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情抒情散文随笔

|王佩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心情抒情散文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心情抒情散文随笔

最新心情抒情散文随笔篇1

故乡的六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正所谓“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就在本周,市里再一次举办了极具文学气息的原创诗文大赛,众多在校学生纷纷报名,一封封诗稿陆续邮寄到评审员手中,接下来让我们去一探究竟吧!

首先,先来了解一下比赛规则以及一些注意事项。比赛共分为六轮选拔,层层加码,名次越高,奖励自然而然的有所增加。诗文体裁不限,绝句、律诗、词曲,甚至是文言文皆可参赛,不过律诗有一个小要求,只能用平水韵且要严格按照律诗的规格来写,否则不予评分。不允许有错别字,不允许涉及敏感政治信息,不准出现真实姓名(可以包含古人姓名,如杜甫、文天祥等),不准抄袭古人诗句,最后,诗稿要自备一份,以防邮寄途中丢失。

接下来让我们去看看同学们的诗稿评选,因为保密性,所以我只能看那些已经被淘汰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位同学在他的文言文中写到中写到:“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我直接好家伙,这抄袭抄的孔子都得落泪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还有一位同学也是令我“钦佩”,他写到:“李白海量赛东坡,杜甫能中酒圣贤”,乍一看没什么问题,但学过语文的都知道东坡和杜甫都喝不了多少,况且他下一句有抄袭的嫌疑,“皇帝呼来不下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不是抄的《饮中八仙歌》吗?怪不得淘汰了,这还真是奇葩吖。然后,我又去现代诗版块去看了一下,映入眼帘的是一堆“猛虫”,一首诗中写道:“我在一片空白中生存,一次,两次,三次……”看着挺有诗意,但接下来,“最后我无了,我在心灵深处告诉自己,我将杀光所有”,这孩子全毁在最后一句,这暴力倾向有点重,希望下次改进。

接下来欣赏名家写的诗歌,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林徽因“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之大成,含蓄内敛,感情真挚,用老师的话说就是融情于诗。看来同学们要达到那种高度还需要不懈的努力啊!

生活不止人情冷暖,即使炎热的夏天,悲伤仍能穿透少年的后背,臆想的蓝天插满白云的翅膀,回荡的是清扬婉兮!

最新心情抒情散文随笔篇2

“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赞的就是您,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记忆中的您是那么气势磅礴,从冰川万丈的巴颜喀拉山起步,“一路上向南北两面,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有容乃大的胸怀使您浩浩荡荡,一泻千里,犹如一条金色巨龙,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您将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您的身边被青山绿水环绕,您的身躯被蓝天白云笼罩,您穿梭于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您宛转于怪石嶙峋的悬崖峭壁间。远闻,飞禽长吟;近听,鸟鸣嘤嘤;仰望天空,群鹰翱翔;鸟瞰浅水,群鱼畅游。多么优越的环境,多么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您美丽壮观,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多少诗人为你折腰为你颂歌。诗仙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首首慷慨激昂的颂歌,是您雄伟壮阔,一泻千里气魄的生动写照。华夏文明因您而璀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诗句里是您雄浑的景象;“长城长,黄河黄,黄河两岸是故乡”,歌声里您是我美丽的家乡;“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战斗中您是冲锋的号角。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您不仅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更用坚强的意志激励了一辈又一辈炎黄子孙。中华上下五千年,风霜雪雨,体现的是您伟大坚强的精神。从原始部落的荣威到悠世的灿烂文明再到近代百年的倍受外族侵略、欺凌,我们中华民族何时退缩过,何时放弃过?无伦是坦荡平原,还是重山叠岭,您都以雄健的精神,高昂的曲调,勇往直前,经受千锤百炼,英雄的中华儿女,在你身上学到了伟大坚强。

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近百年的屈辱,早已被英雄的中华儿女洗刷。而今,我们意气风发,重造属于中国人民的神话。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世博会的盛大召开、汶川地震抗险救灾、重建家园的卓越成效,无不彰显着伟大坚强的黄河精神。我坚信,在您的激励下,中华民族的未来会更辉煌!

啊,黄河!您永远是中华民族的根!您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魂!

最新心情抒情散文随笔篇3

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伟大摇篮,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进行文明创造的重要基地。黄河奔腾向前、百折不挠的气势,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精神的生动写照。

黄河流域,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一个地区。

我们的先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史记》到《资治通鉴》,许多不朽的辞章典籍,是在黄河地区诞生的,为中华文化增添了不朽的光采。黄河引出了无数的优美诗篇这些诗句千古流传,至今仍洋溢着强烈的艺术魅力。

然而,黄河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曾被称为“中国之忧患”。关于黄河洪水灾害,有许多,许多。从先秦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两千五百多年内,黄河下游共决溢一千五百多次,大的改道二十六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频繁的决口改道,给两岸群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七朝古都开封,历史上曾六次被黄河水淹没。《清明上河图》描绘的那个繁华的东京汴梁,如今就湮埋在九米黄土之下。一九三八年,蒋介石下令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人为水患,洪水波及四十四个县市,淹死八十九万人,一千二百五十多万人受灾,情景十分悲惨。

后来,通过黄河流域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治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古老的黄河焕发了新的生机。五十年岁岁安澜,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黄河水利、水电资源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全流域农田灌溉面积发展到一亿多亩,流域的工业农业不断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黄河干流建成了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黄土高原地区开展的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入黄泥沙。这些成就,是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的。这充分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中国人民就能够不断地创造出人间奇迹。

黄河啊,母亲。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艰苦奋斗,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为中华民族造福吧!

最新心情抒情散文随笔篇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孟郊对伟大母爱的赞美,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则说“母爱似海”,我的母亲也是如此!

一头乌黑靓丽的卷发,一双水灵灵的眼睛,还有经过风沙、岁月消磨的脸庞,这便是我的母亲。在我心中,她是那般伟大。

我的父亲是开大车的,长时间不回家,回来也是待一两天,所以家里的一切重担便扛在母亲一人肩上。她每天既要上班,又要照顾我和哥哥,只有周末我才能帮她分担一点。但每次母亲总是坚决地把我手中的扫把要去,让我专注学习,争取考一个好大学。

周末当母亲忙碌时,我就能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那是她随口哼的小曲。这一时间拖把仿佛变成一个伴奏者,让妈妈在“台上”大展光彩,而洗衣机便像观众一般在热烈鼓掌,每次听到这声音,我心中的烦恼就会逃之夭夭。这声音堪比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每一个音符都拨动着我的心弦,让人回味无穷。

母亲四十多岁了,每天都照顾家里家外,身为她的儿女,在旁边看着却无能为力,这使我十分的愧疚,仿佛一把锋利的刀子一点一点的刺进我的身体。这种恩情,我只有用一份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她。如果说我的母亲像什么,我会说母亲就像一头黄牛,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我们付出。母亲的手虽不如其他母亲白皙,但我认为这是世间最美的一双手,因为母亲靠它为我们撑起了温暖的港湾,让我们不再被寒冷、饥饿所困扰。母亲用自己的青春换取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如果可以,我愿用我的时光来换取母亲逝去的青春。

虽然劳作辛苦,但母亲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每遇到困难,母亲会选择一个人默默克服,让我明白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负重前行”的道理。

中国有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现在母亲替我负重前行,将来我为她尽忠尽孝,虽然她没有其他人那般光鲜的容姿,但她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最美丽的玫瑰花。她犹如星光那般明亮,指引着我前进,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感谢母亲!感谢她为我付出的一切;感谢母亲,感谢她为我负重前行;感谢母亲,感谢她生我,养我,培育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这是献给您的一首诗!

最新心情抒情散文随笔篇5

《红楼梦》第四十回,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留得残荷听雨声”,是诗人在深秋时对盛夏之美的祭奠,如此悼亡之情,让人明白美不可永存,令人心生无奈与悲痛。

当见证过一个事物从美得不可方物到消亡的过程后,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对其盛时的怀念、追思甚至祭奠。清净、通透如李笠翁,亦逃不脱“悼念美”的宿命。他将庭院中被淹死的两株树制成窗,再细细点缀上梅花的痕迹。他在《闲情偶寄》中说道:“余尚盼梅窗成精乎?独垂泪矣。”想来,那梅花在李笠翁心中亦是美得不可言喻的存在,所以他才让梅的灵魂以另一种形式得以永生。

义山残荷听雨,笠翁残梅造窗,不失为风雅美谈隽永无边。故,对美的祭奠,是崇高感性的体现,实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五十多年前,葬身于太平湖的老舍,正是以一种缄默的姿态,为一个不知美、不惜美、更不祭奠美的时代殉葬,那是非常态、非人情的现象,是大美消散后,只余下丑恶。

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了给人看。”读王开岭的《古典之殇》,能体会他对旧时风物之美的悼念,熠耀群飞的场景早已不复,陆羽倾慕的西江水早已干涸,他说他“承受不起这一份沉重的美的伤亡”,但他笔耕不辍,仿佛在用血挥就一部亡灵序曲。再看《霸王别姬》,现实如刀锋般将所有的情感之美一寸寸地割裂,令观者痛彻心扉。然而,这些“将美毁了”的作品为何能深入人心?也许是因为破碎的美比完整的美更为真实、更为深刻,正如同古往今来不少人从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下,变得落魄、狼狈,但从他们支离破碎的人生中,我们依然能窥见另一种美。因而,在祭奠美的过程中,我们善于缅怀,勤于思考,美的消亡让我们悲痛,也让我们享受“残酷”的境界。

当然,祭奠美并不代表着我们乐于接受美的消亡,诸如“汤显祖墓擅自被挖”一类的新闻本不该闯入大众的视线,多的应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观者落泪”这样的报道。此外,除却“葬花式”的祭奠,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去走古人走过的路,登黄鹤楼,寻张怀民,歌《满庭芳》,扛锄葬花,残荷听雨,湖心看雪。如此,我们也是美的灵魂摆渡人了。

    11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