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篇精选-最新济南的冬天教案

|丽丽2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重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与背景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链接:相关知识

  [北京娱乐信报2003年6月23日] (十大文化偶像出炉) 时间:6月6日—6月20日 参加人数:14万多人 一直以来争议很大的“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于6月20日正式揭晓,十大获选偶像名单出炉,老舍以25220票位居第五。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说的是,如果老舍不是自投太平湖自尽,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将授予他。作为一名满族作家,老舍狂热地迷恋单弦、大鼓这些俗文化,他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话剧《茶馆》更是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

  三、字词处理

  1.生字辨识

  济(jǐ)南 奇迹(jì) 伦敦(dūn) 暖和(huò) 看(kān)护 水藻(zǎo) 贮(zhù)蓄

  2.重点词语注释

  [温晴] 温和晴朗。水墨画] 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画的画。 [贮蓄] 存放、储藏。

  3.同义词辨析

  宽敞:宽阔,宽大。本课例句:“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

  宽阔:宽广空旷。查预习: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2)用了什么写法?

  参考: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突出“温晴”,为下文铺垫。: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课堂练习,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2.巩固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二、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写什么?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鸟瞰全城,写阳光下济南的全景。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以上两段写小雪后的山色,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图。第三段是近看,第四段是远望。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清澈透明。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写济南的水色。。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三、问题探讨

  1.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

  (1)《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句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胜人一筹。

  (2)《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2.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试分析本文如何运用此法写出济南冬天暖和舒适的特点。

  本文开篇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突出“暖和安适”,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气、美景衬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衬出暖和舒适的气氛。

  3.本文与朱自清的《春》都是写景散文中的精品,试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①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③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

  4.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甲生: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乙生:“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济南的雪后山景,想象一位秀美、娇小的姑娘穿上花衣的情态,喜爱之情不言而明。

  丁生:“古老的济南……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师评: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再补充一点:“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是一块晶莹绚烂、玲珑剔透的水晶,是人间的瑰宝。

  5.本文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温晴”(对比)

  鸟瞰全城 济南全景

  济南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

  济南的水:城外远山 卧雪眠房(紧扣“暖”字)

  岸边垂柳 绿萍水藻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作业

  1、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2.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3.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品味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作者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品味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中国的北方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晴吧。(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朗读文本,学习生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景物特点。然后试着想一想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

  (三)深入研读

  1.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明确:【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绿、清、亮。

  2.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用了哪些优美的语句?这些语句又有什么特点呢?(全班交流)

  明确: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3.从这些语言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写法属于情景交融。

  (四)拓展延伸

  1.提问:学完本文,大家觉得以后再描写景物时,怎样才能写得更好?(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观察细致,注意细节,写作时多用修辞等。

  2.大家有没有喜欢的季节或景物?请运用本文的技巧把他们描绘出来。

  (学生表达交流,练习写作,展示分享)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小结。

  1.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2.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3.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作业:记录下今天的收获,可以采用诗歌、文字配画等形式。

  四、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一、文本分析:

  这篇文章的真正魅力在于老舍始终是带着深情来写济南的。在他的笔下,济南的山水老城都成了让人爱怜、惹人呵护的孩子,所以他以“温晴”一词作为济南最典型的特征。可以借助这个词语,帮助学生把全文的内容梳理清楚——“温晴”,“晴”的含义比较单一,“温”字就可以引发许多联想。在小山包裹下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睡着”,带给人“温暖”的感受;小雪覆盖下的小山,矮松如同“日本看护妇”,小山“秀气”,又显得十分“温柔”;城外的小山,卧着村庄,卧着雪,又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而从水面到天空,“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只有“晴朗”的济南才会有这样的水与天。温晴一词,说明了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同时,为了体现这份温晴,作者又把不同的情感注入了济南的山与水中。在写城外的小山时,突出了“暖和安适”,而这份安适与包裹在山中的济南人内心的安心对应。写落了小雪的山,每一个比喻都围绕着“秀气”展开。接下来他就转换视角,将宽敞的济南城郊浓缩成一幅“小水墨画”,又以一个“卧”字显得安闲,这也与小山包裹中济南城的样子相对应。于是,身处济南城中,无论是在城内城外,都少不了那份安适。最后,作者将清亮的水与明朗的天空融在了一起,包裹住了整个济南城。前面的一切都在这块“空灵的蓝水晶”中,小小的图案又让人玩赏不已。从“济南的冬天”到“冬天的济南”,作者将重心落在了这座老城上,不露痕迹地表达了自己对它的情有独衷。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每段描写中心的基础上,赏析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特点的。

  教学本文时,朗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应当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启发他们设计好停连。同时,老舍的《济南的秋天》,在取材与描写上与本文有许多相关之处,可以与之进行比较阅读。

  二、教学目标:

  1、通读文本,把握文章中济南冬天的特征。

  2、赏析描写,体会作者赋予济南冬天的情感。

  3、比较阅读,感受作者描写济南冬天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学生通读全文,整理出与文章有关的问题,并熟读《四季的我》中《济南的秋天》一文。

  四、教学设计:

  1、导入:

  简介作者(强调老舍先生曾在济南大学任教多年,他也是中国当代作家中仅有的解放后的成就高于解放前的人,并且已经被瑞典文学院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只是因为他在66年不幸去世才未能得奖)

  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生机勃勃、绚烂多姿的春天后,我再走入另一位名家笔下的另一个季节——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

  2、整体把握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回答学生提问时引导他们思考文中描写济南的冬天,主要扣住了什么特征来写,从哪些方面来写,由此把握全文的结构)

  提示:

  ⑴温晴,作者是将之与热带的日光比较的,“响亮”一词,突出的仅仅是声音吗?(突出了“亮”),相比较而言济南冬天的日光有什么特点?(温和)。这是温晴的一层含义,大家还可以从中想出哪些含义呢?(温暖、温柔、温馨)

  ⑵矮松可以比喻成刚强的战士,但作者为什么要将之比作日本看护妇呢?护士应当带给病人什么样的感受?这与秀气的小山联系在一起,又让人感觉到他笔下的小山有什么特点?(温柔)

  ⑶“卧”是什么意思?作者连续用两个“卧”想表现什么样的气氛?(温馨)

  ⑷作者在第6段连续用了5个绿字,但这些绿是用来写水的吗?(主要描写水藻的)文中用什么词形容水?(澄清)最终用什么词总结?(空灵)

  总结:

  一(1)宁静、响晴——温晴(总写济南的冬天)

  二(2-6)描绘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山(2-3)包裹着济南的山(温暖)

  (4)落了薄雪的山(温柔)

  (5)卧着村庄的山(温馨)

  济南的水(6)空灵澄清的水(晴朗)

  3、品析文本:

  请同学们在作者具体描绘济南山水的语段中各找一个可以概括其特点的词,并且说说作者如何围绕这个词展示描写的。(学生找出字词,在老师提示下品析描写,然后划分停连进行朗读)

  提示:

  ⑴2-3,包裹济南的山(安适)

  作者用拟人手法写了济南城与城外的小山,但作者描写的重点是城还是山?(城,写小山是为了突出冬天的济南城)“安适”的含义是什么?(安静而舒适)安静在文中体现出了吗?(济南在小山的包裹下安静地“睡着”,“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济南的人们为什么会“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呢?(在小山的包裹下,格外温暖,让他们安心)正因为如此,作者才称冬天“慈善”,是个“理想的境界”。

  ⑵4,覆盖薄雪的山(秀气)

  为什么作者不用秀丽,而用秀气来形容呢?“秀气”什么含义?(清秀,与“秀丽”相比,强调小山美丽而不俗气,艳丽)

  对照一下《济南的秋天》中,对小山色彩的描写,看看两者有什么区别?

  比较阅读1:

  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比较一下,似乎文中所写的色彩在济南的冬天中都出现了,但秋天的色彩的特点是什么?(浓且艳)

  冬天的色彩呢?划出文中表示色彩的词句。(青黑、白花、银边、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微黄的阳光,微微露出点儿粉色)“青黑”“白花”色彩比较鲜明,但作者把矮松比作看护妇,却突出了什么特点?(清秀)银边在装饰什么?(蓝天,突出了天空色彩的纯净)在纯净的天空下,小山的色彩也更明显了,但作者笔下描写小山的色彩,所用的几个词有什么共同点?(淡雅)因此,尽管披上了一件花衣,但依然显得清秀雅致,都突出了“秀气”。但是,这些淡雅的色彩却让济南的冬天多了一些色彩,不再单调,并且显出温柔的气质。

  ⑶5,卧

  此时作者的视野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城里转移到了城外)视野扩大了,但什么没有变?(济南冬天的安适,从“卧”中体会到,唯有安静舒适的环境才能自在卧着)无论是在狭窄的城里,还是在宽敞的城外,永远都让人感到安静舒适,所以作者说这是张“小水墨画”——小小的画卷可以把济南的内外的精神都包涵进去了,让人觉得温馨。

  ⑷6,空灵

  “空灵”的含义是什么?(灵活而不可捉摸)那么水为什么不可捉摸呢?

  比较一下《济南的秋天》中对水的描写,看看两者都写了绿与清,但重点有什么不同。

  比较阅读2: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秋水时,重点在写水中的绿藻,而在冬天的济南,重点在写水的澄清)

  作者为什么要写水藻的绿?(为冬天的水增添活力,“不忍得冻上”,富有活力的水同样也是美丽的,“长枝的垂柳”,“长”“垂”在水中也显得柔软了)富有活力的水,作者用两个词形容它的清——“澄清”“清亮”,有什么区别?(突出了“亮”)为什么?(水的清亮与天空的晴朗对应,并且相融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那块蓝水晶)整个济南城,那些穿着花衣的小山,那些如淡黑勾勒的村庄,还有城内的建筑,都映在水中,又与天空相连,被包裹了进去,可以让你清晰地看见,但似乎都被包裹住,能让你握在手中把玩,因此作者才称之为“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包裹住如此多的色彩与形象,空灵还是不可捉摸吗?(可捉摸,但难以一一历数,因而是难以捉摸的)

  4、总结:

  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与秋天的山与水,其实描写的角度是大致相同的,但为什么带给人的感受不同呢?(作者描写的重点不同,秋天的山着重于色彩的浓艳,水着重在水藻的绿色,而冬天的山水则侧重不同)

  同样,作者描写两个季节的济南的特点也不同。秋天的济南,重在“静美的诗境”;冬天的济南,则围绕一个词“温晴”。恰如苏轼笔下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将济南的秋天与冬天方在一起读,才能真正了解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老舍先生在文章的结尾写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核心词从课题的“冬天”自然是转向了“济南”,从中可以读出作者对于济南的情有独钟。

  五、教后记: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开始尝试逐渐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开头上课时让他们准备问题,通过回答他们的问题,引导学生来从整体结构上把握全文的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但老师可以选择回答的重点。例如,有一个班的学生问为什么写济南开头要写北平与伦敦?我先让他比较一下两地与济南的区别,从而归纳出了济南冬天安静、晴朗的特点。我接着追问,作者还用哪个词概括了这些特点呢?由此引出他们对“温晴”一词的赏析。有一个班的学生问为什么把济南城外的小山比作小摇篮,我先启发学生读读上文中描写冬日济南城“暖和安适的睡着”的样子,由此让他明白了作者是把济南当成一个婴儿来安抚。然后接着追问,作者仅仅把济南比作摇篮吗?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由此帮助他们把握了文章的结构。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济南的秋天》拿出来,与课文的段落进行比较阅读,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打开视野,感受到在描写同一景物的过程中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视角与重点。同时,学生多接触一些同类文章,就能多感受一些这类文章的描写手法,总结一些赏析这类文章的方法。在指导学生自读《雨的四季》时,我就要求学生归纳出学习赏析此类文章的方法,并且依照这一方法进行学习。


    18229