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4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

|丽丽2

  《秋天的怀念》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追念母亲的经典作品之一。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感人故事。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读全文,概括全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

  2.品读文中一至六段中母子二人富有反差的人物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感受深沉、细腻、毫不张扬的母爱以及儿子由绝望到彷徨再到悔悟的心路历程。

  3.深读最后一段的画面反差,结合资料,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从而激励自己勇敢、坚强应对生活的挫折与挑战。

  一、导入

  我看到过对一个人这样的评价——“他把悲惨活成了诗歌,他被上帝按着不能站起,却用微笑救赎自己,也救赎别人!”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们就来走进他的《秋天的怀念》,共同经历一段救赎的历程。

  二、初读——感知反差

  1.朗读全文

  要求:自行放声朗读,读准字音,把握全文的情感基调。

  点拨:“憔悴”、“咱娘儿俩”、“好好儿”、“豌豆黄儿”的读音读法

  2.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文章记述了“我”双腿瘫痪后,“我”与母亲面对困难的不同表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小结:文章虽然在怀念母亲,但是所记述的这段往事中却表现了这对母子的很多强烈的反差。

  三、品读——反差的母子

  1.读对话反差——初步认识母子

  屏显:

  母:(小心翼翼地)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儿:(狠命捶打两条腿,声嘶力竭地喊)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抓“我”的手,哭着)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央求地)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儿:(随意地)什么时候?

  母:(喜出望外,坐下)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儿:(面无表情地,冷淡地)好吧,就明天。

  母:(高兴地,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儿:(大声地、烦躁地)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笑着,坐下,絮叨地)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1)学生演读。注意表情动作、节奏、语气。

  指导朗读,屏显:

  (2)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

  预设:母亲:卑微、慈爱、宽容、坚强;儿子:瘫痪、暴躁、绝望、冷漠

  小结:激情四射的青年,却被命运夺取了双腿,生命随之黯然,他固执、冷漠地屡次拒绝母亲看菊花的卑微请求,暴躁地宣泄自己的绝望,却无法打消母亲心中对自己执着热切的守护与关爱。

  2.读动作反差——深入母子内心

  屏显:

  (1)请读一读这些句子,任选一组,结合加点的动词与人物对话,想象母亲和儿子的心理活动。

  示例:

  第一组:

  儿——大雁可以在天空自由地飞翔,我只能禁锢在这可恶的轮椅上,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人生哪有美好可言?这歌儿、这声音是来嘲笑我吗?烦死了,别唱了!

  母——儿啊,想摔就尽情地摔吧!只要你的心里能舒服些!我可怜的儿,老天为什么这么对我的孩子,他还这样年轻!所有的不幸和痛苦都让我一个人承受吧......屋里没声儿了,儿子,可别干傻事儿......

  第二组:

  儿——我成了这般模样,还看什么花?我哪里有看花的资格?被人推着去?这该死的腿毁了我的一生!与其这么屈辱地活,不如一死!

  母——儿,我最怕你这样!妈不允许你这么说、不允许你这么糟践自己!坚强起来!活着,你要活着,我也要活着,我们还要好好儿活!

  第三组:

  儿——叶子落了,它在这树上辛苦熬过了春、夏,最后还不是变黄、陨落?到底为什么活着?

  母——别看了!看这些,只会让你更难受!儿啊,去看看花儿吧,看看活着有多好!

  (2)想想怎么读能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代表范读。

  朗读指导:重读加点的字词。

  小结:真是一对悲情母子!伟大的母亲——她包容隐忍了儿子的所有不良情绪,却竭尽全力阻止儿子对自己生命的轻贱;她敏感呵护儿子脆弱的生存信念,却独自坚强承受命运对自己的戏弄。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儿子的暴怒无常。是啊,“我太年轻了,被自己不幸的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我与地坛》)

  3、读情感反差——感受母子情深

  模仿“朗读者”,深情朗读文章4——6段,讲述儿子见到弥留之际母亲的故事。

  要求:低沉地朗读与讲述

  示例: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白色的病床把她衬得越发苍白,嘴角残留的血迹红得刺我的眼。我握起她的手,用力攥紧,用这种方式告诉她:我来了。她的呼吸越发急促起来,嘴唇费力地动了动,喉咙里发出怪异的“啊”,用着她一如既往央求的眼神死死盯着我。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是一个世纪,那眼神渐渐涣散了。我知道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从此,在我暴怒无常的时候,再也没有人悄悄地出去、悄悄地进来;当我喊着“活着有什么劲”时,再也没有人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告诉我“好好活儿,好好活儿......”;当落叶飘零时,再也没有人挡住我看它们落下的视线;当来年菊花盛放时,再也没有人央求着推着我看看菊花......我苦难一生的母亲,到死都要忍受我这个不孝的儿子对她的折磨!我多想放声大哭,让泪水肆意横流,可最终我闭紧了嘴,震颤着把泪留在眼眶里。因为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点拨朗读,屏显:

  小结:母亲的唐突离世,让我们措手不及,也令我们对她肃然起敬!原来,她一直在经历比“我”还要大的不幸和苦难!她不留痕迹地孤独扛起所有的不幸,却用柔弱的肩膀与博大的心胸承载“我”所有的痛苦。作为儿子,“我”却要直等到母亲生命耗尽才意识到这些。这是怎样的愧悔与悲恸啊!正如作者在他著名的散文《我与地坛》中所写:“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四、悟读——反差的画面

  读最后一段,思考:

  1、如果把这一段的画面定格,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为什么它与前文的画面形成了那样大的反差?

  明确:这是一幅美好而又温馨的画面——有相亲相爱的兄妹,有明丽蓬勃的菊花。母亲应对不幸命运的坚忍、伟大的母爱,让“我”走出了曾经的阴霾。

  2、结合资料,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

  阅读资料,小组讨论。

  投影: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经历过插队等一系列动荡,在风华正茂的21岁却忽然因病致瘫,从此在轮椅上一坐就是30多年。

  1998年疾病再次袭来,他几乎失去肾脏。从此,史铁生不得不依靠透析维持生命,其间,史铁生甚至每天只能写几行字。“作透析就像是去上班,有时候也会烦,但我想医生护士天天都要上班,我一周只上三天比他们好多了,就当我是和医生们一起上班啦。”史铁生却笑着说。而这样的透析折磨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刻。

  主要作品:

  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

  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有关庙的回忆》、《秋天的怀念》、《姻缘》等

  文论:《理想的当代文学批评答自己问(上)、(下)》、《写作四谈》等

  摘自《史铁生:爱是人类惟一的救赎》

  明确:“好好儿活”是母亲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活下去;“好好儿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缺憾的生命也可以活出精彩;“好好儿活”是史铁生应对生活不幸的豁达,笑着用文字去书写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2、根据提示,齐读本段。

  屏显:

  小结:史铁生曾经这么说: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他就是这么顽强地弹好了自己的这个被“拉紧”的人生。他用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或许你会遭遇生活无情的对待,但是总还是有爱陪伴着你,那你就要笑着活下去。

  五、布置作业

  文中作者和母亲充满反差的画面,时不时地也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呈现。这些“反差”的画面交织了冲突、误解......最终总能织成五光十色的爱的画卷。请模仿文中“反差”的写法,写写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爱的故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自责。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在写作上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乐曲Palace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史铁生。(出示照片)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

  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幻灯片出示)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教师预设】愧疚、自责、思念、怀念

  为什么作者对母亲有这么复杂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二、整体感知,重点把握母子之间的情感

  1、(幻灯片上出示)“怀念的秋天”,意在让学生比较这两个题目。

  【教师预设】“怀念的秋天”,重在“秋天”,会让人联想到某种景、人、事。而“秋天的怀念”重在“怀念”,是一种情感。

  2、朗读课文,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你感受到哪些情感?(幻灯片出示)

  【教师预设】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心疼,儿子对母亲的怀念、愧疚

  三、品读语句,体会母爱

  1、品读母爱,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用批注法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幻灯片出示)

  ①学生找到有关描写母亲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在“重读、语速、语调、语气”等方面重点引导。

  ②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写出一份感人的母爱。

  ③分角色朗读第二小节的对话,从对话中体会到母亲的用心良苦和我当时对母亲不理解,不耐烦。

  ④最后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预设】含义深刻的句子主要有:

  (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5)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

  四、课外延伸,读懂儿子的忏悔、怀念

  1、在品读母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好好活”是什么意思,我懂得了什么。

  2、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好好活”。

  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他人生的烂漫之花,我们就来读他在《病隙碎笔》中的这段话,看看他对“好好活”的理解到了怎样的一种境界。

  (幻灯片出示)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3、再次感受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越是懂得该怎样好好活,他就越是愧疚和自责啊!他是多么希望母亲能知道他已经趟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啊。越是懂得该怎样好好活,他就越是深深的怀念啊。

  ①教师配乐朗诵

  (幻灯片出示)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

  这个梦一直伴随了我很多年,我只好在梦里念着她,在文字中写着她,在一个又一个的秋天里,让妹妹陪着我,到北海去看菊花,----看她。

  ②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份感人的母爱。我们能感受到这些,得归功于作者的妙笔,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以后,对于写作,你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启发呢?

  学生自由回答,(幻灯片显示)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以情感人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刻画人物时,用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描写方法

  借景物烘托人物,抒发感情

  六、布置作业:

  ⑴课外阅读史铁生的著作

  ⑵选做一题:①用你的特长,为父母做一件事:(如果你擅长写作,请你写封感恩信给你的父母;如果你擅长画画,请为你的父母画一幅肖像画……)

  ②和你的父母或同学合作,出一期以“爱”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秋天 的 怀 念

  语言 关爱 心疼 重读

  动作 母亲 我 语速

  神态 愧疚 怀念 语调

  景物 语气

  教学反思:

  整堂课下来,品读母爱时,学生能找到有关描写母亲的句子,我在“重读、语速、语调、语气”等方面引导后,学生也能够读出感情。分角色朗读时,两个女孩子能够读出母亲的用心良苦和我当时对母亲不理解,不耐烦。但是在“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写出一份感人的母爱”时,课堂气氛没有调动起来,学生回答很不积极,搞的我很被动,站起来的学生有种被迫回答的感觉,不活跃。我本来预设的是,城区的孩子基础应该不错,这一内容可以踊跃回答,当气氛沉闷时,我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本来应该是一节课的亮点变成了“赶鸭子上架”。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弱点,就是太过平静,不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要好好重视,想办法改善。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细节描写的品悟中感受含蓄细腻感人的情感

  2.专注投入沉静地阅读品悟的品质,在思和声的综合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3. 感受坚韧伟大的母爱,增长爱生命、健康成长的智慧。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史铁生资料引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下面的内容

  A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B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 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C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2说这些话的人是谁?你能因文识人吗?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他的主要作品参看课下注释以。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3了解了史铁生,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他这一生所经历的苦痛和折磨呢,那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史铁生的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

  二、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一)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音形:鲜血 诀别

  (二).问题思考

  1文章为什么要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呢?

  这是初问,学生如果能够感知到这是发生在秋天的事情,是表达的对秋天的怀念,也是对那个秋天里的母亲的怀念。

  2.如果让你从文中找一句话作为这篇文章的题记,你会用哪一句话呢?

  “好好活”,这是文章的题眼

  (三)看着“好好活”,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两个问题,

  1.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我不好好活,用波浪线画出来。

  2.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母亲让我好好活,用横线画出来。

  三、言语揣摩品悟,在细节中感受动人的力量。

  1.示范引领。教师引领学生在比较分析法中析品悟

  第一组

  我不好好活:

  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4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

  解析:暴怒无常的儿子正经历着生与死的纠结,失去双腿等于了生命的残缺,等于失去了自由,所有有生命的有活力的美的东西都变成了对他的刺激和煎熬,北归的雁阵在天空中的自由飞翔,李谷一甜美的歌声都会反照他的残缺和病痛,激起他死的念头,突然,猛地,这次词语正是他极度毁灭崩溃的表现 。(原创解析)

  面对不想好好活的儿子,母亲是怎样做的呢?

  母亲让我好好活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B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解析:面对处于崩溃边缘的儿子,母亲没有马上劝说、安慰、制止我,而是“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悄悄”和“偷偷地”细节,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儿子的暴怒,同时又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己,所以还要“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躲出去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儿子,“悄悄”和“偷偷地”无声动作背后,是她疼痛不已的揪心;下文写她又“悄悄地进来时”,“眼边红红的”细节,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出自教参)

  2.归纳小结。通过这一比对品悟,你有什么体会?

  小结重点一指向语文知识的梳理,人物描写细节描写。

  指向二,是母亲所受的煎熬与儿子紧密相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的幸福都与N个人的幸福相关。

  3.通过重音和停连,试着读出细节背后的情感。注意要符合作者含蓄内敛的风格,用丰富细腻的语气读出深沉炽烈的情感。

  四、模仿。根绝任务单完成下节课的预习

好好活

   

相关语句

   

细节品悟

 

   

我不好好活

   

母亲让我好好活

   

母亲不能好好活

   

我和妹妹好好活

   

  第二课时

  一、根据任务单进行小组展示,揣摩细节中的情感。

  1个人或者小组合作朗读相关语段(5分)

  2细节品悟。说出人物描写手法,并能有自己恰当的品悟(5分)

  比对举例:

  我不好好活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想让我好好活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不能好好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我和妹妹好好活(景物描写中的含义)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二、体会"好好活"的含义

  1你觉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里包含了哪些内容?

  2再次思考题目还有哪些含义

  3你觉得,怎样才是好好活?

  4学习完这篇文章,你能说一说通过某个细节,你想到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你的亲人为你所做的事情吗?

  三、作业

  1.完成以“好好活”为话题的鉴赏卡片

  包含四个方面

  一处原文细节鉴赏,一处史铁生作品摘抄,一处对“好好活”的个人理解,一处人物描写知识点归纳。

  2.拓展阅读

  《合欢树》《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在秋天的故事里,获得生命的启迪;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在怀念的情意里,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

  一、导入新课(出示作者照片)简介作者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怀念的秋天)同学们,读“怀念的秋天”,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山上落叶、枫叶等景色。——景)那么,读“秋天的怀念”,又有什么不同?(将课题字的位置调换) ( “秋天的怀念”是一种情感。——情)是呀,将秋天的人、事、景沉淀成一种情感,那就是——“怀念”(下划标线)。

  2、带着这样的体会,我们来读读整篇文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师板书生字:瘫痪 憔悴 生读 问:读到这两个词,你又想到了谁呢?(板书:儿子 母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词,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形声字:瘫痪跟病有关,憔悴跟心情有关)“瘫痪”是说文中的我病在腿上,而“憔悴”是说母亲急在心上、疼在心上!

  四、细读体会,探讨母爱的内涵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暴躁无常)我的“暴躁无常”都体现在哪里?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言外之意是不想活了)

  从这些文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史铁生很绝望)(品读体会)(适时板书“砸、摔、捶”)

  2、当史铁生的母亲看到儿子这个模样,心情怎么样呢?(很难过,恨不得瘫痪的是自己,希望儿子能够坚强地活下来……)可是,史铁生的母亲自己当时是怎么一种情况?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吐:tǔ 可以控制 tù 不可控制 说明病情已经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史铁生的母亲得的是肝癌,得这个病的患者的肝会越来越硬,体重越来越轻,尿根本排不出去,肚子鼓得越来越大,还会经常吐血,疼痛难忍。而且这样的病不到三个月就会死去。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通过品读,感受母亲病情的严重。)

  3、作为这样一位母亲,她知道自己要死了,但是,她有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告诉儿子?(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她不想让儿子为 她担心,不想增加儿子的心理负担)她有没有像她的儿子那样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没有)她有没有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猛 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没有)她有没有狠命地捶打着自己,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没有)看到我在“砸”、在“摔”、在“捶”,她又是怎么 做的呢?

  (1)“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史铁生把东西砸碎,母亲为什么不制止,反而躲出去,任凭悄悄地儿子摔砸?(儿子的腿瘫痪了,他需要宣泄)(适时板书“躲”)透过这个躲字,你看出了什么?(母亲对儿子的理解、爱)(学生品读)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板书“扑”“抓”)母亲扑过来,这个“扑”字说明了什么?(母亲心急、担心,怕儿子不想活)抓住我的手,母亲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我的生命)

  “忍住哭声”,母亲忍住的仅仅是哭声吗?(自身疾病的痛苦,儿子瘫痪对她的打击,儿子的抱怨)这样的忍,是为了谁?(儿子—史铁生)(品读,体会母亲此刻的心情)

  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A: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着呢。

  B: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压倒,要笑看人生。

  C: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好好儿活。

  (生品读,体会“好好儿活”的深刻含义)

  4、同学们,在我们的课文中有一段对话,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并提出朗读要求): ①不同的句式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②要注意说话的语调和感情。

  (1)文中这是母亲第几次要带儿子去看菊花?(第二次),那第一次儿子是什么反应?(“不,我不去!”),而这一次,儿子什么反应?母亲呢?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抓关键词句,感受母亲高兴的心情,体会母爱的热烈)

  (2)“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史铁生看到落叶,会想到什么?(会想到自己就像那片片落叶随风飘落,会想到自己的生命像落叶那样短暂,会想到自己就像那落叶,再没有生机与活力了。)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为什么?(适时板书“挡“)

  A:因为落叶飘零,他儿子原来心里就很悲伤,看了落叶飘零就更悲伤。

  B:一片树叶落下来,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

  C: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声梧叶一声秋”,即使是平常人,也会伤感的,更何况是瘫痪了的史铁生,当他看到“无边落叶萧萧下”的情景,一定会刺激他的,会让他想到自己短暂的生命。母亲不想让他看到这样的景象,就挡在窗前。

  央求:可怜巴巴地有求于别人时的样子!

  母亲为什么要一再地央求我来看菊花?

  A:菊花象征顽强的生命力,生活的希望

  B:母亲想让我出去散散心,别老是闷在家里,希望我像菊花一样坚强。

  是呀,别的花都在春天开放,而菊花却开在万物凋零的秋天,说明菊花生命力很顽强,母亲希望我看到菊花,从中得到鼓励,因为她要帮助我树立生活的信心。这是一个怎么的母亲呀?——用心良苦

  (品读,感受母亲的用心良苦,体会母亲深深的爱)

  (3)母亲的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哪些举动中?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跑、踩“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足字旁)你还能说出这样的字吗?(跳、踢等)

  可是现在,这样的动作儿子都不能做了,这样的字眼,也成了母亲最忌讳的了,这得多小心,多谨慎哪!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两处出现了“悄悄地”这个词,我们把它找出来。(指名反馈)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

  如果去掉“悄悄地”,再读这三句话,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生对比读,谈感受,体会母亲的细心、耐心、关心、小心翼翼)

  其实,母爱不是豪言壮语,而是一个行动,一句话,一个神色。概括地讲,母爱就是一堆细节,一堆不起眼的细节。

  五、回归课题,探讨爱母的怀念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两次提到母亲出去了,对比一下,这一次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呢?

  →这一次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是什么意思?过世了,去世了。)

  这篇文章,是史铁生在母亲去世七年后写下的,你们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10个字的呢?(愧疚、悔恨、怀念、七年的悲痛……)(反复品读)。

  母亲就这样离去了,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引读)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引导学生将母亲的话补充完整)

  这就是母亲哪,临终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一双儿女,她就是带着这样的牵挂离开的。课文中的一对儿女读懂了母亲的话。你们看,在史铁生的面前,是一个何等绚丽的秋天——“又是秋天……”引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同学们,在史铁生的眼中,菊花是这样的淡雅、高洁、热烈、深沉,就像母亲的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与第一自然段中的见什么烦什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个秋天里,母亲那令人心酸的一扑、一抓,那无限深情的一躲,都已经不在了,(边说边擦“扑、抓”),课文学到这,老师想问大家,母亲给你的印象仅仅是“憔悴”吗?(不是)老师要擦掉这个词(边说边擦“憔悴”)你还能换上什么?(生答:伟大、无私、坚强、慈爱等)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已经不在了,(边说边擦“母亲”)留给史铁生的,只有那深深地——怀念。(回归课题)

  我们再来看史铁生:他还会狠命地捶打着自己的腿诅咒命运吗?(不会)

  他还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吗?(不会)

  他还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吗?(不会)

  (边说边适时擦去“砸、摔、捶”)

  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史铁生?(乐观、坚强、向上……)

  是呀,我们看到的再也不是因双腿瘫痪而悲观绝望的史铁生。真的,史铁生变了,在母爱的呵护下,在自己的努力下,他成为了一位著名作家,他的作品被好多翻译 家翻译成外国的文字在世界发行,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在用笔代替双腿书写着“好好儿活”的含义。而越是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 就越怀念他的母亲,作者在很多文章中都写到了母亲。例如:《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这里试摘一段——

  师读:

  “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到地坛去,心里是 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 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49岁呀!才49岁,母亲就离开而去。”

  同学们,如果真的有在天之灵,我想史铁生的母亲看到他儿子的今天,也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一起来齐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答 “深深母爱” 和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板书)

  六、拓展深化,学会感恩

  同学们,其实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读着史铁生对母爱的诠释,相信同学们对爱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下面,让我们静静地回忆父母为我们做过的点点滴滴吧!(学生在《烛光里的妈妈》背景音乐中静静回忆)谁想说?(学生畅所欲言)

  是呀,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却从未要求我们回报过,我想,我们应该学会去爱我们的父母,学会感恩。在今天的课堂快要结束时,让我们共同唱响一首《感恩的心》,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恩之情——(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师生同唱或做手语舞)

  七、布置作业

  写一个妈妈爱你的动作神态描写。


    18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