,至于尖酸刻薄又太过了。而和事老又不利于剖析文学精髓的。王熙凤很难成为文学评论大师,因为她的辣缺乏一种和畅,真是过犹不及呀。王熙凤的辣我们乡间叫寡辣,并不带香,这样的辣不适合四川人打沾水,倒适合做豆瓣酱,要收获辣香神品的豆瓣酱就需要慢慢发酵。文学评论要的就是这种经过发酵以后的辣香。香是什么香呢?是薛宝钗的冷香,这冷香象征宝钗的博学多识通达人情世故,曹雪芹说:“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既文章。”文学评论家倘若不通达事理,又不识人情世故,又没有充分的人生阅历要做文学评论难矣。还要有林黛玉的暖香,林黛玉的暖香是智慧的、敏锐的,伶俐的,同时又是热情的,好像芙蓉叶上的露珠灵动而剔透。林黛玉对香莲的诗学的循循善诱,关键要有林黛玉的伶俐的嘴,好像薛宝钗说的“真是让人爱不是,恨不是。”搞文学评论能够让人爱不是恨不是就到了一个评论的高境界。婆子骂街虽俗,但是骂得可以醍醐灌顶何尝又不是一种美骂呢。倘若焦大骂主能够让主不畜牲,又何必去哭祠堂呢?文学评论家切莫搞哭祠堂之举,一定要保持辣香的评论,用辣香让人欲罢不能,好像陈琳骂曹操,骂得曹操神清气爽大有“霍去病”的效果。说老实话川派评论相对川菜的确不能让人产生和川菜望文生意的遐想。那么川派评论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怎样煮一锅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乃至金陵十二钗大观园文学的畅所欲言,百花齐放的川派评论麻辣烫,这是摆在我们当下的一个问题,川派的文学评论需要辣香,辣香就是要敢评真话,辣香就是要坚持以优秀的作品评论作品,以优秀的作品发现作品,以优秀的作品引导读者走进文学的殿堂,以优秀的文学评论为作家广开言路,以文学评论践行现实主义文学的意义。

中国当代杂文随笔集2

甜食是大众喜爱的味道,和事老也是受大众待见的。自古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利于病。曾经,文学评论家李建军针对陕西文坛,特别是贾平凹和陈忠实的作品,作了尖锐的批评,贾平凹先生和陈忠实先生都是当代文学的高峰,无论看主峰还是侧峰,还是站在山顶看山峰,山峰依然是山峰,高峰依然是高峰。言论很快产生了文坛评论的大地震,随之而来的是批评和反批评。李建军敢为天下先是需要莫大勇气的,他为文学评论的香辣开了一道玻璃窗,透明没有掩饰的批评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文学批评史,让人产生疑问文学需要批评家吗?面对文学评论我们何去何从?批评不一定要怪骂,但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是必须的,开得了口也是必须的,甩得开心理负担也是必须的。此乃文学评论的老生常态。评论有评有论方为评论,既然评论就少不了批评,鲁迅先生说:“我们需要批评家。”作家创作通常几易其稿含辛茹苦,对作品的爱护是自然而然的事,作家的护犊之心也情有可原。但是文学评论好像谏官是不能够有偏私的。我们都知道三友的重要性,然而现实中的直友很多时候都身处窘迫境地,面对直友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开胸怀,面对评论家的批评是不是更应该虚怀若谷呢。既然要评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苏东坡先生有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常我们站的文学视角不一样,视点的面也不一样,想法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欢迎大家从不同点和不同面推敲作品。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文学作品也是一样的。文学好像陶瓷,经过作家的创作,颜色定下来了,而窑变的魅力有待鉴赏者去发现。一篇文章,有恰到好处的评论对作品而言是可以起到润色的作用,文学评论是文学后劲的马车,作家成就了文学本身,作品和作家又促进了文学评论的发展。其实文学评论也是作家的伯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作家就是当局者,作家对作品的判断未必能达到理想的境地,有句话说得好老鼠拖秤砣自塞门路,自塞门路且不自知一门心思在拖上。哎,埋头苦干之余何不耐下性子听听评论家的意见。或许创作和评论是两门子事,但是文学要发展,文学要百花齐放,必须为评论家开言路,为读者开文学殿堂。而作家要经得起喜亦不回避其忧,然后有者改之,无则加勉。

文学评论立足于文学理论,立足于文学作品本身,要开得了腔,甩得开束缚,不跟风,实事求是。川派文艺评论要在文学评论界有重大突破,自然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眼光,要看得远看得透,言论要发人深省。蜻蜓点水式的点到为止是不够的。文艺视野决定文艺评论家的境界,文艺评论家对文艺的看法和想法的把握度决定评论家的深度。就文学而言现实主义文学经验决定评论家的高度。

川派评论史久矣,前有古人创作根基之盛,后有来者的继承和喜爱。前人走出了一条路,我们又怎么样接着走呢?

川派文艺评论需有浩然正气,川派评论应该好像婆辣的川妹子,川派评论的作品不是为了取悦作家读着爽快而存在。川派文学评论不能够绕开批评之路而让评论独存。要评论就要产生针砭之功,这样才配得上川派二字。现代许多评论家成了好好先生,除了互吹耳旁风,互吹出版会的确连女人的泼都没有了,更加不要说泼辣二字。

评论文学要深入文学作品,对所评作品要读熟读透,古人有言书读百遍下笔若有神,不多读何来神,无神何来纵横捭阖。无中生有的评论是一种很郁闷的东西如猪毛堵胸,慎哉,慎哉。

就评论家而言评好像秤,一个是语言文字的衡量,一个是物质重量的计量。既然叫评就需要秉持一种中正的态度,许多时候认质量,不认人很难,中国人太重人情。冲破文学评论的瓶颈人情本身就是一道障碍的墙。冲不破厚墙,翻不过高墙,无论对文学还是文艺评论都是空枉。自古从来没有那个文学评论者和评论派别是靠捧尿泡独树一帜的,而文学评论一不注意就容易钻入尿泡的空挡,以至于成了投其所好的好好先生,评者笑面而谈,被评者高兴忘乎所以。总体而言文学评论别为讨好任何人而评论,以至于成为文化的丑话,文学评论倘若拿不出来真知灼见靠敲锣打鼓是不可能被尊重的。

说起川派,叫川派的甚多,比如川派的中医、川派的商帮……以至于许多人叫自己的东西冠以地域之名叫之。但是川派评论由来久矣,枝繁叶茂非短日的发展,川派评论有自己深厚的文化沉淀。好像金庸笔下小说,小说里面立宗立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看家本领江湖也不可能尊重叫你一声大哥,文学评论亦如此。

如今开得了腔的精神更显难能可贵。如果是作家,我们已经不是小学生需要被鼓励着写作文,我们需要直视我们身边的作品。没有勇气再认识,就无所谓走出去,无论沾沾自喜,还是坐井观天对川派评论都于事无补。我们要找回川派应该有的味道,辣椒可以更辣,花椒可以更麻,殊不知辣椒在直达舌尖的时候,是可以催人泪下的。催人泪下的感觉厨师自然是深有体会。而川派评论的味道在直达大脑神经以前是不是也应该来一次激动人心感人泪下的激动呢,善意的批评是雪中送炭也是锦上添花,文学家的胸怀可以决定和坚定评论者的出路,做评论就不可能做到笑面佛甜蜜蜜招人喜欢。作家成就了高质量的文学,是优质的作品成就了文学评论者。文学要百花齐放,自然要听得进不同的评论,现代许多评论家成了好好先生,除了互吹耳旁风,的确连女人的泼都没有了,更加不要说泼辣二字。文学家放开胸怀吧!让我们的文学大坝能够承受文学评论之重,从而迎接新时代文学评论更多的波澜壮阔。

中国当代杂文随笔集3

人经事经人以后自然就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想法。于文学而言读了文学作品自然就有自己的感想,比如小说的人物形象怎么样?写读后感或者观后感其实就是简单的文艺评论,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为了文学评论奠定基础,不要把文学评论看得很神备,要积极的阅读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培养文学评论者就要让他们没有大的精神负担,从爱好开始,然后循序渐进,让创作没有精神负担,虽载重前行,心生欢喜。这样无论文学评论还是文学才后继有人,子子孙孙不穷匮也。但是文学评论也有它的原理和方法论,学习文学原理比如美学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学评论要去努力。四川文学评论应该来一次勇敢的评论,好像谏官一样,敢说话,敢于对作品动手术,但是出发点和意图一定是好的,就是要发现新的文学作品,让更多优秀文学作品被更多的人认识,并且能够潜移默化的为未来的作品当明灯。我们要向经典学习,脂砚斋批红楼梦是经典和评论双挖式评论的典范,值得川派评论家学习,大家在文稿上互相评论一下,日复一日必有成效。就读者而言开始认真读,然后是品,一直到鉴赏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对文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有时候只是有一定心得,有了心得就免不了写写读后感。读后感其实也是一种参与性的评论,这是文学评论家成长的必然经过。

中国当代杂文随笔集4

文学和文学评论乃双翼,谈川派评论就不得不谈川派文学。四川文学是文学大省。就历史文学而言不可否认文风自五四运动以后一直到八几年是一个文学黄金时期。此后文风有了一定的偏差,有的作家的文章让人有一种文章而非文学的感觉。面对这个偏差,无论是文学还是文学评论都有一种言不由衷的痛苦感,文学的繁荣正是文学评论的繁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谈文学评论不可能回避文学作品而谈之,谈文学又不可能不谈文风,对文学而言没有比文风更重要了,舍文风文评论无疑是海市蜃楼,文学评论要引导文学健康发展,评论正文风得正,文风正乃得文艺的惠风和畅。文学应该有自己的道路。文学应该慢下性子,慢下节奏看看平民大众的真实生活,他们需要什么?他们的心理和生活较以往发生了那些深刻的变化。深入生活和深入自然一样重要,深入生活不只是由一种生活生活到另外一种生活中去,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生活,周边的人周边的事不都是创造源泉。就农村问题说吧,一百年前的农村有一百年前农村的问题,一百年以后依然有一百年以后的农村问题,农村问题不只是贫富的问题,怎么样保持在一百年以后农村还是农村,不是城市的附属是一个农村又一百年的问题。周克芹先生笔下的农村问题自然和现在的农村问题大不一样。再往后的农民问题自然和现在的农民问题又不大一样。这些问题也是文学可以创作的素材。贫穷问题不只是农村问题,但是无论任何时期都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现在的向往更激烈了。但是各个时代的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无不是追着追着人就去了,没有知足常乐,就不可能心安,心不安就心海难填,心海难填就苦于奔命,一味的苦于奔命无疑会降低幸福感降低幸福质量。物质文明需要精神文明依托,人需要信仰和哲学来让人永生,文学相信永生,不知道文学评论相不相信?古往今来好和坏的矛盾(没有人特意的区分好坏又应该怎么样定义好坏呢)、高和低的矛盾(没有山何来谷)、贫和富(不做有钱的穷人,不做为富不仁的富人)。这些矛盾作家和评论家不能够回避而高枕无忧,先得有心去深入。

文章我们或许是从简单的读开始的,然后才是品,一直到鉴赏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或许很漫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东西都是开头难。

现在我们川派文学还真能够骄傲的说是文学大省。但是我们当下还找得到几位好像郭沫若,巴金,李劼人的大师,事实屈指可数。陕西文不可否认也是文学大省,必定有能够扛起陕鼎的巨人,然而人家也在反思。文学评论和文学批评不也需要这样子可贵的反思。我们要直视我们身边的作品。没有勇气再认识,就无所谓走出去,只能够沾沾自喜,坐井观天。我们要找回川味应该有的味道,辣椒可以更辣,花椒可以更麻,殊不知辣椒在直达舌尖的时候,是可以催人泪下的。催人泪下的感觉厨师自然是深有体会的。而川派评论的味道在直达大脑神经以前是不是也应该来一次催人泪下的感觉。

中国当代杂文随笔集5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求一方文化滋养一方独具特色的文人已经远远不够。大师都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博学方能成就大学问。四川文学源远流长,其土壤之肥之厚,势必孕育一批文学评论的有识之士。就四川文学大家而言古有三苏,近代有郭沫若、巴金、李劼人、周克芹……现有新秀应该更努力。如今我们再回头去鉴赏和评论他们的作品需要从长计议厚积薄发。

就空间看作品,空间可大可小,大可大到一个世界,小可以小到一个尘埃。地域就不一样,地域可以一小再小,小到一个民族,甚至小到一个县城,更甚者小到一家之言,一家之作。既然区域和空间无法比,重空间而求区域,在文学评论上是一种长远探索眼光。凉山有一部彝族史诗的长篇小说是马德清的《厚墙裂痕》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就我的感觉他的优点就是民族,缺点也是摆脱不了民族的束缚。就民族来说,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无可厚非,只是缺乏曹雪芹说的大丘壑,没有大丘壑哪有大胸怀大手笔的大观园。我们好像要学习道家的忘记,忘记不了自我就无法无所不包,比如看卡夫卡的作品我们有没有一直困扰绕在犹太人里面?我们看他小说看出他是个犹太人了吗?我们不只是看到了犹太人的生活,我们更看到了众生的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还有那些活动着的人的六欲。我们何尝知道他是犹太人,他何尝只是写犹太民族。倘若他把犹太人放在一个不可逾越的文章里面我们就走不出民族,卡夫卡毕竟就是卡夫卡,能够在民族里面活着,又能够走出种族,走进人的内心世界。又如爱尔兰人乔伊斯活在种族里面,又能走出爱尔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也超越了西方的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也成了世界文学史里面有目共睹的尤利西斯,《都柏林》属于爱尔兰的都柏林更属于世界的《都柏林》。如果我们完全忘记了民族的特色我们又容易陷入了一种缥缈举步维艰的境地,因为我们对本民族刻骨铭心,我们更关心我们民族的生活和未来。如果我们在里面无法自拔,其实我们也犯了一个文学视角毛病,在一个空间里不厌其烦的说一个空间的事。摆脱不了自己民族的束缚,开口闭口我们的民族。谁又不是民族人呢?那个民族就笨?那个民族又愚昧呢?中国就有五十六个民族,那世界上又有多少民族呢?民族是可以不一样的但是人性是可以一样的。文学相信民族更相信民族要放眼人性的现实主义,放眼人类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的现实主义世界。一个地域的文学的精粹有待于我们去挖掘,也是文学家赖以生存的土壤,但太注重区域文学和民族特色的文学难免恋母情结。舍不得,如何能得大境界大手笔呢?我并不是要否定民族的优秀,那是我们向上向远看时脚下站着的巨人。站在上面我们得到更多,也要舍得许多,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永远看不到巨人的脚板心一样,要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个视角。一本书写不清民族,更写不完民族,民族可以是不同的,但是人性再复杂都是可以雷同的。应该注意的是再值得骄傲的精品也难免有瑕疵,有的作家把民族不好的写得洋洋得意,抱着石头充洋芋,还有甚者护痈为宝石者,爱陋习而拒文明,贪旧习而拒新风,乃至于他的作品有了区域文学特色,失去了大作品需要的大境界大精神。马克思不说他是德国人也不说他是美国人,他说他是国际人,马克思是什么民族的人呢?属于犹太人还是属于共产主义民族?正因为他超越了一种大无私的精神,所以能够发现一个极具魅力的新世界共产主义,他无疑是共产主义民族的开辟者。佛陀忘记了自我发现了西方极乐世界,道家忘记了自我乃至于守柔得刚上善若水。无论文学评论,还是文学我们依然需要回顾民族超越民族植根人性放眼世界,文学家是灵魂的工程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有好的文学评论还得加强评论者和评论团队的文学修养,走进区域文学的同时也要亲名著,看得远的时候也切莫忘记我们脚下的巨人——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至于民族不好的部分就把它改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作家和评论家要在文风上积极支持文明,在人类灵魂工程上躬行文明。

征文一般都有征文范围限制,同时字数也有限量,就五千字而言之,五千字不多不少,比起短诗字可谓多,比起老子《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其言又甚少。老子五千言脍炙人口流芳千古,至今可谓经典古,古而不显老,老而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感觉。相比你我文字五千字能够流传否?白纸黑字,落纸有声,文字和文学是神圣的,文章既是文学呼?做文学岂不慎哉,做文学评论岂不更慎哉!

中国当代杂文随笔集相关文章:

2020杂文随笔优秀篇

最新杂文随笔

最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随笔心得大全3篇

2020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随笔感想感悟大全

建设幸福中国作文随笔大全

建设幸福中国作文随笔集锦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2020观后感随笔最新大全5篇

2020《大国战疫》读后感800字精选最新3篇

党员2020新冠疫情防控随笔心得最新3篇

朋友圈虐哭的文案随笔集锦

    2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