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的教案

|新华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生活的内容和特点。本课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与必须履行的义务;阐述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当把握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和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本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政治权利义务是什么?怎样行使政治权利与义务?

学生分析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个知识点,学生初中就已经学过,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包含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两个概念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二者的区别。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这一框的教学可以使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能力,通过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知识,使学生明白作为公民应该怎样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怎样履行自己的政治性义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公民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履行的义务,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难点: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统一性原则。

教学方式

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和传统的教具。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案例,初步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

2.思考课文中的合作探究题。

【导入新课】

教学导言: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具体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回答)这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其中公民胡哪些政治权利,应履行哪些政治义务,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由此导入新课。

情景营造:大屏幕打出一组图片:公民投票选举,公民应征入伍,奥运健儿获金牌,面对国旗唱国歌;通过网上电子举1报信箱进行举报。让学生抢答,在这一组图片中,哪些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哪些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以此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结构】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师生互动】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课堂设问一:回忆初中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知识,能否举出哪些是政治方面的权利?

提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这是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作了明确的规定。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课堂设问二:依据我国有关宪法中的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思考没有选举资格的三种情况。

提示:①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②没有年满18周岁。③被剥夺政治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情境营造:演示我国大学生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游行示1威图片;中学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图片;李洪1志出版非法刊物、非法集会图片,感受公民的政治自由。

提示: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1威的自由。国家制定了相应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但自由是相对的,政治自由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只要不超出法律所约束的范围,就不受任何非法干预。

课堂设问三:你所知道的领导干部贪污和腐败的案件?

提示:近年来,全国各检察机关根据人民群众的揭发、举报,认真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课堂设问一:阅读P910页,了解我国公民有哪些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试举例分析。

提示: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即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社会组织。

课堂活动:你觉得公民要履行政治性义务,具体到中学生的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

(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课堂设问:古代有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如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提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表明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坚持权利与义:

观点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观点二: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你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由。(对学生的回答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总结)

提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生活中不存在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的现象,只享有权利,不想尽义务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行为也是不允许的,因此观点一是正确的。

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人民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民更自觉地尽自己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对立起来,简单地对等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这就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所以,观点二是错误的。

课堂设问:公民如何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提示:根据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情景营造:播放视频:李剑英为救百姓英勇献身的事迹。

课堂设问:针对李剑英的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李剑英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教学总结】

一、对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

国家赋予每个公民神圣的权利和庄严的义务,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二、合作探究

以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必须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为题,自制一张示意图。

提示:如: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权利政治自由

监督权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社会组织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示意图,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知识的掌握。

配套练习

单项选择:

1.以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理解,错误的是()

A.一切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B.一切公民都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C.一切公民在立法、执法和守法上一律平等

D.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答案:C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是因为()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②它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利益

③自由是相对的,要受到法律的制约④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自由和权利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教学后记

本课由于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多,所以在教学中,时间必须合理安排,详略得当。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图片和采用视频播放,让学生发表评价李剑英行为,学生积极参与,情感得到升华,受到学生欢迎。

高一政治的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的第一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题,主要内容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即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且对社会中的经济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从具体的经济现象中抽象出经济学相关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社会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经济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能力目标】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逐步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难点: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情境探究法、直观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前面第三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消费的知识,我们说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消费呢?(居民的收入、物价总体水平、性能、外观、质量等)那么什么因素决定了消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习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多媒体展示:电影发展史的图片(让学生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课堂)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使用的手机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答:生产出来的。

师总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通过劳动生产得来的。那么,第二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生产。大家看到,通过商品我们把生产与消费联系在一起,生产和消费还具有怎样更为密切的关系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接下来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环节1:

多媒体展示:书本P29页的漫画

问:封建帝王是最高统治者,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却没用过电话、手机。虽然在皇宫夜夜笙歌,但却无法看场电影或看个电视节目,也从来没有坐过汽车、乘过飞机。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的道理呢?

总结得出: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即生产决定消费。

那么,生产是怎样决定消费的呢?

然多媒体展示:电影变化的相关情况并设计探究题。通过问与答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者的关系。具体问题如下:

(1)师:设问:古代的人能看到电影吗?几十年前我们能看到3D的电影吗?为什么呢?

学生:略

老师总结: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所以没有电影、更没有生产可以播放电影的设备的能力,因此——生产决定消费

(2)师:以前人们看电影要亲自去电影院购买电影票,现在人们可以提前通过网络进行网上订购电影票,还可以在网上选座。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结合教材不难得出——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3)师:从几十年前的无声黑白电影,到后来的彩色有声电影,再发展到现在的到3D、4D甚至是5D电影,电影的发展变化史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学生:略

师:同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呈现方式更直观、立体,更注重人们观影的感受。——生产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

(4)师:随着“家庭影院”的生产,很多家庭都有了购买的欲望。另外,智能手机出现之后不断更新换代,提高性能与质量,人们都不断给自己的手机更新换代。你怎么认识这一现象?

学生:略

师:刚刚同学们的回答基本回答正确了,新产品的出现以及旧产品升级换代使其产品的特点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引起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求,因此——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区分:消费对象(消费什么)、消费方式(怎样消费)、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的怎样)、消费的动力(还想不想再消费)

教师总结得出: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人类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总之,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环节2

(过渡)思考:没有生产也就没有我们的消费,现在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没有消费,生产会怎么样呢?

(1)师:2014年10月10日凌晨国行iPhone6/6Plus在苹果在线官网正式开启预购,同时苹果授权的天猫旗舰店以及京东商城在线零售商也同时开启预订。根据《财富》杂志发布的报告显示,iPhone6/6Plus开启预订的6个小时内,包括国内三大运营商在内的预定量便超过了100万部。根据京东商城的数据显示,iPhone6/6Plus的第一波预订用户数已经超过了900万。说明了什么?

总结得出: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多媒体展示:必须使我们生产的每一台iPhone进入消费者的口袋,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乔布斯

师:乔布斯的这句话反映了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使消费者购买我们的商品呢?

(2)多媒体展示:消费者们反映iPhone4的500万像素太不给力,3,5英寸的屏幕太小,促使苹果公司给新一代iPhone装上了一颗800万像素的摄像头4,0英寸的屏幕等,发展到最新的一代iPhone6plus已经达到5.5英寸。

师:新一代iphone更新的驱动力是什么呢?其实新产品的升级对于苹果公司来说经费投入不小但是不经过升级换代产品就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新的消费要求,所以消费者的反应客观上促进了iphone的升级换代——消费对生产的调整与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多媒体展示:随着网购迅猛的发展,快递、仓储业务等也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举例:iPhone在全球市场的火热,“壳”文化产业第一个进入人们的视线,随着时间的发展,外壳的产业飞速蓬勃的发展着)

结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或多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调节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4)多媒体展示:图片:高等教育、学习充电、旅游休闲、运动健身

总结: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环节3:

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

问题设置:我们刚刚学习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那么是否产品以生产出来就进入消费领域了呢?承接着学生的回答我就会进行总结讲解: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过程,着重强调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三)巩固提高

通过习题练习进行巩固

(四)小结作业

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先由学生小结,教师再加以补充)

作业:思考题:了解了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之后,思考一下我国应如何做到发力发展生产力。

高一政治的教案篇3

1.了解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成正比。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会普遍降低;物价下跌,则购买力会普遍提高。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都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2.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

按产品类型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按交易方式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地加入。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人们的个性展示,有时是借助消费活动体现的。与众不同、展示个性,成为一些人的消费行为。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在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夸耀性心理。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价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操作是否简单,等等。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5.理解消费观念的变化。

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

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一政治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供求影响价格,同时价格也影响供求。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多变的原因,以及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各种经济现象。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

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教学难点;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设备:

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堂活动:阅读——讨论——比较——练习。

2、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参与经济活动,感受供求与价格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以及商品交换过程中如何实现等价交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神奇的货币,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上一节课内容。提问(学生答略)。这一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好了,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材料,然后思考几个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生产厂商,一时难以满足人们对彩电的需求,一台29英寸的彩电售价超过7000元,90年代后期,随着彩电生产规模的扩大,价格一降再降。29英寸彩电价格如今已跌破2000元。

问:为什么80年代彩电价格彩电价格昂贵,而90年代后期彩电价格狂跌了?

材料二:中秋节前几天,很多消费者买月饼送礼,而此时月饼供应量相对不足,导致供不应求,从而导致月饼价格上涨。中秋节后,月饼价格回落。

问:为什么中秋节前月饼价格上涨,而中秋节后月饼价格回落了?

材料三:南通市大润发超市经常搞促销活动,营业员不停地叫,大减价,大甩卖,今天是最后一天抓紧时间。此时很多消费者就去购买了。

问;为什么大润发搞商品促销活动,买的人就多了?

好,看完以上三个材料,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影响价格的因素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中13页的四个镜头。回答:什么因素影响了商品的价格?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镜头一:有时间,气候的因素;镜头二:季节(时间)镜头三:地域;镜头四:生产。

教师提问:请学生列举一些对价格产生影响的例子。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例子都很正确,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了?

现在让学生思考材料一、二、三,回答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很好。80年代国内生产厂家难以满足人们对彩电需求,形成供不应求,导致彩电价格上涨,90年代后期随着彩电生产规模扩大,形成供过于求,导致彩电价格下跌。中秋节前,买月饼人增多,形成供不应求,导致月饼价格上涨,节日后,买的人少了,形成供过于求,导致月饼价格下跌。大润发搞促销,买的人就多了。

总结: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跌。

当商品供小于求时,价格回上涨。

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价格降低时,会导致需求相应增多。

当商品价格上涨时,会导致需求相应减少。

高一政治的教案篇5

一、说教材

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消费及其类型》是高一经济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的第一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也就是怎样去交换,现在就进入本单元的最后一环,即怎样去消费,这既为下一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好铺垫,又为第二单元学习生产做准备,是“交换——消费——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从消费入手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新课程标准1。3的规定,其中包含的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以及消费的结构三个目都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和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特别是钱货两清消费,借贷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了解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感受,结合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框的重点是影响消费的因素(前两点最重要),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影响消费的因素才能找出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消费类型中的借贷消费

难点的依据:借贷消费对于中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比较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再谈谈我的教法

1、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进行教学。鉴于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对居民生活消费有比较多的生活经验,但也存在许多模糊认识,错误观点,所以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生活体验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

2、教材内容的处理及依据

本框题的教学三个目,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目需教师灵活处理的,课本讲了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是最主要因素,但归根到底都是由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由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而且有必要引导学生总结出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和方法,这两处都需求要教师归纳总结的。消费的类型这一目高考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判断某种消费行为属于哪一种消费类型,所以这一目只需用实例简单解释说明。消费结构这一目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本近几年的我国恩格尔走势图来把握恩格系数和消费结构变化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出其根本原因也在于经济的发展。

3、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让学生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举例法: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印证教材的观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接受。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4、教具的选择

鉴于我校新教学楼教学硬件的实际情况,我主要是进行利用黑板加粉笔的讲授式教学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记忆接受式的学习向理解领悟式的学习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本课的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的,只要通过教师创设情景,举例说明才能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相互间交流合作地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展示几组现代人的消费图片(或描绘机组现代人消费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现代多彩的消费,同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人们的消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讲授新课:(35分钟)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过去,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利用父母的工资单解释可支配收入)

(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大小有关。

我国总体消费水平不高,重要原因是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差距问题。

2、物价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3、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都会影响消费。(举例子:组装机和品牌机p21,学生买MP3)

4、经济的发展水平

辨析:提高收入必然会提高消费水平

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水平就越高。

⑵提高消费水平措施:①促进经济发展(根本途径)

②提高收入水平(主要途径)

③稳定物价

④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类型

¨¨¨老师的困惑:刚出来工作,没房子住,老师的爸妈说要我赚够钱才去买房子,而老师的弟建议我去借贷买房,老师的朋友就建议去租房子暂时住着,请同学们总结以下这几种消费方式?

三、消费结构

1、含义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注意是比重不是数量)

3、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的支出,特别是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P23图反映出什么经济学道理?

①农村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呈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改善,②同时,反映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③消费结构不断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4、板书设计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二、消费结构

1、含义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

3、消费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成才之路》的练习

(教师挑选典型的题目进行评讲)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高一政治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1、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楷体练习加以巩固)

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P3楷体插图与练习)

3、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含义: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教材P4“这里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什么?”

表现的是各种商品的价格。

同学们看P4的插图,思考一下,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仍是价值尺度职能吗?

2、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2)商品流通及其公式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同学们看P5的材料,回答: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及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重点要掌握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高一政治的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课第四框题的教学内容。监督权是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之一,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也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主要学习民主监督权利的具体内容,进行民主监督的渠道、意义,使学生正确行使监督权。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同时又为后面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做好必要的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较强,因此本课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在交流中获得新知、在思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树立正确参与民主监督,共同守望公共家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公民监督权的内容;明确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懂得公民要负责任的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能力目标

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归纳;对进行民主监督的行为能进行正确的分析,作出正确的选择;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民主监督的意义,珍惜自己享有的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加强法制观念,养成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方式、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意义

2、教学难点: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五、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高一政治的教案篇8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自己的比较、鉴别能力。

2.学着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二、重点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预习提纲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四基础知识梳理

(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阅读教材77页,思考民族自治区确立的法律和理论依据是什么?并分析探究与共享问题:1.你了解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吗?2.法律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哪些自治权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具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阅读教材77到78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1.含义: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1)自治层次:

民族自治地方的三个级别是

(2)自治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①含义

②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阅读教材第78页图表,看看自治机关有哪些自治权?并思考课本上所提出的探究题目

③其范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有: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阅读教材第79-80页内容,思考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里?

    15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