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易落尘2

  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新世纪教学。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这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强趣味性的学科。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一、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自觉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任务驱动,加深记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就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我在做“文字编辑”练习时,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习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学生对word2003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我还及时总结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和速度不够,不能盲打等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现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懂计算机的就是新一代的文盲。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不能满足于以前的会开关机、会打字的低要求,对课堂的教学要求已经是越来越高。怎样才是一堂使学生兴趣盎然,又能使学生收获颇丰的信息技术课呢?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客观理性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地面对今天,充分挖掘我们的教学潜力,使用科学的教学策略,点燃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焕发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机和活力,营造和谐而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真正让学生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能所用。

  一、以趣导课,展现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

  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这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强趣味性的学科。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自身的魅力,结合教材,以趣味性的导课形式,在课堂一开始就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并发现信息技术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极大的积极性来应对课堂的开始。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1、教师要深挖教材,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程内容、知识点及重难点,并且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能够挖掘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提到的问题及教材中潜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精心地设计好课堂任务,以任务来驱动教学。

  2、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整个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个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认识和实践的过程,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发展自身能力,提 高自我的信息素养。

  3、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采用有指导地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大胆放手,给学生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效率。

  4、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

  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已经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组织学生利用网上工具重构知识,创造性地学习。

  三、鼓励学生,欣赏学生,正确地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个性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而恰当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动向,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并将这一亮点扩大,实时地鼓励学生,真心地欣赏学生做出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也欣喜于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肯定特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特长和个性,对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表扬,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第三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日益更新发展的,所以针对它的教学则应该紧跟当今信息环境的发展。但当我看到四年级的教材的时候,我发现现在使用的教材是2001年的版本,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过于陈旧。例如现在的教材介绍的所有操作系统都是Windows98,文字处理软件是word97等等,很明显和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不符合。怎样合理的利用手中的教材实现同步的教学更新,怎样让生感兴趣于本册教材中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于是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的几种做法:

  一、不同系统环境下的对比讲授加深学生的理解

  现在经常使用的是2000和xp的系统,两者之间的差别较小,所以我会先让生对教室电脑中的2000系统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针对每课的教材内容和机房的98系统对比,通过对比总结的方法了解不同系统环境中的操作差异。如第三课文件和文件夹的查找,打开搜索文件夹窗口的步骤就不同,通过两种系统得对比操作,最后学生总结:“2000系统打开搜索文件夹窗口的方式十分的智能和便捷!”

  二、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习的兴

  学习兴趣的存在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长期的实践证明,学生在有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大脑皮层会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时,最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打字练习是学生在本学期需要继续加强的内容,于是每节上机课,我都会安排5-7分钟的打字练习时间。

  指法的练习很枯燥,而且上课时间短也很难出效果,如何让学生能够将指法持之以恒的练下去呢?学生个个好胜心强,喜欢彼此之间比个高低。抓住这一特点,我将一台台电脑两个同学组成一组,一人比赛,另外一人作裁判监督,看打的同学是否按照正确的指法。最后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的势头,以至于有同学想要和老师来比个高低。还有的为了下节课能够比前一次打字快速,于是回家练习,以求能够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表扬。

  三、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老师们对学生的批评和指责往往对多于表扬和鼓励,甚至将学生的缺点夸大。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学生也是如此。作为教师应该宽容学生的过失,学生才有可能改正过失,如果死死抓住学生的缺点不放,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在进行上机操作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由于出于好奇心,将电脑中的一 些程序乱改,如乱设置屏保密码,改变鼠标属性……我刚开始看到这些现象时很气愤,对于这些同学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可结果却并未好转。于是我采用了新的教育方法,有一天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将电脑非法开、关数次,当我看到时,心里的确很生气,可还是强压住了心中的怒火,换了一种说话的方法:“你的这种关机方法是不对的,你能将正确的关机方法演示给老师看一遍吗?”学生点点头,演示了一遍。然后我接着说:“你关的不是挺正确的吗!” 又将非法关对电脑的一些影响告诉他,最后对他说:“今天这件事,本来是要点名批评的,可老师看出了你有改正的决心,今天先原谅你,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把话说完,那位同学就把头低到桌子上,表现出很内疚的样子。

  四、用“请你再试一次”培养学生的思维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信息技术课上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培养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俗话说熟能生巧,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电脑程序是很严谨的,哪怕是一字之差也会影响到你的操作,这时候学生往往会问老师。处理这些问题时老师要学会对学生说“请你再试一次”。其实并不是老师不知道,也并不是不肯教。因为电脑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当学生由于某个问题操作不当时,电脑往往会出现提示,学生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只好跟着提示来解决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一次思维能力的锻炼,问题解决后学生还能体味一种成功的喜悦。

  并非像一些老师所说,副课教师缺乏一种成就感。其实在上课时只要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无论任教何学科,都能体会耕耘的喜悦。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大家交流。

  一)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如:在介绍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系统时,在学生不熟悉计算机的情况下,可预先示范给桌面改换图案、背景、改变图标下字体的大小、随意拖动任务栏、调整窗口的大小等等,让学生感知Windows系统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Windows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强,因此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诸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或改变桌面的背景,等等。若教师发现后,对这些学生加以批评,甚至处罚,学生就会由扫兴到无味,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有效的做法是:宁可自己的教学进度受影响,也要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告诫学生,一些随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置的。在教学中,应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二)比喻说明法:

  所谓比喻法就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来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听课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介绍文件名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人名,人名由姓氏和名字组成,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文件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了学生的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过程,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发现”。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发现”的内容,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发现”。在教师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的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的喜悦比单纯教师知识的传授印象要深刻的多,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四)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让学生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了相应的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学习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互动式合作学习:

  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1、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3、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课时,我在课下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有电子邮箱,并经常收、发邮件。在备课时,我把本课的知识点做成专题网站,在课上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新世纪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计算机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初中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教完第一章后,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初中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机器猫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我在给三年级的同学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总之,要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0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